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58374/2024-00010 发布日期:2024-02-02
发布机构: 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部门: 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名 称:关于银川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银川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银川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为牵引,秉持安全为先、平稳为基、产业为要、项目为王、创新为魂、民生为本工作要求,以主题教育为动力,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持续向好。预计全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7.8%;节能降碳、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详见附表)。

    (一)聚力稳定经济大盘,更趋向好的运行发展态势持续巩固。一是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项指标增速始终高于年度预期目标,且保持在全区以及沿黄九省、西北五省省会城市前三,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16个月位居全区第一,对全市经济增长支撑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项指标增速总体平稳,基本实现或高于年度预期目标,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顶住房地产投资持续下降不利因素,实现近七年最快增速,有力夯实了经济增长后劲。二是市场预期持续改善。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扩大有效投资等工作部署,制定实施强信心稳经济25、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43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累计为企业减免各类税费127.6亿元,降低企业社保费18.77亿元,兑现各类奖励补贴资金近2亿元,新增贷款529.5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35.5%),市场信心不断提振,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全市工业用电量、公路客货运周转量、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等先行指标持续向好。三是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全市经济首位度稳定在50%以上。新兴动能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3.6%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39%35.9%。税收结构持续优化,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2.6%,较去年提高2.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持续收窄,同比下降5.5%,较年初大幅收窄19.3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持续增长,同比增长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25,比去年下降0.04,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二)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更具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一是科技创新纵深推进。高规格举办科技创新大会,出台实施进一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10等政策措施,挂牌运营银川市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1家,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7家,净增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37家;六盘山实验室稳步建设,新培育国家级、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家,高效单晶硅电池等关键技术取得有效突破,800kg超级大尺寸蓝宝石晶体刷新世界纪录。获评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城市,位列全国第14名。中关村双创园获评国家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深入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3560余名,培育专业技能人才8000余名。获评2023年度最佳引才城市。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3.7:48.5:47.8。大力实施三新产业倍增行动,加快建设三都五基地,中环光伏、蒙牛全数智化工厂等150个重点项目顺利投产投运,中环、隆基等8链主企业加快释放产能,全市三新产业预计完成全产业链产值1260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市(不含宁东)制造业比重达到58.3%,较去年提高2.7个百分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百瑞源枸杞成功入选杭州亚运会官方指定产品。全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7.7%,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1.6%。推动现代服务业扩容发展,全市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持续恢复,金融业运行稳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新评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6个,培育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112家。阅海湾商务区获批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商务区。三是数字经济提速发展。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全市新建5G基站1101个,实现乡镇及以上地区5G网络全覆盖,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5G用户占比两项指标位居西北首位,获批国家千兆城市;建成国家互联网新型根服务系统银川节点,成为全国互联网架构的核心区域;同泰怡5万台人工智能服务器等项目建成投用,建成智慧银川大数据中心(一期)等城市级数据中心6个,获批国家人工智能芯片适配基地,全市数字经济规模95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7%。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市工业领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50,创建自治区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5家,工业互联网平台7个,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2.3%,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3.6%

    (三)充分挖掘需求潜能,更加有效的经济增长动不断蓄积一是有效投资持续扩大。项目五比扩大有效投资巩固提升年活动扎实开展,653个基本建设项目、18个自治区重点项目、302个自治区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为85%151%107%,分别较上一年同期提高131210个百分点。全市三新产业和三都五基地项目占产业投资比重达71%42%,带动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持续提升,同比增长6.5%。民生领域投资持续推进,交通、教育领域投资分别同比增长48.3%31.9%。项目谋划储备总体较好,2024年度计划投资规模930亿元,其中社会投资占比达83%二是消费市场平稳恢复。深入开展消费需求促进年活动,全市累计组织开展商圈促销、特色餐饮、展览展会等各类活动近千场,发放汽车、家电、百货等业态消费券130万张、1.3亿元,拉动直接销售25亿元左右,对全市消费增长支撑有力。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娱体育、家政服务等集聚性、接触性行业保持恢复增长态势,五官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等业态持续向好,漫葡演艺小镇、凤凰幻城等沉浸式业态破圈走红,西夏陵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51.81,全面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三是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全市实现进出口130.2亿元,同比增长13.9%,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63.4%,贸易顺差46.2亿元。其中,对美国、RCEP成员国家及地区出口分别增长89.6%15.8%,占全部出口额的50%以上。充分发挥跨境电商综试区作用,高质量举办跨境电商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中俄蒙大宗商品跨境交易平台建成投运,全市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13.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0.2%,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6.5%

