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动态

多维发力“国字号”荣誉迭至
银川全方位绘就幸福画卷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日报 2025-09-08 08:39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作为宁夏首府、全区唯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银川近年来先后斩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大美之城等“国字号”荣誉。近期,银川再添喜讯:海绵城市建设成果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案例集》,入围“中国十大生态(食材)美食名城”,入选第二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名单,再次入围“2025年度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名单,两家单位跻身国家首批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先行先试行列。这些荣誉的背后,是银川在生态、产业、民生、营商环境等领域的全方位突破。

荣誉迭至:从生态美到产业兴的全面认可

秋日的银川,金凤区中北部海绵城市示范片区里,植草沟与雨水广场错落分布,雨水顺着生态设施缓缓渗透,这幅“城市会呼吸”的场景,正是银川的海绵城市建设入选全国案例集的生动写照。截至目前,银川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已达134.24平方公里,占实施范围比例42.4%;且连续3年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绩效考核中获得B等次,为同类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银川方案”。

生态优势不仅让城市颜值更高,更孕育出亮眼的美食名片。在“两山理论”20周年实践成果研讨会上,银川凭借冷凉蔬菜、葡萄酒、牛奶等特色产业,结合“妙选银川”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入围“中国十大生态(食材)美食名城”。如今,银川已有176个绿色食品、124个有机农产品享誉市场;27.3万亩葡萄园结出硕果,助力其赢得“世界葡萄酒之都”称号,1300多款葡萄酒斩获国际大奖,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数字经济领域,银川同样表现突出。2025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银川入选第二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名单,智慧宫国际文化中心、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两家单位获得国家首批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先行先试资格。这背后是银川“算力之都”建设的坚实支撑——算力规模达3600P,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130家,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近50个,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30.9%,数字浪潮正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多维赋能:荣誉背后是民生温度与发展硬实力

银川的荣誉绝非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植根于生态、产业、营商环境、民生四大领域的“四维发力”。

生态是银川的“颜值担当”。80万亩水面,20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人均湿地面积达全国平均值的6倍,“半城湖光映晴空,一川山色入画来”的生态奇观,让“国际湿地城市”的招牌愈发鲜亮。从海绵城市建设到美丽河湖工程,银川以“清水绿岸”守护“塞上江南”底色,也让其“2025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身份更具分量。

产业是银川的“筋骨支撑”。聚焦“五八”强首府战略,银川构建起以新能源、新材料、新食品、新装备制造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9条重点产业链,形成先进光伏、高端装备等3条100亿级产业链,威力传动等企业跻身行业“隐形冠军”;农业领域,“公司+基地+农户+标准”模式推动绿色转型,“妙选银川”品牌走向全国;数字经济赛道,从人工智能生态社区到阅海湾科创港,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营商环境是银川的“软实力”。银川连续3年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出台《关于厚植营商沃土打造“宜商银川”若干措施》,搭建“政企通”平台,让企业当“考官”,以“娘家人”式贴心服务,赢得“全国营商环境标杆示范城市”“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省会城市前五”等荣誉,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

民生是银川的“幸福底色”。64个老旧小区、2655户城中村改造加速推进,5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40万群众;28个教育项目新增1.1万个学位,全区首家“老幼共托”机构落地,50件民生“十心”实事温暖人心;4.34万名青年人才选择留银创业;深化“银川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品牌,分领域培育七子连湖社区、共享集团等示范点88个,绘就“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图景,让“幸福之城”的称号可感可及。

从生态之美到产业之兴,从营商之便到民生之暖,银川用一连串荣誉证明:“塞上湖城”正以全方位实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未来,随着“三都五基地”建设深入推进,银川必将收获更多荣光,让“大美银川”的名片在全国乃至世界更加响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