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市政府(办)文件>银政办发

索 引 号:640100-100/2017-05194 效力状态:有效
发布机构: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2017-05-08
责任部门:市政府办公厅 发布日期:2017-05-08
名 称: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银川市落实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7—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银川市落实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7—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银川市落实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7—2020年)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58日        

   

  银川市落实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 

  (2017—2020年)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68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7—2020年)的实施意见》(宁政办发〔201736号),推动银川市消费品企业标准和质量提升、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提升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水平、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夯实消费品工业发展根基,推动质量兴市战略加快实施,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标准引领、协同推进为原则,以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推进消费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创新支撑消费品标准提升,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通过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新需求,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新动能,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新活力,强化重点产业实现新升级,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实现我市消费品标准体系基本完善,标准供给基本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消费品整体质量明显提升,重点领域消费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消费品生产企业质量主体意识显著提高,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知名品牌培育成效明显,知名消费品品牌价值大幅提升。

  ——消费品标准体系基本完善,重点领域消费品与国家、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

  ——增消费品类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5项以上;

  ——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2%以上;

  ——主要消费品生产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率达到100%;

  ——培育10个以上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消费品品牌,知名消费品品牌价值大幅提升; 

  ——消费品类宁夏名牌数量新增达到30个以上;消费品类宁夏著名商标数量达到100个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切实优化消费品标准供给结构。 

  1.加快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由市标准化主管部门牵头,紧扣消费品质量安全要素,围绕消费品产业发展政策重点支持的家用电器、食品及相关产品、轻工日用品、农副产品、家具及包装材料、特色工艺品、服装服饰、文教体育和妇幼老年人用品等产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不断完善地方标准,推动消费品标准由生产型向消费型、服务型转变。 

  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工信局、卫计委、农牧局、住建局 

  2.培育发展社会团体标准。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全市特色产业为重点,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学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团体或联盟标准,提升标准水平,树立行业标杆,引领技术发展,增加标准供给。重点在日用轻工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中扶持一批行业影响力强、技术领先、成熟度高、运行规范、消费者认可的团体标准,并适时转化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卫计委、住建局 

  3.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借助陕甘宁青新等新丝路标准化战略联盟平台,推动全市重点产业领域标准走出去,同时带动相关产品产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宗贸易商品标准研究成果,加大与主要贸易国标准对接,积极推进优势消费品产业技术标准成为互认标准。

  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工信局 

  4.放开搞活企业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提升全市消费品质量和档次。取消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实现主要消费品生产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全覆盖,公开产品质量承诺,提高消费品标准信息透明度。探索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引导消费者更多选择标准领跑者产品,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产品和高质量服务的消费需求。 

  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部门:市工信局、卫计委、住建局 

  5.鼓励制定地方特色标准。通过抓好团体标准培育、企业标准公开声明等工作,积极支持和帮扶大中型企业开展个性定制消费品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建立完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宁夏枸杞、灵武长枣等绿色产品标准体系,扎实做好消费品领域绿色消费品认证、标识等工作。以信息化互联网+”,促进消费品工业两化融合和经营模式创新,加快消费品工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创新,促进三产联动。全面推进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大型企业关键工艺流程基本实现自动化,建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积极推动行业协会围绕重点消费品,在汽车维修检测、二手交易、回收再利用等方面研究制定服务标准。加强检验检测、售后服务等标准化公共服务,建立消费品追溯机制,推进消费品售后服务标准化、专业化,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扩大优质服务供给。推动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标准化发展,增加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的标准供给,满足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市发改委、工信局、商务局、卫计委、农牧局、道路运输管理局、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广泛开展消费品标准比对和监督。 

  1.建立消费品生产企业标准监督制度。在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执行标准的基础上,开展以随机抽查、验证评估为主的企业标准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将标准实施情况纳入质量信用记录,促进消费品企业主动实施高标准、追求高质量,推动形成优质优价、优胜劣汰的质量竞争机制。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筑篱专项行动,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水平。

  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部门:市工信局、卫计委 

  2.定期开展消费品标准比对。针对重点消费类产品和大宗进出口产品,在枸杞、粮油、石油化工产品等领域开展消费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出口标准的比对工作,对关键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进行比对验证,促进我市消费品标准水平持续提升,提高消费品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推动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鼓励第三方机构评估企业提高自我声明公开的标准水平,发布消费品企业标准排行榜。 

  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部门:市工信局、商务局、卫计委 

  (三)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1.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全市各类企业树立正确人才观,营造尊重技术、推崇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树立以质取胜理念。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质量标兵评选等活动,鼓励和引导企业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使用新方法,加快建设一支创新型的高素质质量人才队伍。在全社会倡导技能人才岗位成才良好氛围,提升我市消费品制造的水平和档次。