    (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更为均衡的空间联动格局逐步形成。一是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加快推进农业特色发展,全市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3.7%28.6%,酿酒葡萄新增种植面积1万亩,瓜果类、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分别同比增长51.2%5.8%宁夏广银米业成功创建全国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闽宁镇、梧桐树乡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丰登镇润丰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着力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75%。实施移民致富提升产业项目168个,全市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4000元,位居全区第一。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宜居村庄18个,镇北堡镇昊苑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制定出台支持闽宁镇打造全国乡村振兴典范22等政策措施,闽宁产业园加快建设。二是城市品质全面提升持续实施交通疏堵6+N工程,正源街(六盘山路贺兰山路)优化提升工程等项目加快实施,正源街与宝湖路交叉口快速化改造等29个项目建成投用,打通断头路14条,立体交通、绿波带两大城市通行体系有序推进,交通拥堵指数持续下降。深入实施海绵城市、功能完善等工程,金凤区中部、西夏区南部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片区稳步推进,城区内涝积水区域整治比例达到93%,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9.3%。持续打造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新建小微公园8个,建成慢行绿道10条、30公里。加快实施城市更新,完成城市燃气管道更新改造96.7公里,热源清洁化改造1290万平方米,75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完工。获评中国十大大美之城三是区域协同全面开展着力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灵武市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95位,较2022年前进1位;贺兰县进入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德胜、望远片区加快与城区融合发展,集聚能力和品质功能不断提升。加快推进银川宁东一体化进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与沿黄城市共同举办双碳创新论坛、体育赛事等活动,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交流合作层次不断拓展。

    (五)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更富活力的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提升。一是营商服务环境不断优化。高规格召开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企业服务环境提升推进大会,出台打造更好更优服务环境20政策措施,构建形成企业服务中心和企业服务大厅1+1联动服务新格局。全面上线运行13一件事一次办,在西部首推独任审批师、行政办事员等制度,全国首创便民服务市民大厅怀远小厅”“敬德小厅模式,获批经营范围自主公示、我陪群众走流程2个国家级试点,企业全流程开办在3小时内快速办结,网上办办件量占总办件量62%。全市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7.02万户,同比增长14.9%。其中,企业新增2.27万户,同比增长17.11%。民营经济稳步增长,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4%,民间投资保持稳定。将每年719日确定为企业家日,树立重企尊企爱企鲜明导向。入选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二是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纵深推进六权改革,率先在全区开展六权改革融合、碳普惠体系建设等试点,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建成上线,全市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水量6.6亿立方米,万元GDP水耗降低9.7%;处置盘活闲置、批而未供土地5080亩;排污权达成交易近千万元,位列全区第一。园区改革稳步推进,管委会+公司模式等工作扎实推进,园区主导产业产值占比平均达到70%以上,经开区贡献率达到78.3%。稳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全市确权颁证率达97%,流转率达64.28%,居全区首位。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人力资源服务、城市新能源公司完成混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最高等级A级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建成全区首个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巨能股份、威力传动成功上市。高效完成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放管服、财政体制等领域改革持续深化。获评2023年度活力城市。三是对外开放基础不断实化。常态化运营国际卡车班列和航空口岸国际航班,开通宁夏天津港迪拜一单制铁海联运通道和银川青岛港一单制铁海联运班列,全年累计发运宁夏国际货运班列1794车、5.89万吨。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家,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37倍。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建设,物流+枢纽+通道等基础设施功能进一步完善,枢纽内企业实现业务总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33.62%。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成功举办中阿博览会、中国半导体材料高峰论坛等重大节会活动。招商签约项目实施率达到75.6%,晶钰10000万千米金刚线等93个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再次荣获中国投资热点城市。

