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网站头条

银川:为工业发展装上“绿色引擎”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0-06-22 14:12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近年来,无论在各大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上,还是在产业项目推进会上,银川市始终旗帜鲜明地亮出绿色发展这一重心,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先导,让绿色成为贯穿产业发展的主色调,让银川“智造”不断走向世界。

棕榈树、鲜花、流水、亭台楼阁……眼前的一幕似乎很难与人们印象中的工厂车间画上等号。而对于工作在银川力成电气的工人来讲,这样的美景司空见惯。除了优美的环境,与过去传统的车间相比,这间新厂房充满了科技感。工人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同事”。作为宁夏首家“智能配网成套开关设备数字化工厂”,这里有16条柔性化生产线、52台工业机器人。数字化工厂可降低两成以上运营成本,提高一成以上生产利用率。

绿色创新激发活力

位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北轴承有限公司,在绿色发展“跑道”上谋变求新,该公司投入使用智能化、数字化机器人生产线,通过机械化、智能化操作,以前用500多人完成的作业,现在只要几十个人就完成了,产品质量也大幅提高,国内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

从传统制造企业到高新技术企业,再到进入绿色生产,这是西北轴承坚持绿色制造实现的华丽转身,也是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绿色发展战略“开花结果”的一个生动写照。

共享集团将产品进行了新的定位,即铸造转型升级之路=铸造3D打印、机器人等创新技术+绿色智能工厂。共享集团在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方面实现国内首创,不仅攻克材料、工艺、软件、设备及集成等技术难题,授权专利近50项,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成为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的“领跑者”。

今年,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加快培育特色支柱产业,突破新兴产业,以智能铸造工厂、轴承数字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珩磨机床、高档数控车床为载体,开展“互联网+产业”行动、企业上云行动。建立互联网+制造业融合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库,加快中国建材(银川)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建设,申报国家、自治区新型工业化首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绿色工厂、服务型制造业等项目。   

提升质态培“优”企业

今年5月12日,银川隆基15GW单晶硅棒及切片项目开始试投产,作为全球首家研发、采用金刚线切割工艺并向全行业共享技术的企业,隆基推动了单晶硅产品的薄片化,提高了单位产出,大幅降低了行业平均成本,单晶硅片非硅成本较砂浆切割大幅度下降60%以上,每年为行业节约成本约300亿元。

2017年12月,年产3万吨三元正极材料及1万吨导电浆料项目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启动。三元正极材料可有力支撑国内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填补该类产品的空白。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银川已经在项目建设、战略合作、科技创新等方面凭借后发优势,在材料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在项目建设方面,银川隆基硅公司建成世界最大的单晶硅棒生产基地,天通银厦公司建成国内最大的工业蓝宝石晶棒生产基地,银和新能源公司半导体级大硅片填补了国内空白。全世界首个石墨烯系列产业化项目正在集中落地,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高地。这些“新绿优”企业和“高大上”项目,无不诠释着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银川工业正涌动着转型发展的蓬勃活力。

错位发展特色取胜

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选好产业是关键。近年来,银川市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构建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有效集聚资源,根据企业需求,开展技术、人才培训、产业政策咨询等服务,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智能制造方案。银川全力构建以高端工业为基础、智慧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整体水平。

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整合了国家、行业、地方的创新平台资源,围绕行业智能转型的关键共性问题,培育智能制造(铸造)软硬件研发孵化器,集众智、汇众力,搭建开放、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行业平台,构筑“互联网+双创+绿色智能铸造”的产业生态。

在家电、服装、家居等距离用户最近的消费品制造领域,“互联网+”助力企业打造全流程智能化工厂。银川滨河如意服装有限公司通过3D智能全球营销系统,通过大数据推动数据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的深度融合和立体发展模式,促进公司销售的持续增长。

经过前期的发展,银川市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标杆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被不断复制推广,从而带动智能产业绿色发展。共享工业云、华信智备值工业互联网平台被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评为第一批优秀工业互联网平台,共享学院APP、备值工业APP被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评为第一批优秀工业APP。

既要“绿”,又要“富”。近年来,银川市积极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推广应用绿色制造技术,提升绿色制造水平,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推动实体经济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走上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