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统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

索 引 号:640100-126/2018-04898 发布日期:2018-02-06
发布机构: 银川市统计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统计局
名 称:2017负重前行 2018破局攻坚

2017负重前行 2018破局攻坚

  

   2017年,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观大势、谋全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深入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第十四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践行“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发展理念,以首府责任、首府标准、首府担当迎难而上、砥砺奋进,走在前、作表率,力争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17年全市经济运行基本态势平稳,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主要经济指标较好完成。   

一、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3.17亿元,同比增长8.0%,高于全区0.2个百分点,达到全年预期目标,增速居全区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1.38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08.60亿元,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33.18亿元,同比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50.4:46.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与全年目标一致。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9.05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全市(不含宁东)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9.65亿元,同比增长5.1%,未达到全年目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2.31亿元,同比增长9.4%,高于去年同期1.7个百分点,超过全年预期目标1.4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81元,同比增长8.2%,高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高于全年目标0.2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87元,同比增长8.7%,高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高于全年目标0.2个百分点。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2017年,全市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7.46亿元,同口径增长9.2%,高于全年目标1.7个百分点。

二、全市经济运行特点

(一)农业结构日趋优化,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2017年,全市紧紧围绕“1+2+4”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实施“特色产业增效、现代农业园区提升、龙头企业升级、农字号品牌创优、智慧农业引领示范和新市民培育”六大工程,全市农林牧渔业协同发展,实现较好增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64亿元,同比增长4.6%;鲜切花产量10298.03万枝,同比增长51.4%;供港蔬菜33.31万吨,同比增长34.4%。

(二)工业速度稳步增长,效益水平持续提升

2017年,全市围绕调结构、去产能、促转型、提质降耗、推进供给侧改革、全力打好工业领域攻坚战,全市工业增速稳定向好,实现全年增长8.5%的预期目标,增速居全区第三,西北五省会城市第三。支柱行业增势良好。作为全市工业压舱石的支柱行业稳步增长,石油加工炼焦业同比增长12.1%,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同比增长1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10.9%,煤炭开采洗选业同比增长7.5%,为全市规上工业发展保驾护航。新动能进一步增强。1-12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0.0%;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28.3%;2017年月度入库的11户新投产企业对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份额为30%,拉动全市2.5个百分点。产销率稳步提升。1-12月份,产销率96.7%,比1-11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持续提升。在供求关系改善、工业品价格稳定利好地带动下,工业企业效益实现持续增长。1-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0.28亿元,同比增长14.0%。

(三)固定资产投资遇冷,增速阶梯式下行

2017年,受项目有效投入减速、主要行业回落明显、区域投资增长不均等因素影响,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开低走,阶梯式下行,与全年目标差距巨大。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9.05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分别比1-3月、1-4月、1-6月、1-7月回落12.8、10.1、5.0、3.6个百分点。全市(不含宁东)完成投资1339.65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分别比1-3月、1-4月、1-5月、1-6月、1-7月、1-8月回落10.0、9.6、7.4、7.5、7.3、1.9个百分点。产业投资“两增一降”。全市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2倍和7.8%,分别拉动投资增速2.0和4.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02.88亿元,同比下降12.6%,下拉投资增速5.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600.22亿元,同比下降12.9%。开发投资降幅明显。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02.82亿元,同比下降15.2%,下拉投资增速4.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全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63.00亿元,同比增长32.0%,比去年同期提高12.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21.1%,拉动投资增速5.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比重小幅回升。全市完成民间投资953.56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55.5%,虽然比重比2016年同期提高6.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速7.6个百分点,但从全年来看,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

(四)消费需求有效释放,消费品市场有序发展

2017年,我市不断调动市场传统消费动力提档升级,注重新商业模式,新消费热点的潜力挖掘,市场供给不断升级,有效需求不断释放,全市消费品市场有序发展。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2.31亿元,同比增长9.4%,摆脱了自2015年以来增速低位徘徊的困境,总量及增速均超出年度预期目标,实属不易。限上、限下企业共同发力。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48.91亿元,同比增长4.7%,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个百分点;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247.70亿元,同比增长16.7%,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个百分点。零售业中流砥柱作用凸显。全市零售业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76.5%,上拉社消增速6.2个百分点。民生类商品需求持续释放。全市粮油食品类、饮料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5.6%和21.1%,均高于上年同期4.6个百分点。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较快,化妆品类增长18.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9.4%。重点商品贡献较大。全市石油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6.91亿元,同比增长15.0%,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9个百分点,仍为零售额平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270.62亿元,同比增长65.6%。其中,进口总额74.64亿元,同比增长1.3倍;出口总额195.99亿元,同比增长49.7%。

