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银川:优化路网惠民生 激发城市新活力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4-07-22 11:45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聚焦群众出行难,实施交通疏堵“6+N”工程,畅通城市脉络,跑出了民生改善“加速度”。

家门口的路通了 生活更美好了

“早上起来,站在楼上就能看到家门口的这条生态长廊,呼吸着新鲜空气,感觉生活在银川太美好了。”家住金凤区茂悦府小区的鲁女士说,团结路(民悦街—正源街)道路工程,不但解决了周边小区居民出行的问题,道路修通以后又进行了绿化工程,今年就看到该绿化带已经栽种了树木花草,而且根据地形进行了园林设计,公共休闲功能一应俱全。

团结路生态廊道是一条贯穿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东西的绿色生态走廊,全长1.13公里,建设面积6.72公顷,绿化面积45912平方米,建设范围主要包括中央52米林带和道路两侧分车带、行道树,是银川集观光休闲、游憩社交、防灾疏散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民生项目。“这是全市规模最大的一条生态廊道,作为城市主要道路又兼具生态功能,如此体量在西北地区并不多见。”银川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改造前,黄色是这里的主色调,行人匆匆而过。改造后,绿色尽收眼底,郁葱的树木、整齐的草坪、缤纷的花卉、蜿蜒的步道……这里成了附近市民休闲散步锻炼的好去处。

生态廊道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其实这些都离不开海绵城市建设的加持。在传统道路绿化带建设的基础上,生态廊道以生态为核心,结合道路景观的场地条件及布局特点,合理布置植草沟、透水铺装、下沉绿地等海绵设施,建成海绵型的生态景观。利用植草沟及雨水滞留带进行雨水的截留及传输,将雨水传输至下沉绿地,增加雨水滞留及下渗,从而达到雨水过滤净化后回用于水景、灌溉的目的。

综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团结路生态廊道种植了多种适应本地土壤、气候的树种,包括樟子松、银杏、法桐、海棠、品种月季、四季玫瑰、马蔺等各类乔、灌、地被植物,营造出丰富林带的复层结构,也展现出生物多样性。

解决拥堵   提升群众满意度

交通疏堵“6+N”工程重点解决了一批“断头路”问题,因为历史遗留原因,一些道路被部分阻断,导致市民不得不绕路,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去年刚通车的治平路(现状路—丽景街)道路就是这种情况,未通车前,清和街以西和丽景街以东都是畅通的,唯独位于两条道路之间的160米道路长期卡阻。

短短160米的断头路,兴庆区蓓蕾小区居民出行需要绕行2公里,道路打通后,彻底解决了群众堵在家门口的“闹心事”。“这条路打通以后,不仅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还对周边的环境有了非常大的改善。”蓓蕾小区居民张先生说,过去这里因为是断头路,马路两侧成了免费的停车场,各种车辆随意停放,导致非机动车、行人出行都很困难,自从路修通后,交警加大了对这里的管制,现在路面干净了出行也安全了。

此外,市住建局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及时对城市新开发地区进行道路配套新建,相继新建了西夏区教育小镇经二路(大连路—培华路)道路工程、欣益巷(宣和巷—朔方路)道路工程、运材巷(黄河路—规划十二号路)道路工程、民生栖香苑西侧规划二号路(广武巷—怀远路)道路工程、银川市中北部阅北五路(康养路—哈尔滨路)道路工程等,全市道路通行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道路通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关数据显示,交通疏堵“6+N”工程已累计实施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7.3亿元。全市拥堵指数、高峰期交通拥堵指数同比分别下降4.54%、1.09%,在全国交通管理四类城市中处于“A+”级水平。交通疏堵“6+N”工程还创造了历年来银川城建项目投资最大、工程建设时间最短、市民投诉量最少等多项纪录。

两年来,我市通过交通疏堵“6+N”工程,不断优化城市路网结构通行效率,组织实施了贺兰山路、正源街、宝湖路等路段快速化改造,构建城市快速路网体系。相继完成了贺兰山路与民族街交叉口快速化改造、团结路(正源街—凤凰街)工程、银川综合客运枢纽工程火车站通道二期工程、金凤五路等一系列交通疏堵重点工程,我市立体交通成效逐步显现,路网密度提升至5.78公里/平方公里,交通拥堵指数下降20%。

目前,6项重点工程全部完工,完成投资6.9亿元。N项配套工程共实施项目94个、完工86个,有8个项目正在建设中,累计完成投资10.35亿元。项目累计新增慢行绿道66.5公里、市政道路40公里,市政道路总里程增加至1145.5公里,道路网密度提升3%,由5.67公里/平方公里增加至5.84公里/平方公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