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教育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部门文件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60987/2023-00159 效力状态:有效
发布机构:银川市教育局 成文日期:2023-04-06
责任部门:银川市教育局 发布日期:2023-04-06
名 称:银川市教育局关于印发《银川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示范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图文解读』 图读:银川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示范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银川市教育局关于印发《银川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示范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体)育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银川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示范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银川市教育局

2023年4月4日




银川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示范市

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持续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4号)有关要求,切实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全域创建为幼小衔接示范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科学实施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等教育教学活动,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保教质量,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理念,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幼小科学衔接身心准备和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

    2.坚持双向衔接。强化衔接意识,激发小学主动意识,强化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小学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

3.坚持系统推进。整合多方教育资源,行政、教科研、幼儿园和小学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

4.坚持规范管理。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加大治理力度,纠正和扭转幼儿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和行为。

(三)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小学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幼小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全面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到2023年年底,银川市创建为幼小衔接示范市。

二、领导小组

为保障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成立银川市幼小衔接示范市创建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高小军市教育党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教育局局长、教育督导室主任督学

副组长 马小林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

吴晓玲 市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党组成员、市教育团工委书记

李金鹏 市教育党工委委员、教育局党组成员、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十纪检监察组组长

马亚宁 市教育党工委委员、教育局党组成员、教育局副局长

姜俐冰 市教育党工委委员、教育局党组成员、教育局副局长

袁  辉 市教育党工委委员、教育局党组成员、教育局副局长

唐金茂 市教育局三级调研员

张维科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组员:张佩叶 兴庆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学兵 金凤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  晶 西夏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吕乐春 永宁县教(体)育党工委书记、教(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蔡  霞 贺兰县教(体)育党工委书记、教(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石赞太 灵武市教(体)育党工委书记、教(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  磊 市教育局教育一科科长

潘  雪  市教育局教育二科科长

马  薇 市教育局督查督办科科长

马思远 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

张  钏 银川市师资培训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教育二科,具体负责抓好创建方案制定、工作指导、总结经验等工作。各县(市)区教体(育)局和各小学、幼儿园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责任领导,指定专人负责。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幼小科学衔接课程教学改革行动

1.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各幼儿园要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入学准备贯穿到幼儿园三年教育的全过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规范实施保教活动。严禁“小学化”倾向,坚决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幼儿园大班下学期要根据国家制定的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增加儿童自身的体验活动,如实地参观小学,与小学生沟通交流;设置固定集体教学时间,模拟小学“课间十分钟”;增设模拟小学学习情境的活动区域和专门的“幼小衔接”区域,创设一定的小学课堂情境,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责任单位:教育二科、市教科所,各县<市>区教体<育>局)

2.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各小学要强化主动意识,与区域

内幼儿园开展衔接,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适度调整班级环境、作息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学科评价、班级规则等,解决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衔接坡度过大、过陡问题。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倡导活动式教学,以游戏、活动等体验式的主题学习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思维。创设充满童趣、适合儿童游戏活动的校园环境、班级环境,营造包容和支持的心理氛围,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改革教育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重视形成性评价,尊重每个儿童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提供个别化教育指导,坚决纠正超标教学。(责任单位:教育一科、市教科所,各县<市>区教体<育>局)

(二)实施幼儿园小学联合教研行动

    1.组建联合教研共同体。市、县(市)区要成立由小学教研员和学前教研员共同牵头负责的联合教研小组,专门负责区域内的幼小衔接教研工作。鼓励幼儿园与小学实现双向对接,建立幼小互访制度,建立学习共同体。联合教研小组要主动搭建区域交流平台,组织幼儿园和小学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在幼小衔接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困惑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责任单位:市教科所,各县<市>区教体<育>局)

2.发挥教研引领作用。积极加强针对性研究,市、区教研人员要深入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实践需要确定研究专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有效指导区域教研和园(校)本教研活动,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定期组织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开展幼小衔接专题教研,定期组织教师走进幼儿园、小学开展现场教研活动。(责任单位:市教科所,各县<市>区教体<育>局)

(三)实施教师幼小衔接专业能力提升行动

各县(市)区教体(育)局要制定幼小衔接专项培训方案,将幼小衔接教育纳入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新入职教师培训和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按照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要求,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儿童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和适应教育,切实提高园长(校长)、教师科学实施幼小衔接的专业能力。要主动搭建区域交流平台,组织幼儿园和小学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提升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解读儿童行为的能力,以及抓住教育契机给予儿童适时、适宜的回应与支持的能力。(责任单位:人事科、市师资培训中心,各县<市>区教体<育>局)

(四)实施家园校携手共育行动

学校(幼儿园)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共育机制,搭建家园校沟通平台,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系统构建面向家长的幼小衔接课程,定期组织线上线下专题讲座,积极宣传国家和区市有关政策要求。通过访谈、座谈、问卷、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儿童衔接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状况。引导家长遵循幼儿身心发育规律,从幼儿的角度关心幼儿,关注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形成合力共同护航幼儿健康发展。(责任单位:教育二科、市教科所,各县<市>区教体<育>局)

(五)实施违规办学行为综合治理行动

坚决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21〕40号)有关规定,对“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集中开展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发布培训广告、“小学化培训”等行为。坚决遏制各种违规办学行为,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背等家庭作业。将“小学化”问题作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严肃查处在职教师组织、参与或挂名参与幼小衔接培训等违规行为。(责任单位:教育二科、教育一科、督查督办科、市教科所,各县<市>区教体<育>局)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制定完成区域实施方案,并指导区域内幼儿园、小学完成入学准备实施方案和入学适应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幼小衔接领导小组,强化指导,推进落实。

(二)强化教研联动。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形成工作合力。教研部门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推动建立幼小学段间的互通、内容融合的教研联动机制。

(三)健全评价机制。要将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纳入幼儿园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在全市范围内培育15个示范性小学和幼儿园学习共同体,培育30所幼小衔接示范园(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做好宣传引导。要利用多种媒体宣传做好幼小科学衔接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及时总结推 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和小学超课标教学等错误做法,树立科学导向,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支持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