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精准服务企业、培育科技人才、普及科学知识,银川——
点线面三维发力 激活科创动力源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5-08-08 09:15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在银川,无论是企业的生产车间,还是医院的临床诊室,或是社区的科普场馆,科技创新的脉动持续激发城市发展活力。为坚决打好创新体系重构攻坚战,银川市科协以“精准服务企业、培育科技人才、普及科学知识”为主线,让科技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精准服务 为企业创新装上“加速器”

“胡博士,我们的机床主轴温度上来后,精度总受影响,您看怎么解决?”8月7日一早,铭跃达(宁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铭跃达”)研发部机械工程师刘承禄拨通了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胡鑫涛的电话。电话那头,胡鑫涛结合该公司设备参数,在线指导调整散热结构、优化热补偿算法,不到10分钟就给出了可行方案。

作为去年新成立的数控机床制造企业,铭跃达专注于整套机型核心部件自主研发,但研发团队经验不足、技术储备薄弱成了发展“拦路虎”。市科协在走访中了解到企业困境后,第一时间启动“专家库匹配机制”,对接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领域专家团队,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由高校专家随时线上答疑、定期线下驻场指导,既不影响学校教学,又能高效解决企业难题。几个月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专家团队不仅帮助铭跃达攻克了主轴热补偿等技术瓶颈,还开展了校企项目合作。

铭跃达的“破题”之路,得益于市科协以专家服务赋能企业创新的工作举措。今年以来,市科协变“被动等待”为“主动上门”,开展“小分队 精准化”院士专家宁夏行活动,深入企业征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政策服务等方面需求83项,对接区内外学会、院校、企业、科技社团等专家资源,精准匹配服务59项。联合宁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宁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联合会、银川市企业科协联合会等多家单位,共同构建“企业创新协同服务体系”,建立“科协+社团+高校+企业”高效联动机制,编制服务企业、惠企政策、科技成果转化三张清单,针对不同企业技术瓶颈“一对一”定制方案。此外,延伸企业科协组织手臂,新成立企业科协16家,筑牢创新服务根基。

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上,发挥桥梁作用,促成宁夏华信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与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达成合作意向,聚焦药食同源新产品研发联合攻关,并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博士创新站72家,让高校科研资源直抵产业一线。

此外,市科协通过科技小院提供产业咨询、技术指导、现场示范等全方位服务,为农业发展持续注入科技活力。目前,全市15家科技小院引进示范推广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和胚胎移植技术、葡萄园土壤生态调控与优质栽培技术等新技术新成果94项,培育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399人、新农人近万人,示范带动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殖户484家。

人才托举 为青年团队筑牢基石

“从最开始跟着老师做助手,到现在独当一面、得到患者信任,离不开市科协搭建的成长平台。”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李永春指着桌上的项目报告,难掩兴奋。作为自治区青年科技托举人才,他牵头的鼻咽癌诊疗研究项目,已为众多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思路。

几年前,李永春在临床领域崭露头角,却一度陷入困境。彼时,他既要应对繁忙的日常诊疗,又想开展鼻咽癌相关研究,但科研方向不明,让这份探索举步维艰。“那会儿总觉得有力使不出,想往前冲却找不到着力点。”李永春坦言,这是不少青年医生在成长中都会遇到的困境。

转机始于一次推荐。在了解到李永春的研究意向后,市科协通过项目审查评审,对接自治区科协,将他纳入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培养对象。除了专项经费支持,更关键的是“给机会、铺路子”,不仅推荐他加入专科联盟,搭建起与国内顶尖专家交流的桥梁,还多次邀请他参加全国性鼻咽癌诊疗研讨会,让团队的研究成果得以在更大舞台展示、交流。

去年,李永春遇到一例复杂病例,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团队精准制定诊疗方案,最终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这次经历也让项目研究少走了许多弯路。如今,他带领的青年团队已形成“临床发现问题-科研破解难题-成果反哺临床”的良性循环,科室手术量稳居医院前列。

李永春的成长轨迹,是市科协助力青年人才发展的鲜活例证,全市已有百余人入选自治区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培养项目,他们在各自领域从“跟跑者”成长为“领跑者”,用创新成果诠释着青年科技人才的活力与担当。

在产业一线,精心育才的成效同样显著。宁夏东部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检修部工程师罗天文通过一线创新工程师培训班,将学到的创新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解决循环水泵液控缓闭止回蝶阀故障率高等难题,帮助企业节能增效,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百万元。目前,全市已有362人获一级创新工程师认证,破解企业创新课题211个。

为筑牢人才梯队根基,市科协还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关口前移”,举办银川市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高校科学营等活动,构建起“青少年启蒙、青年人才托举、产业人才赋能”的全链条生态。

科普惠民 让科学火种照亮千万家

“快看,这枚火箭模型的助推器能活动!”近日,在兴庆区银古路街道大团结社区的航天科技馆里,孩子们捧着仿真模型并进行交流。在隔壁的科普区,志愿者正带着几名孩子调试电子积木,小灯泡亮起时,惊呼声阵阵响起。

这样热气腾腾的科普场景,如今在银川处处可见。我市创新“三长+学会+志愿者”组织模式,分类推动18个“三长”牵头成立的基层学会组织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动员万余名科技志愿者常态化进驻各类科普阵地,广泛开展送知识、送健康、送技术等志愿服务活动。

以“科普惠民提素质,构建全域科普新格局”为靶心,市科协让实验室里的智慧加速流向街头巷尾,164万元项目资金为多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换上“新装备”,推动科普与科技、文化、旅游等产业融合,构建以涵盖前沿科学、医学药学、湿地保护、天文知识等专题性科普场馆为主,基础科普教育基地为辅的科普设施布局。“以前觉得航天离咱太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摸、能玩、能学,孩子天天吵着要来。”居民李莉的话里满是欢喜。

科普的触角还在向更远处延伸,科普大篷车成了流动的“科学驿站”,一进乡村就被村民团团围住。健康监测仪前正有老年人排着队,机器人的舞蹈引得孩童纷纷模仿,“大篷车来了比赶集还热闹,既能量血压,又能学知识!”大家纷纷说道。

与此同时,“智享健康 轻盈未来”全民健康科普大集、“3D打印我的未来”科普大讲堂等300余场群众性科普活动,把科学的养分输送到每个角落,让科学素养提升的获得感实实在在落进千家万户。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锚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完善人才“引育用留”全周期保障,构建数字化科普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创新生态提质增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