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科学技术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工作总结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5853R/2024-00025 发布日期:2024-04-17
发布机构: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
名 称:银川市科学技术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度工作要点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度工作要点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度工作要点


2023年,在银川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科技厅的正确指导下,银川市科技局紧盯创新发展引领市建设使命任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15643工作思路,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综合施策,全市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一、2023年度工作总结

2023年,市科技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R&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全区第一位次,科技创新“四全”政策体系、“滚动支持”“科技副总”等10余项创新工作被科技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银川市获评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城市。

(一)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科技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政治建设取得实效。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认真组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回头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思想建设全面加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组织各类学习70余场次、交流研讨9场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好用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党员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建设持续提升。扎实开展“让党中央放心 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建设,银川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党支部被评为三星级党支部、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党支部被评为二星级党支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扎实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组织开展“强素质强服务强担当强斗志”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以作风大转变推动工作大落实。纪律建设从严从实。常抓不懈加强纪律教育,组织开展廉洁从政警示教育月相关活动,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党内谈心谈话制度,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制度建设完善规范。结合巡察整改反馈问题修订完善“三重一大”等制度7项,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进一步补齐制度短板,增强制度执行力。

(二)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发布《银川市创新发展示范引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定“科技项目滚动支持”“加快应用场景开放”“飞地研发中心和飞地孵化器”“科技副总”等配套措施十余项,初步构建起覆盖企业全周期、科研全流程、人才全阶段、支撑全要素的科技政策体系。完善科技计划体系。由以往一类研发项目,细化调整为科技支撑等九类专项,科技计划体系布局更加合理、导向更加精准。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建立“评项目决定是否立项,评主体决定支持方式”立项机制,软科学项目、人才项目全面实行“包干制”,建立科技项目评审“复评”机制,科技项目管理质效进一步提升。健全关键技术攻关体系,出台《银川市科技计划项目“滚动支持”管理办法》,鼓励开展长周期、积累性、渐进式创新,实施首批“滚动支持”项目3项。持续发挥“揭榜挂帅”制度优势,组织实施“揭榜挂帅”项目2项,对接优质资源解决产业关键难题。

(三)创新主体队伍不断壮大。打造高成长型企业集群,出台《进一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含盖10项内容26项具体举措,科技资源精准聚焦关键环节。开展规上工业企业“三提升”行动,建立重点企业包抓机制,联合第三方服务机构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推动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增长37家,增幅22%,完成自治区目标任务的170%;有研发机构企业数较上年增长31家,增幅35%;民营企业R&D经费增长1.8亿元,增幅10%。梯次培育科技型企业,建立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库,深化科技型企业资质申报等辅导服务,新增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187家、自治区创新型示范企业7家、瞪羚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51家,超额完成全年考核任务。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设立校企联合专项、创新联合体创新专项等,构建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攻关体系,引导组建创新联合体8个,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之间业务协作、资源共享和系统集成。建立创新场景产品“双促进”机制,制定《银川市加快应用场景开放推动创新发展示范引领实施方案》,实施“应用场景示范项目”,认定首批创新产品37个,发布应用场景清单、能力清单各20个,支持以“腕关节固定夹板”为代表的应用场景和创新产品实现供需对接、 落地转化。

(四)科技创新载体不断优化。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六盘山实验室、贺兰山实验室如期推进建设。系统布局产业创新平台,全年培育各类创新平台76家,基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统筹发展科技服务平台。挂牌运营银川市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统筹各领域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提供项目谋划等服务10余项,推动科技资源从“零散”向“整体”转变。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出台《银川市飞地研发中心和飞地孵化器备案支持办法》,支持本地企业在北京等东部发达地区建设飞地研发中心7家,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100多项,科技资源在我市加快集聚。设立区域协同创新专项,支持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6项。

(五)创新生态涵养不断提升。高规格举办科技创新大会,表彰全市科技创新先进集体20个、先进个人40个,发布“四个清单”、成果汇编等,营造全社会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免申即享”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以税务部门加计扣除研发费用为依据,补助159家规上工业企业1345.68万元。强化科技人才引育留用,实施银川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团队选拔培养工程,选拔培养科技领军人才9名、科技创新团队33个,设立“科技人才专项”,实施科技人才项目10个,选派企业兼职“科技副总”62名,落实科研助理岗位400余个,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举办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训班14场次,培训人数超1.2万人。组织开展“创新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邀请企业家亲授“创新故事”,助推企业强化创新意识。优化成果登记和技术合同交易登记,开展科技政策送上门等服务活动,形成“三员联动”网格员工作组,全年科技成果登记87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6.0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61%、105%。加强科技保障支撑。扎实贯彻落实自治区十三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五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开展科技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对全市84家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和283家科技类创新平台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排查整治各类隐患570余条,科技领域全年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聚焦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降耗、应急管理等方面等方面创新需求,提供坚强科技支撑,实施贺兰山(银川段)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及实现模式等安全环保领域项目17项。持续加大民生领域科技投入,通过科技赋能更好改善民生。

