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统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

索 引 号:640100-126/2019-00024 发布日期:2019-04-23
发布机构: 银川市统计局 责任部门: 统计局综合科
名 称:动能不足开局趋缓 高质量发展亟待注力

动能不足开局趋缓 高质量发展亟待注力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二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略,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但面临的困难压力依然存在。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宏观经济基本延续2018年来趋缓态势,主要指标表现乏力,部分指标低位徘徊并呈持续性下降,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有效投资接续动力不足、新产业新动能培育发展缓慢等瓶颈问题依然突出。

一、一季度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4.46 亿元,同比增长7.0%,达到全年预期目标,增速居全区五地市末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34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0.20亿元,同比增长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4.92亿元,同比增长11.0%。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50.7:46.9,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1.1%、26.2%和72.7%。

——规模以上工业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增速居全区五地市末位,低于全年预期目标4.9个百分点。宁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固定资产投资 一季度,银川市投资下降5.9%,降幅比1-2月份收窄4.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收窄20.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区五地市第二,未达到全年预期目标。宁东投资同比增长12.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98亿元,同比增长3.8%,高于全区0.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区五地市第一,低于全年预期目标2.2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据市财政局统计,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59亿元,同比下降9.4%。其中,不含宁东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48亿元,同比下降11.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4元,绝对值居全区五地市第一,同比增长8.1%,增速居全区五地市第三,高于全年目标1.1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8元,绝对值居全区五地市第一,同比增长8.2%,增速居全区五地市第五,高于全年目标0.7个百分点。

二、多项指标开年遇冷,低于预期不容乐观

——工业经济低位徘徊。重工业低速增长,轻工业呈现下降态势。在化工行业快速增长、电力行业稳定增长的支撑下,一季度重工业增长2.9%;医药、纺织等行业的大幅下降,导致轻工业下降11.4%。化工行业支撑显著。全市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3.5%,拉动工业经济增长4.9个百分点。产品产量增多降少。78种产品中42种保持增长,占53.8%;下降产品36种,占46.2%。

重点关注:骨干企业生产放缓。因政策性原因、产品价格下降、市场需求不足、设备检修等因素,部分骨干企业生产放缓,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52户大中型企业增加值下降4.9%,下拉4个百分点。近六成行业下降。下降的主要行业有:煤炭开采洗选业下降21.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1.3%,纺织业下降25.4%、医药制造业下降27.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7.2%。减产面扩大。一季度减产企业152户(不含停产企业),比1-2月份增加35户,累计减少产值47.14亿元。停产企业36户,停减产面52.5%,共减少产值57.16亿元,影响全市产值增速12.8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扩大。2月末亏损企业166户,同比增加30户,亏损面46.4%,同比扩大8.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减少。截止3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8户,比2018年末的467户减少109户。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下滑。三次产业一增两降。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53.5%,下拉投资增速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0.5%,拉动投资增速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9.9%,下拉投资增速4.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1.3%、52.3%、46.4%。行业下拉明显。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0.5%,拉动投资增速0.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同比下降7.3%和24.2%,分别下拉投资增速1.6个和2.4个百分点,这三大行业投资分别占全市投资比重为52.3%、22.2%、7.8%。投资主体动力不足。全市民间投资同比下降5.0%,下拉投资增速2.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52.2%;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同比下降0.7%,下拉投资增速0.3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44.7%。

重点关注:项目开工不足,实际进度缓慢。一季度,全市集中开工建设的306个项目,虽然开工率比较高,但实际有工程进度的项目仅有140个,占全部项目的45.8%,完成投资34.13亿元。若按年度3%增长目标计算,全市全年要完成投资958亿元。目前,一季度仅完成投资91.3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总量的9.5%,比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全市(不含宁东)要完成741亿元,一季度仅完成投资62.1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总量的8.4%,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区域投资两极分化,后期困难不容忽视。对全市投资做出积极贡献的县区是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夏区、苏银产业园(原滨河新区)和灵武市,分别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9、1.1、1.1和0.7个百分点。下拉全市投资增速的县区有永宁县、贺兰县、兴庆区和金凤区,分别下拉全市投资增速10.6、5.5、3.2、1.0个百分点。一季度,西夏区投资增长12.5%,主要是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项目进度较快,占西夏区60%;苏银产业园(原滨河新区)投资增长20.5%,主要是红墩子矿区红一井采矿权支出费用,占苏银产业园(原滨河新区)90%,两个项目4月份正常施工后,如果其它项目进度不能及时跟进,两个区域后期投资可能也会下降。行业增长乏力,下拉投资明显。约占全市投资总量的82.3%的工业、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下拉全市投资增速3.8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低速开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8%,低于上年同期3.3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全年1.0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完成零售额同比增长1.0%,低于上年同期0.3个百分点。

重点关注:分企业、分行业零售额下降面广。一季度,全市有零售额的159家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长的仅有61家,持平的5家,下降的93家,下降面达到58.5%。20个商品,13个呈现下降,下降面达65%。汽车商品降幅进一步扩大。全市汽车销售同比下降17.7%,降幅比2018年扩大5.2个百分点,下拉限额以上企业增长6.5个百分点。网购经济持续对零售额产生分流作用。全市快递进港量为1916.95万件,同比增长12.6%,限上企业中网购热点商品服装类、家用电器类、通讯器材类分别下降11.5%、6.0%和13.6%,下拉限上企业增长1.5个百分点。传统百货、超市经营举步维艰。全市六大百货(新华百货、王府井百货、国芳百货、金凤万达、华联商厦、王府井奥莱)中仅有王府井奥莱、金凤万达凭借地理位置等方面优势,保持增长,其他均出现下降,四大百货累计下降7.6%,下拉限上企业增长0.9个百分点;全市六大超市(新百连超、华润万家、物美超市、北京华联、大润发、东桥家电)中仅有新百连超由于增加店铺保持增长,其他均出现下降,五大超市累计下降11.6%,下拉限上企业增长0.6个百分点。

