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民政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5992G/2024-00204 发布日期:2024-12-06
发布机构: 银川市民政局 责任部门: 银川市民政局
名 称:银川市民政局关于对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1号关于完善困境儿童家校社联合帮扶长效机制的建议的答复

银川市民政局关于对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1号关于完善困境儿童家校社联合帮扶长效机制的建议的答复

田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困境儿童家校社联合帮扶长效机制的建议收悉。该建议由银川市民政局承办。在接到代表建议后,我局积极组织人员就做好办理工作进行调研论证,于2024年4月28日召开银川市民政局建议、提案专题部署会,指定由儿童福利和社会事务科负责办理落实。办理过程中,于73联系了提建议的代表,深入了解了有关情况,听取了代表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办理结束后,告知并征求了代表对办理结果的意见,经局长刘红梅审核同意,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困境儿童群体大多存在生活环境差、父母角色缺失、家庭功能不健全等因素,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一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密切合作,通过三者协同努力,为困境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怀。因此,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家校社联合帮扶长效机制助力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银川市民政局联合教育局、财政局、团委、妇联等部门,多措并举,困境儿童关爱帮扶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一、加强未保体系建设,整合资源提供多元服务

(一)完善未保阵地建设。银川市不断健全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贯通未保工作体系,目前全市共有1家市级未保中心,4家县区级未保中心(兴庆、西夏在建,灵武正常运行,贺兰挂牌成立);未保工作站54个,已基本实现银川市各乡镇(街道)全覆盖;村(居)儿童之家519个,占城乡社区比例96.8%。将公安、民政、教育、司法、卫生、团委、妇联等工作人员纳入基层保护站点,共同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打造集“保护、服务、赋能”于一体的综合阵地,推促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向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迈进。

(二)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队伍建设。设置专人专岗负责儿童关爱工作,逐步实现辖区内全部村(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人负责制开展摸底走访建档强化家庭监护职责落实目前已配备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5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3人、持有社工证儿童督导员10人配备儿童主任569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90人、持有社工证儿童主任142人,已实现村(居)儿童主任全覆盖为未成年人提供全面、专业、真诚、有力的关爱与保护。

二、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精准帮扶提升工作质量

(一)做好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工作。民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分类精准化保障,用好“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模式,实现“政策找人”,将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纳入孤儿养育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低保、特困供养等政策保障范围。2024年银川市财政拨付辖区孤儿养育津贴资金291.16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744.92万元、城乡低保及特困资金8563万元,不断加大对困境儿童关爱帮扶项目资金拨付力度,确保困难群体生活得到精准保障。

落实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救助工作2024年截至9,银川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共救助流浪乞讨、监护缺失、遭受家暴侵害等临时遇困未成年人68人,均已通过护送返乡亲属接回司法带离等方式妥善安置。银川市未保中心全方位关心呵护受庇护未成年人,安排专岗工作人员、专业社工师、心理咨询师负责开展生活照料、学习辅导、心理帮扶、运动锻炼等工作,有效避免困境未成年人流入社会风险。

(三)开展各类儿童常态化摸排工作加强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建立“三留守”督导员机制组织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社区工作人员常态化全覆盖开展辖区困境儿童定期摸底排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入户走访,准确掌握儿童数量规模、家庭情况、监护状况、心理健康情况等信息。联合市党委政法委、教育局、统计局等10部门对全流动儿童开展摸底排查,及时掌握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基本信息,纳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并及时与各部门间共享数据,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更优质的服务截至9月底,银川市共有社会散居孤儿67名,困境儿童4284名(其中包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36名),留守儿童114名,已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的流动儿童20115名。

三、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家校社联动完善帮扶体系

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提质行动牵头银川市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结合我市发展实际,联合十五部门重点实施精神素养提升、监护提质、精准帮扶、安全防护、固本强基等五大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在各县区打造“家校社共育家庭建设指导站”,常态化开展多种家庭教育专题活动,进一步促进困境儿童家庭完善监护环境。依托基层未保站,通过政府委托、项目合作、孵化扶持等多种方式,积极培育和发展儿童福利领域社会组织,推广“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精准关爱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实施困境儿童生活及源头帮扶项目发挥民政、教育、团委、妇联等部门职能,通过链接各类资源、物资、公益项目等方式,帮助困境儿童学习、生活、成长2024年银川市民政局投入各级资金120万元,开展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和多维关爱帮扶项目,对超过2500名困境儿童进行心理评估测评开展心理辅导、社会融入服务、圆梦微心愿等活动累计服务未成年人超过3000人次市妇联建立常态化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机制广泛招募2500名“爱心妈妈”,与困境儿童结对帮扶,提供生活照料、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团市委印发困难青少年群体帮扶政策清单对台账中服刑人员子女、退役军人困难子女、事实孤儿、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突发重大疾病青少年等困境群体建账登记、动态更新,通过走访慰问、物资捐助等方式跟进帮扶。卫健部门优化参保政策,将流动儿童与困境儿童纳入医疗保障政策范围,提供医疗救助资金

(三)部门联合加强控辍保学机制。市教育局通过“如愿入学服务平台”公开随迁子女招生相关政策,提供网上一站式便民服务,2023年以来共保障21067名随迁子女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持续加强家校联系,组织家访活动,面向监护人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对民政部门推送的重点学生提供教育关爱服务,对接助学政策,最大限度发挥家校育人合力。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每月进行数据共享,通过户籍信息与学籍信息的对比,筛查未入学适龄儿童原因,从源头上确保新生入学率达100%,控辍保学持续动态清零,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合法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