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外联内畅“路”新颜——银川交通非凡嬗变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4-09-25 08:42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银川黄河公路大桥的落成在我区交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跨越了自然天堑,作为青银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架起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高速通道。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兼自治区地质勘察专家陈伟刚亲历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1989年,大学刚毕业的陈伟刚,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参与了银川黄河公路大桥建设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及工程勘察工作。

交通闭塞出行成难题

陈伟刚祖籍浙江,上高中时跟随父母来到银川,说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银川,他感慨万分:“相较于东部沿海城市的繁华,那时的银川显得尤为朴素与闭塞。交通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特别提及自己坐火车前往湖南上大学的经历——“那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当时由于交通网络不完善,他需要先坐火车到北京,再转车前往湖南,需要30多个小时才能到学校。除了去区外不便,银川至区内其他城市的交通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比如坐汽车去固原,需要两天时间,途中还要在中卫过夜。

“那时的银川,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受限严重。”陈伟刚感慨地说,当时河东地区,人们出行依赖渡船,每日仅有两趟,一旦错过,要等很久。交通的落后,影响了人们的日常出行,也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

高效出行网络越织越密

在这样的背景下,银川黄河公路大桥建设提上日程。作为项目前期勘察人员,陈伟刚深知这一工程对银川乃至宁夏的重要意义。他说:“1989年秋天,我们携带笨重的大型设备绕行100多公里,从位于吴忠的叶盛黄河大桥渡河到达施工地点。这100多公里路,不仅考验了我们的耐心与毅力,更让我们深刻意识到,银川需要一座黄河大桥。”

经过无数次勘察、设计,1991年,银川黄河公路大桥开工建设,1994年7月正式通车。它的建成通车,打开了银川的东大门,为银川经济腾飞插上翅膀。如今,从银川市区到河东国际机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车只需40多分钟,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让陈伟刚深感自豪,“这座大桥的建成,不仅是我职业生涯的骄傲,更是宁夏人民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的见证。”

如今的银川,公路如巨龙般蜿蜒伸展,铁路动脉贯穿南北,民航航班织密天际,共同编织出一幅高效便捷的出行网络,曾经遥不可及的目的地,在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支持下,成了说走就走的目的地。

一路畅通的甘甜

宁夏公路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郑光荣今年62岁,据他回忆,上世纪90年代后期,银川的交通变化翻天覆地。尤其是2002年,原银古一级公路改建成高速公路,直接与古王高速公路连通,打通了银川的东出口。紧接着,银川市区至河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银古高速公路向西延伸段的银川南环高速公路通车……这一时期,银川市交通建设以国道和国道主干线为骨架,发展完善“七纵九横”公路网络,加快了县、乡、村道路建设的步伐。

郑光荣是贺兰县四十里店村人,工作之初,他从贺兰往返银川只能坐中巴车,由于班次太少,每次回家特别不易,错过发车时间,就只能第二天再走。“你看现在,贺兰县到银川的公交线线路就有多条,不到10分钟就有一趟,而且通过手机APP,在家里就可以了解公交车运行的情况,实在太方便了。”郑光荣说,现在银川的城市交通网日益完善,科技深刻改善着人们的生活。“现在不仅坐车方便了,出行的选择也更多了,尤其近年来银川通过打造‘一环三横三纵’快速路网,实现了交通的高效畅通,让出行不再是一种负担。”

“平坦的公路、笔直的铁路、智能的公交、便捷的高铁……经历过曾经交通闭塞的苦涩,才能体会到如今一路畅通的甘甜。”郑光荣笑着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