    (六)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一是绿色转型发展步伐加快。严格落实双碳”“双控要求,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成立双碳研究中心,统筹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全市(不含宁东)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2%,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60.1%,较去年下降1.4个百分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灵武中环、中广核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建成并网,全市光伏、风电总装机容量同比增长37.2%,清洁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40.0%,发电量占比(10.3%)较去年提高2.9百分点。加快推进绿色应用,锦洋绿储等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运行,更新新能源公交车800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分别同比增长1.241.5。经开区、苏银产业园列入全区首批绿电园区试点,闽宁绿电小镇开工建设。入选全国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出行城市。二是生态治理修复有力有序。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修复治理遗留矿山面积超过3000亩,恢复湿地面积4.3万亩,实施营造林7.6万亩、森林抚育1.2万亩,修复退化草原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平方公里,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美丽河湖建设扎实推进,银川市南部再生水河湖生态利用等工程建成投运,保障了河湖生态基流。成功举办第二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全国生态文学创作基地落户银川。闽宁镇获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三是环境污染治理持续发力。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PM2.5平均浓度优于国家和自治区考核目标;黄河干流银川段稳定保持类进类出22个地表水区控断面水质、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安全可控,全市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全区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等次为优秀。中央环保督察、黄河流域挖湖造景、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等问题整改有序推进。

    (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更有品质的公共服务保障稳步提标一是就业物价形势稳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扎实开展就业创业促进年活动,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扩就业一揽子政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122%128%。十万大学生留银专项行动等活动成效明显,6.1万名大学生在银就业创业,较上一年增长34.8%。持续培育创业载体平台,全市以创业带动就业1.6万人。强化登记失业人员1311就业帮扶,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入选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6%,处在温和增长区间。二是社会事业均衡发展。高质量推进民生十心实事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7.2%、占比达77.9%。切实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全面发展,唐徕北校区等23个教育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学位2万个,组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28个。持续提升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挂牌成立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市妇幼保健院西夏分院建成投用,门诊慢病相关诊疗费用实现跨省直接结算,市民异地就医报销实现全程信息化,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稳定在60%以上,获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城市。扎实做好一老一小工作,03岁婴幼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启动实施,金凤区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成功举办第十九届群星奖获奖作品展等活动。高水平举办银川马拉松等赛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位列沿黄省会(首府)城市前列。三是社会保障提质增效。率先在全区建立四级四同社保经办服务体系,综合效能提升40%,综合服务成本降低50%,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完成全年任务的102.67%102.88%102.13%12类特殊困难人群医保参保率达到100%。兜底发放困难群众生活保障资金3.8亿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达285/月,居西北五省首府城市第一。解决17.8万套购房办证难题,完成率达92.91%。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700套。平安银川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刑事、盗窃、电诈案件分别下降14%20%36%,荣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获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劳动人事争议三方联调中心成功入选国家级金牌调解组织。城乡社区治理精细化稳步建设,试点建立2未来社区,金凤区通福家园等3家社区入选国家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在全区率先开展住宅小区管理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行动,枫林湾、五里水乡被评为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国防动员、双拥模范等工作有序开展。

    (八)坚决守牢安全底线,更加有力的风险防控体系全面建立。一是安全生产防线不断筑牢。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两个行动,全市累计检查各类企业(单位)15.52万家(次),发现问题隐患整改完成率99.5%。调财政预算资金2亿元用于补齐安全短板,燃气安全预警监测平台上线运行。燃气三件套安装进展顺利,餐饮商服用户已全部安装到位,居民用户金属软管、报警器、自闭阀安装率扣除到访不遇及拒绝安装用户后达到100%二是能源粮食保供总体稳定。能源保供能力持续提升,红四矿、双马二矿等先进产能加快释放,协调做好年度天然气供气合同签订、瓶改气用气需求,全市电力运行平稳有序,企业和民生用气供应稳定,电厂燃煤库存可用天数均大于20天。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建设高标准农田近10万亩,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三是风险隐患防范有力有效全面落实政府债务化解一揽子工作方案,政府债务总量、债务率连续五年实现双下降。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国企债务全部按期兑付。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保交楼累计交付房屋1.1万套,交付率达到83%以上,总体工作位列全国第二。持续推动烂尾工程专项治理,化解比例达81%。扎实开展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专项整改,已全部整改销号。人民信访、社区治理、社会治安等领域风险防范工作有序开展。

