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银川市构建“三多协同”发展格局 助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市农业农村局 2022-06-24 17:49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银川市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充分依托乡村资源,发掘农业新功能新价值,逐步构建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模式创新“三多协同”发展格局,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多主体参与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重点发展类型多样、功能互补的融合主体。示范好、服务能力强、利益联结紧的融合主体大量涌现,形成龙头企业引领、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农民广泛参与的“雁阵”格局。截至目前,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24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3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31家;农民合作社达到930家,家庭农场693家,其中收入超过100万元以上的超大型家庭农场达到366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6个,吸纳成员489个,带动农户41482户,年产值超过35亿元。各类融合主体通过构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抱团发展,促进特色种养、绿色食品加工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驱动力量。

多业态打造融合。跨界配置农业与工业、商贸、文旅、物流、信息等现代产业要素,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农业+”融合业态更加多元、丰富。以精深加工带动业态融合。紧紧依托奶产业、肉牛滩羊、酿酒葡萄等特色优势产业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基本打造形成了以粮食加工为主导,畜禽、乳制品、酒类等加工为骨干的农产品加工经营格局,农产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精深加工产业体系不断完善,蒙牛、中粮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已进入银川市农产品加工领域,全市共培育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741家,占全区的32.1%。以功能拓展带动业态融合。在全区创新举办银川农业嘉年华,创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国家星级农庄(园区)19个,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7个,牡丹花乡、利思农业及市外淘园等地成为全市“近郊游”“乡村游”“微度假”热门打卡地,全市一季度接待游客34.93万人次,同比增长75.5%,实现营业收入5550万元,同比增长55.5%,农民从业人数848人,带动农户2696户,银川都市现代农业城市名片全面打响。以产业集群带动业态融合。激活农业农村资源要素,吸引资金、项目、技术等要素向乡村集聚,创造优势融合条件。灵武市滩羊产业被列为国家级产业集群项目,良田镇、闽宁镇、郝家桥镇及梧桐树乡被列为国家级产业强镇建设项目,西夏区被列为国家级现代产业园建设项目,金凤区被列为自治区级现代产业园建设项目,推动原料生产、精深加工、体验展示、物流销售有机衔接,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

多模式创新融合。发展农村产业多种融合模式,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和企业集中。农业“内向”融合。推动种植业与牧业渔业内部交叉重组,催生“稻田养鱼(虾、蟹)”“稻鸭共生”“鱼菜共生”等以绿色循环为特征的新业态,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亩均增效600元以上,有效带动农民增收。2021年水产品产量7.62万吨,渔业产值11.4亿元,已发展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鲜活水产品集散地。产业“顺向”融合。将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等现代产业运营方式引入农业,推动农业与加工流通融合,催生农商直供、直供直销等业态。采取发放消费券、打折促销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参加“闽宁特产线上行”“宁夏名优特色农产品促消费活动”,努力扩大本地农产品销售、拉动城乡居民消费、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技术“纵向”融合。促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利用互联网催生智慧农业、直播农业等,形成以信息化为引领的融合类型。实施农业物联网提升工程,70家规模奶牛场、28家规模禽场和58个千亩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实现智能化装备应用,渔业物联网应用覆盖率达40%以上,不断增强农业生产发展后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