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民政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5992G/2024-00201 发布日期:2024-12-06
发布机构: 银川市民政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民政局
名 称:银川市民政局关于对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31号关于积极推动家庭养老床位规范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银川市民政局关于对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31号关于积极推动家庭养老床位规范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张君代表

提出的关于积极推动家庭养老床位规范发展建议已收悉建议银川市民政局在接到代表建议后,我局积极组织人员就做好办理工作进行调研论证,并于2024年4月28日召开银川市民政局建议、提案专题部署会,指定由老龄工作与养老服务科负责办理落实。办理过程中,于812约见了代表,深入了解了有关情况,听取了代表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办理结束后,告知并征求了代表对办理结果的意见,经局长刘红梅审核同意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老有所养”的工作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居家和社区“银居安享”服务模式,试点“互联网+智慧养老场景”,打造社区“链式养老服务矩阵”,不断织密“多元养老”服务供给网,聚力打造“塞上银享”金字品牌。

在制度建设方面,先后出台《银川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银川市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的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银川市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方案》《银川市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等政策性文件,为全面推进全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支持。出台《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移交与管理办法》,进一步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2023年全市共有新建居住(小)区27个,均按照每百户3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为100%。

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银川市共有社区295个,其中具备老年人照料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包括老年活动室)覆盖的社区数295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100%。全市共有乡镇(街道)总数54个,具备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供需对接、资源统筹等综合功能的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43个,可服务覆盖街道(乡镇)47个,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87%。

二、完成情况

(一)“一体化”管理。针对银川市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快速发展现状,立足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多样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实需求,我局积极探索建立更加科学的家庭养老床位为老服务指标体系、评估体系和监督体系,避免缺乏统一规划、碎片化、多头重复投入不成体系的建设浪费资源和资金。经银川市民政局党组研究,收回了银川市爱心护理院9号楼(地上四层,共2400平米),通过政府投资的形式,高标准建设集养老文化展示、适老化改造养老服务体验、康养实训及智慧养老指挥调度为一体的全区首家养老指导服务中心,并实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数据共享互通。我局于2024年2月5日完成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招投标工作,4月份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市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开始向智能化、高效化、个性化方向转型升级自平台运行以来,我局积极推进养老服务过程公开化、服务质量可量化、服务监管可视化、政府补贴透明化、养老决策科学化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现代化养老体系。

一是全市养老服务“一中心指挥调度”。依托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立银川市养老指导服务中心,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实现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统一对接和规范管理。二是各级养老服务业务管理“一网通行”。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提供“养老地图、日常监管、视频监控、呼叫中心、居家养老、异常预警、统计分析”等功能,满足市、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内部管理和线上监管需求。整合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基本信息、从业人员信息、床位信息、日常运营等内容,开展全要素管理。通过移动端,提供养老服务项目、预约、预定、评价等服务事项。结合机构视频监控对养老机构环境安全进行实时监管。同时充分运用各种数字化手段加强检查评估和规范管理,提高事中事后监管能力。三是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可视化呈现”。构建全市养老大地图,实时展示全市各类服务组织、养老机构、社区食堂分布热力图、分布位置、场所情况等,让全市养老服务资源一目了然,供社会老年人查询了解相关服务。四是各种养老服务信息“多线通达”。开发“智能监测”系统,为经济困难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居住环境开展适老化改造,全天候实时监测老年人健康情况,老年人一旦出现意外跌倒等突发状况时立即触发警报,协调家属、助老员、网格员等多方力量联合上门救援。

(二)“专业化”服务。为切实将各服务标段专业的为老服务送到老年人家庭,探索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衔接的专业化照护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优化养老服务营商环境,2023年7月我局协同市财政局研究制定《银川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财政资金配套,面向全市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于2023年12月29日银川市民政局对符合资质要求的12家服务标段完成了招投标工作,2024年1月16日组织各县(市)区民政局、项目评估公司、12家中标单位、项目小组办公室召开提升行动项目启动大会,银川市养老指导服务中心作为监管公司依托银川市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按照项目要求,认真履行全过程监管主体责任,抓好全过程服务质量监管工作。

截至目前,在银川市民政局、各县区民政部门、各执行标段以及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对项目的资金支持、技术管理以及跟踪管理下,已对全区共计6036名老人进行摸排评估,确认评估对象共计5840人次,开展适老化改造共计2505人,以每户3000元的标准为老人提供菜单式适老化改造项目,由老人家庭自行选择需要加装的设施,并统一上门安装并指导使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生活起居提供便利;同时,由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为辖区内2347名老人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服务内容多样化,根据老年人评估需求,安排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乐、助急等“六助”居家养老服务,提高了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便利性,并印发二维码方便上门服务人员记录上门服务信息,服务信息实时汇聚平台,配合服务热线365天不间断不打烊的在线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关爱和帮助。

(三)“规范化”流程。为确保家庭床位改造项目的专业性与合规性,各改造标段严格依据《银川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开展家床改造工作。同时,为提高项目管理规范化、精准化水平,我局制定了《银川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2024年度工作计划《银川市居家和社会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绩效考核管理规定》以及《银川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指导规范》,确保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相关工作良性运营和持续发展。

(四)“同等化”扶持。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作为居家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补贴政策对提高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的普及尤为关键。自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提升项目开展以来,我局着力探索构建一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家庭受益的可持续服务体系,通过持续的政策创新和实践探索,逐步完善补贴机制,推动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的健康发展。后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建立政府补贴机制。设立专项基金,对提供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的机构给予财政补贴,包括但不限于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质量提升补贴,以鼓励更多服务机构参与。二是政策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如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标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等,引导和规范服务市场,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安全性。三是社会资源的整合与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家庭养老床位服务,通过公私合作模式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提升服务质量。同时,鼓励慈善机构、基金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床位服务补贴,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四是社区参与。社区可以作为服务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桥梁,通过组织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方式,为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提供额外支持。

三、下一步计划

为持续健全银川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着力构建更加完善、高效、人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我局后期工作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强化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市一县(市)区一街道(乡镇)一社区(村)四级养老服务网络,由银川市民政局担任银川市市级养老服务总指导中心,由县(市)区民政局担任县(市)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统一管理和指导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与建设,展示养老成果,提升服务效能。加强街道(乡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社区(村)养老服务设施配建,通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农村幸福院建设,不断完善老年人日间照料、文娱活动、助餐点、老饭桌等为老服务功能。

(二)完善养老服务功能。推动现有养老服务设施不断改造提升,完善设施养老服务功能。以乡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将服务范围和协调职能延伸至农村幸福院与家庭,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养老服务。同时,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探索养老服务“空间转移”,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依托居家养老服务流动车,将老人集中到街道(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服务院,享受服务,破解养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三)夯实家庭养老基础地位。通过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大力投入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依托银川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持续健全居家老年人“一键呼救”紧急救援机制,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完善上门照护服务标准与合同范本,探索通过落实税收优惠、带薪护理假、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等措施,让家庭照护更专业、更专心、更省心。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