(五)惠民生扎实有力,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全市上下坚持民生导向,加大民生投入,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脱贫,大力促进创业就业和城乡居民增收,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增速达近两年最好水平。2017年,全市登记失业率3.61%,较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06万人,同比增长0.14%,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81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净增2503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87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净增1050元,同比增长8.7%。移民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10元,同比增长12.2%;生态移民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27.83元,同比增长9.7%。

(六)财政信贷运行平稳,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2017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7.46亿元,同口径增长9.2%,超出预期目标。其中,完成税收收入105.44亿元,同口径增长10.5%。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587.23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1496.94亿元,同比增长7.6%。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460.31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171.85亿元,同比增长11.8%;中长期贷款为3027.73亿元,同比增长9.6%。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1.7%,八大消费品价格全年基本保持平稳,涨幅波动较小。

(七)调结构步伐加快,促改革成效显现

全市上下坚持创新引领,不断加快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1%,超过三产增速目标1.1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6.2%,较前三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56.3%,较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促改革成效显现。今年以来,全市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扎实推进“去降补”。1-12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5.4%,截至12月底,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655.90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67.1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3%;1-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比上年同期下降1.7天。1-12月,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6.4%,为近三年以来最高水平;全市(不含宁东)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7.29%,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为完成“十三五”节能任务奠定有力基础。工业新动能快速增长。新材料中的单晶硅、多晶硅分别增长78.7%和55.2%,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工业机器人增长16.9%,金属切削机床增长35.5%。新开放催生旅游快速增长。全市优化加密国内航线网络布局,新开卡塔尔多哈、韩国仁川直达航线,通过旅游环境服务的提升、旅游文化底蕴的挖掘以及对旅游民俗活动的传承与创新等方式促进全市旅游产业稳步发展。第九届中国花卉博会、亚布力峰会等会议活动相继在银召开,各地来银游客较快增长。全市景区接待人次1428.83万人,增长27.5%,实现收入130.19亿元,增长25.2%。互联网经济快速增长。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和创业创新日益活跃,网络约车、在线医疗、进一步拓展了服务消费领域。以“摩拜单车”、“滴滴出行”为代表的出行共享平台与我市交通优势互补,为人们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全年全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的增速分别为17.3%和11.0%,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14.8 和8.5个百分点。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894.90万件,占全区业务量的77.79%,比去年同期增长12.8%。全市快递服务企业进港量累计完成7000.02万件,同比增长37.0%。

三、回顾与展望

(一)负重前行,稳中趋进亦有隐忧

从2017年总体来看,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全市经济负重前行,稳定增长的因素不断集聚积累,转型升级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的进步。我们认为,2018年全市经济平稳运行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但同时还要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如经济形势仍较为复杂,经济持续增长内生动力仍显不足,巩固和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难度不小,一些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矛盾和问题仍较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等。因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破解难题。