    同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推动解决。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市场需求依然不足、市场信心依然不振的态势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房地产业、建筑业等行业低位运行趋势仍将持续,消费增长不及预期,对外贸易增速逐步放缓,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压力增大。二是安全发展风险不容忽视。6·21富洋事故教训十分惨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还不够扎实,本质安全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全市债务体量依然较大,化解政府及企业债务任务依然较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向好的稳定性、持续性仍然不强。三是社会领域短板还需补齐教育医疗高质量发展仍需加力,一老一小高质量供给仍显不足,青年群体就业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城市治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需求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定扛起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首府使命,大力实施“五八”强首府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发展、生态建设、基层治理、城乡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示范引领”,聚焦聚力“九九攻坚突破”,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努力在全区各项事业中走在前、作表率。

    202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详见附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节能降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致力于强创新,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提升创新能力水平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强化创新机制引领。健全科技创新效能目标考核体系,深化揭榜挂帅”“滚动支持”“定向委托等机制,发布三新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目录,实施N型新型电池技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等重点产业科技创新项目30个以上,力争全社会R&D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探索建立先赋权后转化机制,推动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以上。深化优化跨区域科技合作机制和模式,加强与宁夏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大等区内外高校院所创新主体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东西部科技合作重大项目10个以上。二是强化企业创新赋能。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作用,持续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孵化培育体系,加快贺兰山、六盘山等实验室建设,建立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名录库,支持建设蓝宝石材料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科技创新平台30家以上,年内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自治区瞪羚企业3家以上、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0家以上,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持续推进应用场景和创新产品互融互促,打造重大算力等应用场景10个以上。三是强化创新人才支撑。实施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硕博人才四个倍增计划,大力开展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培养选育工作,年内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500名,培育引进科技领军人才15名、科技创新团队30个以上,选聘科技副总30名。全面做好人才服务保障,设立人才创新创业风险补偿投资基金,加快推进专家服务基地和青年驿站建设。

    (二)致力于强实体,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提升经济发展能级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快工业集群化步伐。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围绕打造三都五基地,着力推动三新产业提规扩量,加快环欧35GW单晶硅片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8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占全市制造业比重达到60%以上;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实施天地奔牛减速机数字化车间等重点技改项目,提升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生物发酵等传统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推动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探索改革试验点新模式,出台《亩均效益评价实施办法》,深化闲置土地盘活处置,提升园区资源要素利用效率;着力推动新兴产业提前布局,全力谋划算力、氢能、下一代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和前沿技术建设应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不断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开展优质企业培育行动,建立企业分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力争培育产业链主和供应链标杆企业1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家、升规入库企业20家。二是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围绕打造现代服务业两地五中心,深入开展现代服务业扩容计划,制定出台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实施智慧供应链产业园等服务业项目300个,扎实推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建设,高标准办好西部数谷算力产业等一批重大节会展会,加快构建一山一河一城、一核两带全域特色文旅格局,持续壮大现代物流、数字服务、文化旅游、会展博览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金融、设计研发、技术服务、医疗健康等行业,力争社会物流总额增长10%以上,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15%以上,会展产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加快推进西夏区夜经济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新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8个,新增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50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0%三是推进数实融合化发展。全力打造算力之都,重点推进智算”“智能”“智产,加快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扩容提质,提速实施中建材数据中心、宁夏电信智算中心等项目,积极争取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银川节点,新建5G基站700处,培育垂直行业双千兆网络应用场景不少于5个。打造软硬件协同、算力供需匹配的智算产业发展生态,加快建设特色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开发一批集成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推动云服务商深化数字化转型服务,年内新增上云企业30家以上,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7个(家)。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系统,着力培育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以上。大力推动同泰怡高性能服务器扩大产能,力促算能科技算力产业园、中科曙光智算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力争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1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8%