  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人社局 

  配合部门:市工信局、教育局、商务局 

  2.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经验。通过中国质量奖、自治区质量奖、质量贡献奖、宁夏名牌、宁夏著名商标、银川市市长质量管理奖评选等载体,鼓励企业引入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质量和效益提升模式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积极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鼓励消费品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开展对标,通过加强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建立科学、高效、低碳、环保的消费品生产经营模式。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比对、质量攻关、质量改进等活动,激发质量提升内生动力,推动消费品质量提升。(市工信局、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实施创新型标准引领工程。加大对工程实验室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企业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探索开展标准创新基地建设,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实施、执行先进的标准,推动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充分发挥标准创新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提升全市中小企业标准创新能力,逐步实现标准提升促进质量提升。 

  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部门:市工信局、科技局、卫计委、人社局、住建局 

  (四)强化消费品领域质量基础建设。 

  1.不断加强质量公共信息服务能力。积极推进质量云建设,充分利用云计算、跨境电子商务、智慧银川等新兴技术,创新互联网+质量服务模式,在大数据挖掘、分析、应用等方面下大力气,整合政府部门、行业协(学)会、社会团体等质量技术基础资源,建设质量技术基础服务信息平台,提供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综合性质量基础信息。积极推进质量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设备设施向社会开放共享,为消费者提供质量监督、质量比对、消费警示等产品质量信息,为消费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质量信息大数据查询服务。

  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工信局、大数据局 

  2.展消费品生产企业帮扶行动。综合运用标准、计量、检测、认证认可等手段,帮助全市消费品企业发现和解决产品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促进企业提升质量保障能力。加大财税、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支持消费品行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企业加大质量技术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成果的标准化和专利化。积极培育标准化服务、品牌咨询等新兴质量服务业态,为消费品生产企业和各类科技园、孵化器等提供全生命周期质量技术支持,为企业开展一站式质量服务。

  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部门:市工信局、财政局、科技局、人社局、地税局 

  (五)着力提升消费品品牌形象。 

  1.加大我市品牌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名优企业的培育力度,扎实开展银川市市长质量管理奖的评选工作,大力实施名牌激励政策,保护和支持民族品牌、地方品牌的发展,加强优势产品的推介和品牌的打造。建立优先扶持地方品牌制度,以提升现有品牌知名度和创建新品牌为重点,推动各行业开展知名品牌创建工作。支持消费品生产企业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质量标杆、品牌培育试点企业创建等活动,依托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示范建设,提升企业品牌意识,推动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走品牌发展之路。 

  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部门:市工信局、财政局、科技局 

  2.扩大宁夏名牌知晓度。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企业在产品开发、创意设计、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等方面下功夫,提升供给质量。大力实施品牌形象提升工程,在重点消费品领域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动质量上层次,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实施、公众监督的品牌发展工作机制,树立优质产品新形象。加大本土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推进与国内主要商超、百货等商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品牌联盟开展与商业渠道的抱团入驻,推动名品进名店,降低品牌渠道拓展难度与成本。加大商标及相关品牌发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培训力度,加强对企业商标注册的行政指导,积极引导特色商品、特色服务注册商标,积极参与中国商标金奖评选、驰名商标认定等活动,在区内外树立消费品品牌的良好形象。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讲好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尤其是新媒体、自媒体作用,突出地域特色、地缘优势,加大对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扩大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市市场监管局、工信局、体育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强化宁夏名牌保护。建立更加严格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专项整治联合执法行动力度,实现联合执法常态化,提高执法的有效性。加强对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标记产品、中华老字号和宁夏名牌产品等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产品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综合分析监督抽查结果,向社会展示消费品名优企业。积极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推动建立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市公安局、商务局、体育旅游局、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营造良好的消费品市场环境。 

  1.建立并落实质量监管制度。开展消费品质量状况调查,组织开展重点消费品生产企业质量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状况调查,了解掌握企业质量管理与经营状况、相关领域产品质量水平,建立消费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档案。建立和完善消费品生产企业分类监管制度,推进实施差异化监管模式。全面实行随机抽查企业、随机抽检产品、随机选择检测机构制度,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的同一企业的同一规格型号产品,六个月内任何地方、部门和机构不得重复抽查,推进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信息共享,实现一个标准、一次检验、结果互认、全区通行。逐步建立检验认证机构对产品质量承担连带责任制度,杜绝出现虚假报告、人情报告等不良行为发生。(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2.加大知识产权和消费维权保护力度。积极开展消费维权宣传教育和专项整治,大力开展消费品质量抽检,组织全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突出对食品药品、农资、家用电器、建筑材料、汽车配件、儿童用品等重点消费品的监管,强化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监管执法,在生产源头、流通渠道和消费终端等环节大力开展整治活动,加强市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维护市场秩序。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引导、督促行业组织和经营者加强自律,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12315等投诉举报热线作用,畅通群众举报渠道,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市公安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优化电子商务消费环境。完善电子商务领域标准体系,引导和帮助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治理,做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培育农村电商主体,加强电商人才培养和交流,支持龙头电商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搭建农村创业就业筑梦平台,方便更多的农村居民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创业就业,促进全区特色农产品触网上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间协同监管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电子商务活动中侵权假冒违法行为以及平台经营者包庇、纵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市市场监管局、商务局、公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切实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 