1、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不快。近年来,全市按照“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的要求,力促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17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46.2%)虽然较前三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但较2016年同期仅提高0.8个百分点,距银川市“十三五”服务业比重达50%的目标尚差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高于第三产业4.2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效应不明显,新经济、新产业尚在培育孵化期,与全国其他发达城市服务业蓬勃发展的特征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2、实体经济经营面临困难依然较多。一是停产减产企业较多。受市场方面和企业自身制约及大气污染防治、用气紧张等因素影响,停减产企业进一步增加。12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停产企业101户,比11月份增加56户。二是结构调整、动能转化问题突出。1-12月份全市轻工占比仅为14.2%,低于同期3.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新动能中最具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业同比下降1.0%;高技术产业虽增速高但占比仅为5.4 %。三是工业增长对宁东依赖较大。虽然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比较平稳,全年达8.5%。但从全市不含宁东口径看,1-12月份为0.8%,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仅为5.2%。宁东1-12月份增长18.2%,贡献率达94.8%,若无宁东工业快速增长,全市工业增速将无法保证。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对我市来说,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而投资中又更多依靠工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从当前情况看,一是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当前我市民间投资增长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障碍,部分招商项目签字不落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民间投资活力不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二是工业投资增速继续回落。2017年,全市工业投资除一季度增长13.3%以外,其他月份均为负增长。2017年全市工业投资600.22亿元,同比下降12.9%,下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2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投资严重下滑。房地产开发投资受国家宏观调控收紧及去库存政策等因素影响,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开发规模。2017年全市房地产投资402.82亿元,同比下降15.2%,下拉投资增速4.3个百分点。四是项目有效投入不足。2017年全市基本建设在建项目1530个,虽然同比增长22.7%,亿元以下项目个数同比增长19.9%,但本年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6.1%,拉低全市投资增速2.6个百分点。20亿元规模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4.3%,但完成投资额只增长0.7%,对全市投资拉动作用仅为0.2个百分点。

4、财税收入与城乡居民收入还需充实。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成果表现,2017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虽然同口径增长9.2%,但若剔除宁东,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仅增长5.5%,加之部分县区受债务影响,短时期内难有重大起色,对全市财政收入都有较大影响。从2017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来看,虽然较好完成全年目标,且总量在全区排名均为第一,均居西北五省会城市第三,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城乡居民增速1.7和1.4个百分点,但绝对值分别低于全国3388和345元,如何做大总量,使各项增收政策落实到位,持续促进增收,不断充实人民群众钱袋子的难度会有所加大。

5、能源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全市能源消费倚重倚能,消费结构没有根本性改变。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中,煤炭、电力和化工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90.1%,而新能源产量虽增速较高但占一次性能源不到6.73%,短时间内不足以替代传统能源实现清洁发展、绿色发展。

6、小康短板亟待关注。2016年,银川市小康社会综合指数90.33%,虽然比2015年提高1.46个百分点,但与目标值尚差9.67个百分点。监测指标中,除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等指标外,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08%)与目标值差1.92个百分点;R&D经费占GDP比重(1.19%)与目标值差1.31个百分点,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短板。

除上述全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延续性问题外,2018年我们还将面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带来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近期,我局按照国家统计局要求开展全市营商环境评价调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工作。不仅体现国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视程度,也意味着多年来以GDP为核心的考核机制会发生变化。而随着《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的进一步深化落实,统计数据质量和真实性将成为经济工作中不可触及的底线与红线。

(二)2018破局攻坚,拉弓上弦下好先手棋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还将迎来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站在新一轮发展起点上展望未来,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不进则退的转型关键期,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已描绘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市委第十四次、十五次全会为银川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行动纲领,我们要切实把中央精神和区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围绕2018年全市工作要点,按照石泰峰书记提出8个方面“要有新进展”的要求,立足银川实际,着力破解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投资增速不快、财政收支压力增大、房地产市场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持续发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再造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首府城市作用,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进程中下好先手棋,拉好纵横弦,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1、突出高质量发展,在产业结构优化上实现突破。按照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立足产业优势、资源禀赋,突出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绿色集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一是推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稳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方向、定思路、定任务,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粮食、酿酒葡萄、花卉等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推动“1+2+4”特色优势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实现农民全面发展。二是加速推进动能转换。持之以恒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宁夏行动纲要》,加大全市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动能培育,把培育发展新动能作为长期任务抓紧抓好,实现旧动能的转型提升和新能动的发展壮大。聚焦“十大产业”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纺织业、新能源产业、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等重点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向深向优延伸,加强工业运行精准调节,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不同县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施行“一地一策”、“一行一策”、“一企一策”,挖掘新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加快推进工业新建和技改项目的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工作力度,为2018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三是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厘清R&D经费与科技经费区别,着力补齐创新不足短板,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创新驱动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全市R&D投入比重,以科技创新引领带动全域创新,“借船出海”打造创新型经济。四是促进新经济新产业质效并举。聚焦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等产业,着力向专业化、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做好智慧商圈、特色街区,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零售”,办好“欢乐购物季”,扩大消费在银川、吃喝在银川品牌影响力,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紧扣全域旅游创建目标,抓住旅游业发展黄金期,扬长补短、锐意进取,大力发展“旅游+”经济。