    (三)致力于强动能,全力服务融入国内大循环,在扩大市场有效需求取得新突破。一是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坚持以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实施项目投资攻坚年行动,坚持晾晒比促、督导调研、清单管理等机制,深化项目五比活动,组织开展集中开工、项目观摩等重大活动,力争全年完成投资量达到1000亿元左右。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出台管行业必须管项目工作方案,严格清理规范在建政府投资项目,严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科学统筹下达市本级政府资金批次投入计划,确保不新增政府债务。全面做好新增国债项目实施,做实做精前期工作,确保6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实施项目谋划储备滚动计划,推动完成市、县两级项目库全面更新升级,确保全市在建和储备项目规模始终高于投资增长体量的25%。加力争取项目资金,确保四争到位资金增长10%二是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挖潜提质传统消费,抢抓节假日消费热点,多维度开展消费促进季等促销活动,不断提振大宗商品消费,夯实基础性消费;扩容提效夜间消费,进一步丰富凤凰幻城、漫葡小镇等沉浸式演艺业态,提升阅彩城、新华街等夜间消费集聚区品质,鼓励重点商圈餐饮场所延长营业时间,串联打造夜游、夜娱、夜宵、夜购精品线路和消费场景;培育壮大网络消费,加快培育网红经济、直播经济等业态,持续扩大银川优品网销规模。创新消费业态模式,全力推动五官经济、首店经济、共享经济、停留经济发展,年内引进知名品牌首店20家以上。三是着力强化有质效的招商。持续加大产业链招商,围绕三都五基地三新产业、现代服务业、未来产业等方向,着力推动与链主企业建立产业招商联盟,成立链主企业招商服务团队,力促一批龙头企业和关键企业项目签约落地;持续强化行业推介招商,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力促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建立全市提级服务项目库,制定全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协议签订管理办法,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快对接、快签约、快落地,力争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致力于活力,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激发释放发展潜能上取得新突破。一是系统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开展六权融合改革提升行动,提升一体化交易服务平台效用,搭建用水权市场化收储交易平台,深入推进排污权二级市场交易,在全区率先实现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推动森林碳汇成功交易,推动建设用地二级市场转让、出租、抵押交易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扎实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压减企业层级户数,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产业集团公司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强化外部董事规范管理和履职考核,力争打造13A级平台公司。持续推动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农业农村、财政金融等领域改革。二是系统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加快融入陆海新通道,加快推进河东机场四期、银川经太原至郑州高铁建设,实施南线物流快速通道、临港产业园铁路专用线等工程。巩固银川天津港一单制铁海联运及中欧、泛亚铁路班列通道,提高口岸场所服务能力和供应链服务能力,推动单一通道经济向外贸、物流、加工、仓储、旅游等多元经济转变。推进中国(沙特)吉赞产业园建设,推动设立跨境电商联合运营中心、商品集散分拨仓、海外仓,不断提高综保区跨境电商业务规模。重塑卡班等跨境物流运输业务,探索保税加工+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外贸进出口额增长10%左右。三是系统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高质量出台6.0版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扎实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和向基层延伸试点,启动银川市一网通办二期(营商环境驾驶舱)建设,打造智慧政务多样化场景应用,实现系统互联互通、高频事项全程网办。持续优化提升为企服务环境,制定《银川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深化五专一礼遇服务模式,全面启动政企通平台二期建设,确保惠企政策集中受理”“一口办理。深化推进拿地即开工,简化审批流程和要件,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图纸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推进项目落地实施。争创市场主体登记审查规范要点融合应用服务改革”“经营主体数据分析研究赋能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2项国家级试点落地银川。

    ()致力于强生态,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加快建设美丽银川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多层次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加快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创建低碳园区、低碳企业4个(家),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探索新能源电力自发自用模式,扎实推进绿电园区试点和闽宁绿电小镇建设,年内创建自治区级以上绿色工厂2家。稳步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充电桩1000个以上。推动全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建设,力促更新纯电动出租车300辆以上。加快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力促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5%以上、50%以上。二是高水平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聚焦空气常新、人水和谐、全域无废,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扎实推进PM2.5与臭氧协同共治,积极推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以上;扎实推动黄河干流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分类整治,开展污水零直排园区试点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确保黄河银川段水质稳定在类进出,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全面建设无废城市,力促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持续提升,危废安全利用率稳定达到100%三是全方位推进生态治理修复。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加快推动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工程项目有序实施,完成防沙治沙3.3万亩,治理荒漠化土地6万亩。实施城乡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全年完成营造林4.1万亩,修复退化天然草原2.4万亩。一体化推进治山、治水、治污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力争水土保持率达到80.65%。实施湖泊保护修复整治工程,推动建设银川市七子连湖示范片区水环境提升等项目,完成湿地保护修复4.28万亩。办好全国生态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