——能耗基本合理。全市规上工业能源消费916.8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2 %,不含宁东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85.6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4%,低于全市增速0.8个百分点,工业能源消费基本处于低位合理运行区间。

重点关注:工业能耗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一季度,全市工业能源消费增速明显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增加值能耗处于上升态势,说明我市工业生产处于超耗状态,能源利用效率低下。部分县区工业能源增速较高。灵武市、西夏区、贺兰县工业能源消费增速较快,工业增加值能耗处于上升态势。

三、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

即便有多项指标下滑,但一季度我市经济指标中仍然不乏积极因素,经济韧性和潜力在进一步激发酝酿。

——服务业支撑作用显著。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低于固原市0.1个百分点,居全区五地市第二,拉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5.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9%,高于去年同期4.3个百分点。从部分行业看,增长较好。3月末,全市金融业稳定增长,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0.8%和9.2%。其中,贷款余额增速高于去年同期7.5个百分点;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达22.9%,高于去年同期18.3个百分点;在财政收入下行态势下,全市倾向民生教育等为民富民支出,财政八大项支出增速高达41.2%,高于去年同期37.9个百分点。多种利好因素共同作用下,服务业对全市经济贡献突出,高达72.7%。

——新动能集聚发力。看工业,制造业稳定增长。代表制造业先进水平的装备制造业增长13.2%。新增企业增势强劲。2018年年报及2019年2月共入库35户企业,这35户企业一季度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4.7倍,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4.7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快速增长。全市中小微企业306户,占全市规上企业户数的85.5%,一季度小微企业增加值增长30.2%。看投资,项目带动增长。西夏区(12.5%)、灵武市(15.9%)、苏银产业园(原滨河新区)(20.5%)投资增速继去年1-4月份以来首次出现转正。看消费,新增企业带动消费市场增长活力。今年全市新增两户企业,一季度完成零售额5.72亿元,拉动限额以上企业增长6.9个百分点。

——质量效益有所改善。企业盈利能力增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49%,同比提高0.12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加快,资金回笼加速。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4.1天,同比减少4.9天;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0.9天,同比减少8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一季度,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575.57万平方米,减少55.1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7%;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5.44元,同比下降1.55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12.24元,同比减少0.11元。税收结构变化明显。一季度,全市税收收入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其中,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分别下降28.2%和15.9%,说明个税起征点提高、企业税费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效果显现。

——民生就业较为稳定。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失业率控制在合理水平。截至3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3万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6%。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704元和351元。虽然全市财政收入有一定压力,但民生支出保障有力。涉及民生类支出中,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13.0%,城乡社区支出增长69.8%,教育支出增长34.6%,社会保障就业支出增长31.5%。物价水平温和上涨。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四、采取有力措施,对冲下行压力

在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自身发展不足的限制下,我市经济运行能够展现诸多亮点与暖色,实属不易。同时,要清醒认识到,既往的矛盾和问题依旧存在,新的挑战又将迎面扑来。乱云飞渡仍从容。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理清发展思路,顺应发展大势,克服速度情节,稳扎稳打,沉心静气,争取平稳过渡转型升级的瓶颈期。

——政策执行要“实”。全市先后出台《中共银川市委员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银川都市圈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2019~2020行动计划》等多项方案与政策,相关部门与县区、园区应把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落实到实践中去,使之成为自觉行动,确保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位,确保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投资落地要“快”。持续强化区域主体责任。一季度,全市投资增长一个点仅需要0.97亿元,全年投资增长一个点则需要9.3亿元。各县(市)区要紧盯总量差距和增长特点,力争每季度有一批大项目开工,形成更多有效投资。锲而不舍谋划项目储备 。各县(市)区、园区要树立“干好今年、备足明年、想到后年”的思维理念和长远眼光,要把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统计入库率作为主要衡量指标,确保招商引资项目招一个成一个。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贯彻落实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优化投资环境,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增长。在项目统计上下功夫。要把项目入库作为落实工作的衡量标准,作为当前促进投资增长的头等大事,不能以为项目开工建设就万事大吉,要力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并形成实物投资量;开工未入库项目要尽快完善项目入库手续,手续不全的要补齐手续,全面做好项目入库统计工作。

——工业生产要“稳”。抓重点稳定工业经济。相关部门要强化目标导向,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测,关注波动较大的重点企业停产、复产、减产的情况,进一步加强和企业的协调沟通,帮助企业制定有效措施,扭转不利局面。抓服务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全面落实、坚决兑现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努力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加快高新区羊绒产业转型、企业兼并重组,有效化解羊绒产业风险,通过依法破产等方式,推动低效无效、“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促进企业“新陈代谢”结构优化;继续研究生物制药产业稳定过渡,避免因停产、限产引发风险。抓升规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量。助推小企业“升规入库”,加速形成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推动全市工业扩量升级。

——消费市场要“活”。进一步提档升级实物商品消费。继续围绕生活和服务领域,推动商业综合体创新转型,构建更加成熟消费细分市场,营造便利的消费环境,以进一步适应消费者对于消费的美好需要和美好向往。进一步开发探索新消费热点。进一步开发新消费热点,推行“旅游+”模式。积极推进银川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培育信息服务、健身休闲、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下大力气稳定汽车消费。相关部门充分解读《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拓展新能源企业消费市场,推动汽车消费顺利进入新阶段。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