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银川:重拳打击“黑气” 筑牢安全“瓶”障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3-08-11 09:47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液化气瓶因其便携的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但作为易燃易爆物品,非法储存、运输、充装、销售燃气不仅违法,也给公共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对此,银川市公安局联合多部门成立专班,开展打击“黑气瓶”专项整治行动。

多部门联合成立专班 加强燃气安全监管

为进一步加强燃气安全监管,消除燃气安全风险隐患,全面提升城镇燃气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7月,银川市成立黑气瓶专项整治专班,由银川市公安局牵头联合市场监管、商务、综合执法、住建、市政、应急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开展打击“黑气瓶”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围绕瓶装液化气经营、存储、运输、使用等环节,督导市辖三区及两县一市,对燃气经营企业、参与商务用户、居民用户的液化石油气使用情况全面排查。

在此次专项整治活动中,专班还通过公布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办公地址的形式,面向社会征集线索,及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次“黑气瓶”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以来,全市涉液化气瓶刑事案件立案37起,其中以非法经营案立案34起,以非法储存、运输危险物质案立案1起,以危险作业案立案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8人,刑事拘留13人,取保候审15人,追逃3人。另外,专班还督导相关部门,通过对32件涉及“黑气瓶”相关线索的核查,行政立案20件,并依法行政处罚14件,涉案企业被罚没金额约304万元。

“黑气点”藏身郊区被端 现场查处气瓶两千多只

8月9日上午,在宁东一处停产状态的涉嫌非法生产经营乙炔气体的企业看到,用来生产和灌装乙炔气体的设备已经被相关部门贴上了封条,查处的气瓶也已经被运走进行安全处理。据市公安局宁东公安分局刑侦大队负责人介绍,2023年7月中旬,接到群众的举报,称在宁东就有一家企业,正在非法经营乙炔气体。接报后,民警在宁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调取该企业相关证书后发现,该企业的生产经营许可证、销售经营许可证早在2019年7月就已经过期。与此同时,民警又调取了该企业的银行流水,通过银行回款信息还发现,在相关证件过期后,该企业并未停止出售生产的乙炔气体。

“我们现场共查获气瓶2378只,其中无气瓶1802只,已灌装乙炔气瓶576只。”该负责人介绍,目前该企业的实际负责人宋某某已经被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处理中。

灵武市共查处 “黑气瓶”15531只

在灵武市劳动就业液化气供应站看到,这里是一个经初步安全化处理后的“黑气瓶”临时存放点。“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将15531只‘黑气瓶’移送到了这里,并且进行了初步处理,消除安全隐患,后期会分批进行再次抽残和检测,不达标的还会被专业化集中销毁处理。”据银川市“黑气瓶”整治专班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黑气瓶”是此次专项整治的成员单位,通过摸排调查并检验,从各企业、商户以及居民家中查获的。有些不法经营者为了牟利,收集使用和翻新改造超出检验年限或者已经淘汰报废的气瓶,并且充装来源不明的液化石油气,或者不合格的“黑气”,导致用气安全受到威胁。在气瓶的使用和流通过程中,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气瓶,并且所有符合标准的气瓶必须四年进行一次安全检测,而查获的这些“黑气瓶”全部不符合标准,有些甚至已经过了使用年限。

西夏区某公司 被吊销执照、罚没款27万余元

在为期一个月的“黑气瓶”专项整治工作中,市综合执法监督局西夏区分局兴泾镇执法中队调查发现,兴泾镇某村自建民房内存放了69只液化石油气钢瓶。市综合执法监督局通过追根溯源、深入调查,发现宁夏某公司向多名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的个人提供经营性燃气,严重影响银川市燃气行业秩序,危及公共安全和用户使用安全。

经立案查处,市综合执法监督局对该公司作出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累计罚没27万余元,并依法吊销了该公司的燃气经营许可证。同时按行刑衔接要求将上述个人涉嫌非法经营行为移交公安部门进行侦办。

据银川市“黑气瓶”整治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展“黑气瓶”专项整治行动以来,专班各成员单位通过信息共享、执法联动、追根溯源、从严从快查处了一批违法经营、非法运输、违规存储危险作业等违法案件,有效发挥了执法威慑作用。

下一步,专班将总结经验做法,提升治理长效,针对发现的隐患漏洞、管理盲区,督促各部门建立整体推进、分类处置的工作机制,通过补短板、强弱项、严查处,有效防范燃气事故,切实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