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贺兰县:坚持“四力”融合 全方位打造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北第一县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贺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09-27 09:45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近年来,贺兰县以打造“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西北第一县”为目标,聚力“特色种业、生态治理、绿色技术、名优设施、品牌加工”5个关键环节,科学制定产业规划,紧抓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实现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县渔业养殖面积5.8万亩,分别占区市17.1%、57.8%;水产品总产量6.22万吨,分别占区市36.5%、79.4%。大宗淡水产品总量的70%稳定外销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周边省区,在西北五省274个县中产量、产值、设施化程度均位列第一。

质量优渔“深挖潜力”。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强黄河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先行区黄河经济鱼类水产种质资源场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建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场2个、自治区级原良种场4个、全国首批种业阵型企业1家。全县各类苗种年繁育能力达18亿尾,福瑞鲤、草鱼等大宗淡水鱼养殖良种率达85%以上。成功创制黄河鲶F5代新品系,有望成为国内首个鲶鱼新品种;黄河重点土著鱼类人工繁育技术全国领先,反季节鲈鱼苗种实现“北苗南销”历史性突破。加快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持续推广加州鲈、南美白对虾等名特优品种,配套建设4.4万平方米名优养殖设施温棚,改造建设“鱼菜共生”大棚69栋,养殖效益提升50%以上。

绿色兴渔“提升动力”。大力发展现代生态渔业,培育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11家,建设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尾水生态治理示范基地4000亩。大力推广稻渔-池塘立体复合生态养殖模式,打造寇家湖万亩池塘养殖尾水综合治理示范园区,探索“池塘+稻田”循环养殖水指标置换,加大水资源循环利用力度,实现节水30%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级县域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广泛运用池塘底排污、“三池两坝”、人工潜流湿地等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推广盐碱地稻渔、鱼菜综合种养模式2万余亩,标准化改造老旧养殖池塘1.5万亩,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3个。

科技助渔“激发活力”。紧抓“闽宁协作”平台,成功对接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厦门海洋技术学院等院校专家技术团队,签订“政-院-企”科技服务协议,引进淡化大黄鱼、近江蛏、鳜鱼等具有精深加工潜力的新品种。建立与清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效、科研院所等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步伐,生物絮团养虾技术、淡水养虾技术及水循环项目在科海生物、天荣现代、蓝湾渔业落地转化。大力推进渔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安装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手机智能遥控投饵机等智能设备,覆盖面积达4.6万余亩,促进信息技术与水产技术深度融合。

品牌强渔“增强引力”。充分发挥“鱼米之乡”文化底蕴,深挖“黄河鲤鱼”等水产品牌文化内涵和特色元素,积极探索国家地标农产品“银川鲤鱼”品质提升技术,在全区塑强“银川鲤鱼”区域公用品牌。注册“贺蓝渔乡”“塞上湖蟹”“鱼你鱼我”等著名水产品商标5个,打造宁夏黄河流域渔业文化的“金色名片”。鼓励企业跟紧预制菜产业赛道,谋划建设“鱼丸、鱼饼、鱼片、生鲜”预制菜生产线,寻找适水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银川郊区地理优势,成功打造稻渔空间、新明庄园、光明渔村、兆丰生态渔业园等一批集观光、科普、渔事体验、休闲垂钓于一体的乡村生态观光园,乡村旅游热度持续提升。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发展模式被部分省(区)农业农村部门借鉴推广,入选2021年全国11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