  1.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管理。探索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预警机制,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伤害监测,及时发布消费预警,有效防范和处置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完善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建立以预防为主、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以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为目标,推进建立以风险信息采集为基础、风险监测为手段、风险评估为支撑、风险处置为结果的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在医院、社区、乡镇和学校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点,有效防范和处置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 

  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部门:市教育局、卫计委 

  2.严厉打击消费品制假售假行为。以食品、药品、农资、建材、汽车配件、儿童用品等消费品为重点,确定重点区域、重点市场以及打假警示区域、警示市场。不断强化执法效果,一手打假治劣、一手扶优扶强。注重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紧密结合,及时拓展执法新领域,制定打假工作新举措,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打假工作水平。严格落实执法打假责任,不断完善打假长效机制,形成联合打假合力,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市市场监管局、公安局、商务局、文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积极构建消费品质量齐抓共管格局。加强信用信息采集,深入开展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引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信用等级在行政审批管理、日常监管、监督抽查等环节的应用。积极探索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搭建统一的信用管理平台,加快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将企业质量失信行为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失信行为直接责任人的个人信用记录,鼓励在银行信贷、工程招标、行政审批、政府采购等领域广泛应用企业质量信息,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质量信用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深入推行黑名单制度,加大质量失信惩戒力度,让假冒伪劣产品没有生存空间。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在行业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为第三方征信机构提供基础性信用信息服务,支持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对消费品生产企业开展质量信用评价。深入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活动,广泛宣传消费品质量安全知识,提高公众质量安全意识。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场监管局 

  配合部门:市财政局、民政局、住建局、行政审批局 

  (八)完善进出口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将出口消费品企业全部纳入电子监管系统和信用管理系统,从产品生产源头加强管理,提高内外销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一致性。继续推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市)区建设,大力培育出口示范企业,推进出口企业内外销产品同标同线同质工作,展示银川出口产品新形象。

  牵头部门:市商务局 

  配合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九)深化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 

  1.做好消费品质量提升计划。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针对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居装饰装修产品、服装服饰产品、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文教体育休闲用品、文化及相关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等领域,突出重点产业、主打产品,逐年制定消费品质量提升工作计划或方案,明确当年质量提升的重点消费品产品,从监督抽查、许可管理、风险监控、专项整治、分类监管等方面综合施策,持续狠抓重点领域消费品质量提升。(市发改委、工信局、商务局、文广局、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开展一品一策精准帮扶。结合国家确定的9类重点消费品,实施一品一策帮扶计划,分类编制重点产品质量提升指导意见书,对纳入当年质量提升的重点产品,从行业总体情况、容易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不合格原因分析、企业改进措施建议等方面进行精准指导,帮助消费品生产企业提升质量管控能力,提升我市消费品整体质量。(市工信局、文广局、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大质量违法案件曝光力度。充分运用市级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体,高频率、全方位对不合格产品及违法行为进行公布,让不合格、不符合标准消费品及企业违法行为在阳光下失去生存空间。通过媒体监督、社会监督,不断促进消费品生产行业强化管理,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先进标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形成以创新助推标准制定、以标准实施促进质量提升、以质量升级推动品牌建设的良性循环。(市文广局、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加强对本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的组织领导,在消费品标准提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市场监管、职业教育、财税金融等方面,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进一步完善本行业领域标准化、质量发展政策和措施,共同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的业务指导和贯彻落实。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质量激励和约束制度,将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工作纳入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内容,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市市场监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指导,重大事项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二)完善财税政策。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加大财税投入,支持消费品行业品牌培育、标准创新、产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对消费品标准、知名品牌和质量提升示范区,制定专门财税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消费品领域的标准化建设、质量基础能力提升、质量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引导社会资源向质量品牌优势企业聚集,完善优标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鼓励更多企业走优质发展之路。对在标准、技术、品牌创新等方面取得成果的企业,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对存在质量失信行为的企业,加大联合惩戒力度。 

  (三)注重舆论引导。加大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手机微信等媒体的作用,积极宣传质量提升行动的政策措施、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利用质量月标准化日计量日“3·15”等活动,广泛开展质量文化宣传活动,推进质量文化创新发展,使质量理念深入人心,为质量兴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