    (六)致力于强融合,全力促进区域协同联动,在推进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力促全市瓜菜种植面积稳定在63万亩,产量突破155万吨;奶牛养殖达到30万头,奶产量达到140万吨;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25.6万头、220万只;水产养殖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10万亩、7.8万吨以上。探索村集体经济联农带农新机制,力促80%以上行政村实现100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5%左右。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力争打造重点小城镇3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样板村6个,建设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12个,力促贺兰县争创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启动闽宁镇乡村振兴典范三年计划。二是加快提升城市内涵。接续实施交通疏堵6+N工程,重点实施正源街(黄河路宝湖路)优化提升工程等项目。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实施金凤区南部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二期雨水管道工程等海绵项目42个,完成金凤区中部、西夏区南部示范片区建设,力争全市40%的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内涝积水点基本消除。稳步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三类管网50公里以上,新改造老旧小区70个、120万平方米、1.3万户。全力打造水清岸绿的高颜值城市,完成阅海湖环湖绿道西岸工程等项目,新建小微公园6个、新增绿地面积100公顷。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建立数字银川平台体系,建成城市运营管理服务平台。三是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县(市)区评价体系,实施小县优城城市化提升行动,支持灵武市利用盐碱地建设海鲜养殖基地,支持贺兰县打造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和适水产业西北第一县。积极推动区域流域务实合作。制定产业转移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推进银川石嘴山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深化提升闽宁协作水平,在聚力打造闽宁产业园、建设闽宁镇基础上,拓展我市与厦门市等城市合作领域。强化与沿黄流域地区规划衔接、政策协调、产能合作、信息共享,深化与兰西、中原、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协同合作。

    (七)致力于强品质,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满足市民美好期待上取得新突破。一是提效居民就业服务。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就业创业示范创建工程,切实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鼓励支持灵活就业、新业态就业,建设新时代就业创业服务站、零工市场等服务平台,争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以上。持续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亿元以上,鼓励和支持青年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自主创业。持续加大稳岗就业补贴力度,精准开展1311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个性化援助和一人一策重点帮扶,稳定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二是提质社会事业发展。扩优提质各级各类教育,推进银川市第四十三中学、阅海湾高级中学等项目建设,新增学位1.8万个。深化产教融合,力争成功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深入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试点建设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进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争创国家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持续扩大普惠托育覆盖范围,建成03岁婴幼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力争每千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托位达到4.2个。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提标工程,举办四送六进文化惠民演出2000场次,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0个。精心举办全国登山健身大会等活动赛事,重点打造亚高原训练基地,争创体育消费活力城市。三是提标民生兜底保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异地就医结算率稳定在65%以上。加大特困供养、残疾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高龄低收入老人等困难群体救助力度,对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人员100%实现集中供养。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探索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600套。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500张以上。实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力争进入国家试点城市。实施平安银川建设行动,加强基层治理、人民信访、国防动员、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八)致力于强基底,全力守牢安全底线红线,在护航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一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持续强化四督协同机制,深入推进矿山、危化、建筑施工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化解和问题整治,切实增强安全生产风险防范能力,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持续下降,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7%。提升应急指挥实战化能力,规划应急避难场所41处,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积极推进智慧安全平台建设,实施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工程,建立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升全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平。二是稳定能源粮食供应。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高效运转煤电油气运供各项工作,持续释放先进煤炭产能,推动在产煤炭企业稳产增产,保持重点电厂燃烧存量达到国家要求;定期修订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有序用电方案,探索实施虚拟电厂,提升电力保供水平;积极争取上游供气企业额外气源,做好调峰价格疏导,稳定供应企业和民生用气。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严守191.8万亩耕地保护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6.88万亩,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稳定在121.4万亩、68.2万吨以上。三是抓实风险隐患防控。足额偿还到期政府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有效处置隐性债务存量,稳妥化解债务风险。落实国企一揽子债务化解方案,确保全市国企债务规模及风险总体可控。强化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及非法集资防范打击处置,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全力稳房市、防风险,扎实推进三大工程,试点推行现房销售模式,加强问题楼盘排查处置,持续做好保交楼及烂尾工程化解,杜绝新增烂尾逾期问题。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