2、狠抓项目支撑,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实现突破。没有项目,难有发展。2017年投资增速下行与项目不足有极大关系。目前我市经济发展仍处于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的阶段,必须要把项目建设作为主要抓手,推进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工程化。一是向投质要动能。提升投资动能,量是基础,质是关键。把招商引资的落脚点放到提高投资效益和培育新动能上,发挥中关村双创园、丝路经济园、两园三区等园区招商平台作用,实现从引项目到选项目的根本转变,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传统动能提升与新生动能成长的“双轮驱动”,力争以较少的投入带来更多社会和经济效益。结合“投资环境提升年”活动,按照《银川都市圈建设实施方案》布局,围绕“两园三区”、“银川都市圈”、“十大产业”等建设,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突破,谋划一批推进产业发展集群集聚、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大好项目落地,发挥大好项目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定海神针作用。同时还要强化项目跟踪监测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二是向工业投资要动能。全市全年工业投资下降12.9%,降幅比1-11月收窄5.7个百分点,2018年仍需要进一步关注工业投资的增长动力,加大制造业投资力度。稳步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提高高技术产业投资等新动能的集聚力,加快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中关村集成电器研发与制造产业园建设进度,确保在2018年工业投资转正,为工业经济增添更多新的动力。三是向绿色发展要动能。当前,我市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压力形势不容乐观,培育绿色发展的新动能十分迫切。应聚焦绿色发展,大力引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项目,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投资,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为建设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先行市营造良好氛围。各县(市)区在产业布局、招商引进时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3、推动消费升级,在新旧消费动能持续转换上实现突破。当前,我市消费品市场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应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调动市场传统消费动力提档升级,注重新商业模式,新消费热点的潜力挖掘,以促消费经济全面升级。借助亚洲都市景观奖、TMF智慧城市峰会、WCA电竞大赛、国际马拉松等活动影响力,着力提升银川国家知名度、吸引力,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全市消费新升级。一是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意愿。消费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影响消费潜力的释放。在借助各种知名度和影响力集聚人气的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构建安全放心、文明健康、公平公正、诚信友好的消费环境,为消费者营造想消费、敢消费的消费氛围,提高居民消费意愿。二是拓展消费供给方式,加大有效供给力度。推动全市消费供给结构优化,如拓展丰富专业店、仓储超市、体验式购物中心、城市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等多元化销售形式,加大服务消费供给力度、继续结合季节特点、节日效应以及消费习惯,依托重点商圈、人流密集区,组织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联动,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开展打折让利活动,有效拉动消费增长。同时要保持今年进出口良好增势,继续加强出口基础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搭建对外开放平台,扶持出口型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创新消费鼓励政策,调整消费结构转型。对于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消费鼓励政策,要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如加快推进“银川欢乐购物季”品牌提升,积极引导消费,鼓励绿色、低碳、环保消费,促进健康消费方式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逐步调整全市消费结构,实现新旧消费动能转换。

4、打造魅力银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实现新突破。着眼生态立市战略,打破资源环境约束,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着眼脱贫富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把脱贫富民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做实做好。一是打好生态系统保护战役,打造“丝路明珠 魅力银川”。2016年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大指数中,资源环境方面得分最低(为77.41%,与目标值差22.59个百分点),因此,全市上下必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各县(市)区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使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二是以民生改善为根本,不断提升惠民富民水平。着重围绕重点民生领域,2018年20件为民办实事,持续推进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倾斜,使之与财政收入增长相匹配,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扶持,特别是对低收入人群、贫困人口的扶持,多渠道保障和改善贫困群体的收入水平,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高于社会平均增长水平。在培育新的增收点上发力,推动全市优质资源均等化,不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水平,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三是聚焦精准扶贫,坚决落实精准脱贫计划。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关口。目前,我市脱贫任务十分紧迫,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限越来越近,慢不得、等不起。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脱贫富民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统筹谋划,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精准区分收入型贫困和支出型贫困、经济贫困和精神贫困,做好增收和减支、“富口袋”和“富脑袋”的文章,更好把脉问诊、对症下药,落实好精准脱贫各项要求,提升工作效能,坚决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