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科学技术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 | 640100-104/2021-00059 | 发布日期: | 2021-09-08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 |
名 称: | 关于对市人大十五届五次会议第58号建议的答复 |
唐亚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强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培育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已收悉。该建议由我局承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局在接到该建议后,组织人员就做好建议办理工作进行调研论证,制定了办理方案,于6月25日召开会议,指定由市科技局创新体系建设科牵头办理落实。办理过程中通过实地调研,沟通座谈等方式推进建议办理和措施落地。
二、具体工作措施及成效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关于“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科技改革,引进科技资源,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方面作用逐渐增强。一是科技投入有所增长。“十三五”期间,财政R&D投入每年递增30%以上,引导全社会R&D支出增长0.76倍,R&D投入强度提高0.3个百分点。二是科技型企业有所增加。截止2020年底,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到144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到628家,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增长到28家,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增长到29家,分别占全区的49.5%、50.9%、53.8%和27.1%。三是积极建设科创载体。截止2020年底,全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长到88家,技术创新中心增长到125家,培育众创空间3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分别占全区的70.9%、40.7%、60.7%和57.7%。四是大力促进产学研融合。近几年我市着力引进外部科创资源,对接实施科技合作项目近200项,共建各类平台28个,共建园区3个,与我市开展科技合作的东部地区省市达20个、高校达50所,引进区外人才达1700余人。五是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进一步规范我市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项目管理上重点减环节、压时限、少跑路,为企业减负;项目服务上着力简政放权、简化预算编制,赋予科研人员技术路线决策权和经费管理权,为科研人员卸包袱。同时以“三员联动”服务机制为抓手启动“科技服务进百企”活动,组织全市科技系统干部下沉企业“一对一”提供项目谋划、研发归集、统计填报等精准服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
三、建议落实举措和努力方向
根据您的建议,结合我市实际,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落实。
(一)制定完善助企惠企的创新政策。一是做好创新政策的顶层设计,高质量编制完成《银川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二是充分发挥好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认真听取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和意见建议,将企业家关于鼓励支持科技创新的意见建议吸收融入到即将出台的《银川市科技赋能行动实施方案》《银川市创新驱动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中,切实制定出能落地好操作的惠企政策。三是近期对现有创新政策进行全面评估,调整部分条款门槛、修订部分条款细则,确保“好”政策长期有效。
(二)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一是持续落实好财税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确保财政R&D投入每年增长30%以上,进一步加大前引导、后补助资金支持力度。同时积极落实基础研究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切实提高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积极性。二是持续推进科技金融融合,鼓励商业银行开发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科技金融产品,开展投贷联动融资服务,吸引社会资本设立创新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基金,加大对在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投入力度,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工作与科技工作融合开展,围绕企业技术需求、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人才引智进企工作。
(三)强化对企业的创新服务。一是依托“三员联动”科技创新服务机制,对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面对面”定制化服务,帮助企业做好政策解读、项目申报、技术需求凝练、平台搭建,满足企业在申报区市两级科技项目、申请专利技术、企业专业技术培训、企业文化培训等方面的需求,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充分利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华技术与创新中心(TISC)资质的优势,为企业开展专利利用、专利导航、专利挖掘与布局等高质量专利服务。三是积极开展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行动,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拓宽创新思路,对接产业,开展创新,争取年内组织完成三期培训班,培训企业120家。
(四)全面优化创新环境。一是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和项目形成机制,变“征项目”为“谋项目”,聚焦产业领域“痛点”“堵点”和“卡脖子”关键技术环节,探索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二是持续优化项目管理“两头紧、中间松”、科研经费“包干制”和信用承诺制,减少预算科目类别。改进项目资金拨付和留用处理方式,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扩大项目预算调剂权、经费使用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真正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三是加强科研领域诚信建设,完善科研诚信监管机制,将科研失信纳入跨部门联合惩戒,引导广大科研人员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优化企业科技创新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银川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将持续创新服务,提升效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银川市科学技术局
2021年9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联系人,杨凤翔,6888736,15009519471)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