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部门文件

索 引 号:640100-119/2017-63960 效力状态:有效
发布机构: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成文日期:2017-12-04
责任部门:银川市文广局 发布日期:2017-12-04
名 称:银川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印发《银川市广场民族健身舞创作和推广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银川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关于印发《银川市广场民族健身舞创作和推广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文广(文体)旅游局,各有关单位:

  《银川市广场民族健身舞创作和推广工程实施方案》已经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银川市广场民族健身舞创作和推广工程实施方案 

    

                      银川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2017年12月4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银川市广场民族健身舞创作和推广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文化部《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的通知》及中国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文件要求,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繁荣民族地域文化,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建设,丰富广场文化内容和形式,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及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普及推广民族舞蹈艺术,促进社会和谐,增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创新为动力,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创作推广一批具有时代、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广场民族健身舞,完善广场民族健身舞创作和推广机制,健全广场民族健身舞规范管理机制,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品牌,增强广场民族健身舞活动的创新性、导向性、带动性和科学性,实现城乡广场舞活动健康、文明、有序开展。 

  二、主要任务 

  1、精心组织创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思想性、群众性、艺术性、公益性相统一,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以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动作舒展大方、易学易跳、易推广易普及为编创基本要求,充分挖掘吸收不同民族元素和特色文化资源,依托民族服饰及现代舞美技术等科技手段,增强广场民族健身舞的吸引力、表现力和感染力,聘请区内知名专家全程指导,邀请广场舞蹈爱好者广泛参与编创过程,每年编创6套集艺术、健身、娱乐为一体、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回族、维吾尔族、藏族、蒙族、汉族等各民族特色的广场民族健身舞。 

  2、加大培训推广。及时录制、制作教学示范视频及光盘,积极探索和运用新媒体,创新推广方式和手段,依托数字文化网和网络电视等平台,借助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载体,大力推广广场民族健身舞。市文化艺术馆专业干部要结合现场教学等形式培训各县(市)区文化骨干;各县(市)区文化骨干要深入到各乡镇(街道)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培训文化专干;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专干要充分利用文化活动中心、农民文化大院、广场等场地,向群众教授广场民族健身舞。各级文化馆(站)专业干部、文化志愿者、民间文艺团队骨干要积极举办广场民族健身舞培训班,培训社会文化辅导员,培养一批广场舞团队带头人,深入广场、社区、农村、学校、机关、企业、军营进行包片辅导,使广场民族健身舞迅速在全社会推广。市文化艺术馆要通过各种途径将教学示范光盘向社会各界免费发放,并加强与各新闻媒体的联系,进行广泛宣传,积极联系地方电视台免费播放教学示范视频,丰富传播与教学途径。 

  3、搭建展示平台。积极搭建群众文艺交流展示平台,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以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捐赠物品等方式广泛参与,按照“精品、惠民、节俭、可持续”的要求,每年举办一届 “广场民族健身舞大赛”,激发群众学习广场民族健身舞的热情,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比赛提升广场民族健身舞学跳质量,进一步营造广场民族健身舞大家学、大家跳、大家乐的良好氛围。 

  4、加强团队建设。各级文化馆(站)要充分发挥培训和辅导功能,做好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管理和培训工作,以各级文化馆(站)专业干部为主,吸收业余文艺社团骨干和业余文艺爱好者参与,加强培养,锻造队伍,在活动中检验和培养一批广场民族健身舞带头人及一大批文艺骨干人才,促进广场民族健身舞推广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要坚持重心下移,依托“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机制,建立联系制度,大力开展结对帮扶工作,通过教学帮带,着重培养农村广场民族健身舞骨干,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综合素质较高、专兼职结合的广场民族健身舞工作队伍;依托“广场民族健身舞大赛”平台,发现、培养一批广场民族健身舞专业队伍。 

  5、创新管理机制。扎实开展“广场民族健身舞创作与推广机制”研究,加强顶层设计,形成《银川市广场民族健身舞创作与推广机制研究报告》,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举措,以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创建实践。坚持创新管理与规范服务相结合,牢固树立现代治理理念,结合基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广场舞活动的管理方式。探索实施广场文化活动登记备案制、星级评定制、示范点创建等相关管理制度,提升广场舞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形成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6、注重打造品牌。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结合实施“踏歌起舞·幸福银川”群众文化工程,充分发挥广场民族健身舞在群众文艺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符合时代特点、满足群众需求、群众参与度高、影响面广、深受群众喜爱、各具特色的广场民族健身舞品牌为群众文化活动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提供创新动力,丰富活动载体,不断提升活动的品牌效果,满足群众经常性、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广场民族健身舞打造为我市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7、强化示范引领。各级文化馆(站)、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要将繁荣广场民族健身舞作为基本职能和重要任务,统筹组织本地区广场民族健身舞的推广工作,发挥引领作用。在现有的66个广场民族健身舞免费推广点的基础上增加至100个广场民族健身舞免费推广点,为每个推广点配齐简易音响器材并安排社会文化辅导员和文化志愿者为群众现场教学,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等法律法规,提高基层群众的社会公德意识,形成在学跳广场民族健身舞的积极氛围下文明健身、不扰民的良好习惯。 

  三、组织机构 

  为全面统筹协调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银川市广场民族健身舞创作和推广工程”,成立领导小组。 

    长:刘     银川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 

  副组长:郭     银川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 

    员:朱     银川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文化处处长 

          吴云龙   银川市文化艺术馆代理馆长 

               兴庆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 

          章建军   金凤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 

          何曼丽   西夏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 

          周永平   永宁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 

          郭利平   贺兰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 

               灵武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 

          夏玉兰   银川市社会文艺团体协会会长 

               银川市舞蹈家协会主席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文化艺术馆,负责具体日常工作,起草相关材料,督促实施进度,完成资料收集汇总,随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文化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广场民族健身舞创作和推广工程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形成分工明确、统筹有力、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合本地实际创新推进工作,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定期召开总结协调会议,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保证活动的有力推进和实际效果。 

  2、注重民意调查。通过深入开展问卷调查,借助座谈会及网络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切实了解群众文化生活状况以及对文化活动的期待,将群众意见容纳到广场民族健身舞的编排过程中,不断创作群众喜爱的广场民族健身舞,不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发挥群众文化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3、精心策划安排。各级文化部门要对各项广场民族健身舞推广活动精心策划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到安排部署周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丰富活动内容及形式,把握正确导向,确保各项活动安全有序、宣传到位有力,切实在提高活动质量和影响力上下功夫。 

  4、保障经费投入。极协调安排专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加大对广场民族健身舞活动的投入,支持城乡广场民族健身舞活动设施建设、设备配备、队伍培训、作品创作、普及推广及展示交流,保证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对广场舞活动给予资金及设备支持。 

  5、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文艺团队等文化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广场民族健身舞的创排和推广工作,加大对优秀广场民族健身舞团队的宣传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广场民族健身舞大赛的公信力,扩大广场民族健身舞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