二、2024年度工作要点

2024年,市科技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实施“五八”强首府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发展示范引领,聚焦聚力“九九攻坚突破”,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坚定不移推动党的建设。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总要求,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把主题教育的成果宝贵经验总结好、运用好,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自身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党内法规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做到“五个必须”,坚决防止“七个有之”。持续加强政治监督,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扎实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大起底”、“回头看”工作,做到贯彻执行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第一议题”“第一主题”制度,持续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整治任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系统掌握,扎实贯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持续深化“两抓两增”工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开展党员先锋岗、“立足岗位做贡献”等活动,推动各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决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树牢“工作围着发展干,干部围着发展用”选人用人导向,深化运用“两榜四机制”。推进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开展“晾晒比促 擂台比武”活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开展“四风”问题顽瘴痼疾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提升贯彻落实效能、提升为民办实事效能、提升为企优服务效能、提升攻坚突破效能”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大力弘扬和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持续加强政绩观教育,树立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落实“四责协同”机制,常态化开展廉洁从政教育,持续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推动创新主体“倍增”。完善企业“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的梯度孵化培育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和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遴选扶持更多优质企业入库培育。一是突出“强主体”。聚焦“小升高”,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百企科技展翅行动,完善雏鹰企业认定补助,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聚焦“高升规”“高变强”,优化科技型企业认定后补助,建立创新型示范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自治区雏鹰企业30家以上,自治区瞪羚企业、创新型示范企业及领军企业10家以上,推动创新主体数量质量同步提升。夯实企业科技创新联合能力,组建创新联合体5个以上,发布应用场景、创新产品30个以上。二是突出“增投入”。接续开展规上企业“三提升”行动,建立R&D工作包抓机制、调度机制等工作机制,推动规上企业建立规范R&D归集体系,优化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政策,确保全社会R&D投入强度达到1.9%以上、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45%以上,有研发机构规上企业净增12家以上。三是突出“提能力”。强化产业关键技术有组织创新,组织实施“揭榜挂帅”项目,利用全国优质科技资源,解决我市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大力推行“滚动支持”机制,实施重点项目,鼓励开展长周期、积累性、渐进式创新,填补产业链空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科技领域“定向委托”,实施重大关键技术科技攻关项目30个以上。

(三)加快创新平台“培优”。深入实施创新平台培优计划,打造全区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地。一是大力推进自治区实验室建设。与自治区科技厅、北方民族大学等加强协调对接,加快推动合作协议签署落地。二是优化升级创新平台布局。辅导培育成熟的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争创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创国家级,争取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落地。三是推动规上高企建设创新平台。启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培育计划,辅导未建创新平台的规上高企建设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力争新增各类创新平台30家以上。四是实施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支持鼓励企业建设各类创新平台,优化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项,争创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中试基地。组织实施东西部科技合作重大项目10个以上。

(四)打造创新人才“雁阵”。坚持政府引才与企业引智并重,完善政策机制,进一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一是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工程。聚焦实施创新人才“雁阵计划”目标任务,建立“五个一批”科技人才工作体系,选拔培养科技领军人才15名、创新团队30个。强化科技人才培养项目政策宣传、跟踪管理,实行“绿色通道”+“定制服务”,聚集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开展前瞻性、原创性、攻关性研究。二是深化科技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探索实施“项目+人才”的“带土移植”工程,将高端急需人才连同其团队、平台研发技术和成果等创新要素整体打包引入,与区内外科技人才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副总”、“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机制、科研助理人才储备及企业“飞地”研发中心人才引育,精准引聚人才。三是开展科技人才服务基层行动。有针对性组织区市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团队骨干成员、科技特派员,深入县(市)区、园区、企业等开展技术需求和成果对接、科技创新业务指导、高质量发展战略咨询等活动,引导科技人才、团队系统把握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精准开展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优化整合市政府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科技领域专家智库,举办智库专家座谈会、科技人才大讲堂等活动,凝聚科技人才力量,服务创新引领发展。

(五)厚植创新生态“林地”。深入实施创新生态涵养工程,深入开展改革系统集成攻坚突破年活动,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持续增强创新要素供给,优化政产学研金服用联动创新机制,构建具有银川特色的创新生态。一是切实抓好科研项目管理。把绩效管理作为科研资金项目管理的生命线,认真贯彻“两头严、中间松”和“评项目+评主体”的具体要求,针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主动征集、凝练、挖掘科技创新需求,确保科技项目的精准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分类制定“滚动支持”“应用场景”“基础设施”等类型项目管理办法,将绩效要求贯穿事前评估、预算编制、执行监控、事后评价全流程,确保绩效目标可评价、可衡量。二是做好科技领域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内部科室设置,建立科技创新部门共同凝练科技需求、共同设计研发任务、共同组织项目实施的协同联动机制,推动形成科技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新格局。三是切实强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全面强化科技服务,对企业实行“事前介入、全程帮办、后续跟踪”保姆式服务,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法规、送培训、送成果,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持续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培育数字化、平台化服务新业态。全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不断营造全社会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四是聚力建设区域科技和金融中心。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采用虚实相结合、线上平台+线下服务的方式,依托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打造科技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银川新星”科技创新引导基金作用,赋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五是全面加强保障。加强“平安银川”建设工作力度,严格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加强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和各类创新平台、实验室安全监管工作,坚决防止发生各类事故。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科技支撑,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紧扣我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目标任务,积极开展科技拥军工作和科技系统拥军优属活动,加强国防动员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国防意识。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