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共护黄河安澜 共建大美银川
扩绿护绿兴绿并举 厚植湖城“绿色家底”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4-06-13 08:43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作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银川市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通过扩绿、兴绿、护绿,推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银川战役迈上新台阶。

“我们现在基本上没有扎草方格的任务了,工作的重点已经放在了巩固治沙成果上。”在毛乌素沙地的西南边缘,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森林病虫害防疫及生产技术科科长王小林指导新来的职工如何扎草方格。作为第二代治沙人,凭着努力肯干的劲头,王小林投身防沙治沙工作22年。“治沙很苦,但是很有成就感,很值得。”今年有两件事让王小林感到骄傲,一是他接待了两个前来学习治沙经验的国外考察团,二是林场职工被外省邀请参与当地的治沙工作。“我们这套防沙治沙经验是成功的,也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在一代代防沙治沙人的接力下,白芨滩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塑造了防沙治沙“银川样板”。

“扎草方格固沙,再种植灌木防沙,外围种植乔木防风,这就是我们的防沙治沙三件套。”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大泉分场副站长李海超说,因干旱缺水,防风林带需要精心呵护,分配给林场职工的责任林里,套种了黄杏、桑葚等经济果树。通过发展沙地桑葚、沙地韭菜、林下经济等沙产业,白芨滩防沙林场实现了“治沙”“致富”双丰收。“现在我们职工年收入人均超过十万元,这让我们更加坚定地从事防沙治沙事业,更有信心继续推进沙产业循环模式。”李海超说。

为提高治沙综合效益,不断创新完善治沙模式,银川市还探索出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新路径。自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银川战役打响以来,银川市坚决扛起首府使命,通过“东治沙、中理水、西护山”,先后实施了宁夏南部生态保护银川市项目、贺兰山东麓水源涵养、银西荒漠化综合防治等示范项目25.85万亩,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厚植生态底色。

据统计,目前银川市已累计完成营造林123.58万亩,修复草原生态20.5万亩,防沙治沙88.17万亩,全市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数据分别减少69.26万亩和82.06万亩,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银川战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坚持三绿并举、四库联动,坚持因地制宜与系统化治理并重做好荒漠化防治扩绿,坚持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并重做好产业结合兴绿,坚持植树造林与精细化管理并重做好生态屏障护绿。”银川市林草和园林管理局林业和草原建设科科长杨晓艳介绍。

站位全区、示范流域。银川以贺兰山东麓27万亩酿酒葡萄种植推动“荒沙滩”向“世界葡萄酒之都”的绿色转变,以12.6万亩贺兰山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蹚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以4.4万亩黄河东岸生态绿化治理,为“黄河安澜”构筑起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贺兰山下紫气兴旺,黄河两岸绿意盎然,毛乌素沙地绿进沙退,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正徐徐铺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