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灵武防沙治沙40载沙漠后退20多公里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灵武市 2017-10-11 15:31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1010日,三北工程精准治沙和灌木平茬复壮试点现场会在灵武市召开,来自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及三北地区各省区的县市的110余人在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治沙现场,了解灵武防沙治沙的经典做法,感受由沙漠变绿洲的惊人变化。 

  灵武市成功摸索出了春秋植苗造林、夏季营养袋造林、雨季穴播造林、人工撒播造林互为补充的“1+4”等治沙技术。其中,分区推行草方格加灌木的干旱造林治理方式、乔灌混交林的补水灌溉治理方式、沙产业经济林的引黄灌溉治理方式,实现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延长造林时间,克服了干旱少雨、风蚀沙埋不利因素影响,确保造林一次性成功。造林成活率从过去的60%70%提升到现在的80%90%,实现了造一片、活一片、绿一片,在毛乌素沙漠构筑了一条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使引黄灌区边缘的沙漠后退20多公里。据统计,自1978年灵武全境纳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以来,灵武市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4.8万公顷。 

  灵武市为了鼓励全民参与,采取“政策引导、项目带动、企业介入、社会参与、个体承包”方式,在稳定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依法治理荒山、荒沙、荒滩,对发展经果林、设施园艺、种植养殖的,在政策、资金上重点扶持,破解造林成本“倒挂”问题。在政策鼓励下,过去全场每年完成治沙造林3000亩,现在每年完成3万亩。 

  经过多年实践,灵武治沙人已经总结出“六位一体”治沙、用沙模式:在沙漠外围营造大面积以灌木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形成第一道生态防线;在职工生活区周围,种植以乔木为主的林带,构成第二道生态防线。在两道生态防线的保护下,内部引水拉沙造田,种植果树,形成核心产业区,在田间空地,依托土地灌溉优势,鼓励支持职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为核心产业区提供有机肥。目前,在核心产业区已有经果林和苗圃1.5万亩,畜草种植面积1000亩。如今这种治沙、用沙的方式已经成为改造利用沙漠、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范例,被国务院确定为宁夏经济建设重点推广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