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议案建议提案办理
索 引 号: | 11640100010085909W/2023-00195 | 发布日期: | 2023-10-07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名 称: |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70号《关于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的提案》的答复 |
王丽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的提案》收悉。该提案由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市总工会、市教育局协办。在接到您提案后,组织人员就做好办理工作进行调研论证,制定了办理方案,于2023年5月30日召开局党组会议研究通过,指定由银川市就业与创业服务中心负责办理落实。办理过程中,于7月10日约见了您,深入了解了有关情况,听取了您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办理结束后,告知并征求了您对办理结果的意见,经局主要领导审核同意,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自治区和银川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市上下扎实落实“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明确以就业为导向、以提质培优为方向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目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劳动者能力素质。为推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生根发芽,我市强化评估论证、数据测算、制定政策、简化流程、公开信息、提速审核等方面工作,政策红利有效释放。2019年-2022年,共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7.16万人次(含以工代训22.8万人次),发放各类补贴1.78亿余元,其中培训企业职工10.12万人次,农民工1.66万人次,失业人员1.9万人次,贫困劳动力 0.68万人发放各类政策性补贴1.78亿余元。预计到年底,技能人才总量达4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万人,技能人才总量占就业人员总数的34.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1.42%。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我市在政府普惠性职业技能培训基础上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入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和“两后生”培训,采取“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直补个人”和“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培训等方式,面向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贫困劳动力开展大规模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努力实现有技能好就业、长技能就好业、高技能就业好,同时在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规范化管理上下功夫,紧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多措并举,努力使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接地气、有活力,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实效性。
(一)制定配套措施,完善政策体系。为了使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在银川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等各方作用,形成合力,制定印发了《关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等配套措施,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加强对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组织领导、政策宣传和指导督查等工作。制定印发《“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方案》《以工代训》《关于充分发挥技能专账资金效能 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通知》《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民办培训机构审批流程暨监管指南》等10多份政策文件,为全市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技工教育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监管等提供了政策支撑和理论遵循。
(二)做好宣传解读,扩大知晓范围。开展稳就业政策宣传周和“五进”活动,深入园区企业宣讲企业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以工代训等稳就业政策,得到企业的肯定和欢迎。共开展政策宣讲50场次,参与人数达12000余人。借助互联网风口进行“直播带政策”,联合宁夏企业家协会多次以线上直播的形式通过“云端”为1900余家企业在线宣讲惠企相关政策。
(三)加强督导调研,推进落实落地。先后组织精干力量和专班人员到全市展开调研督导8次,进一步了解掌握和督导各地政策制定落实情况,并对影响和制约各地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因素进行调研,组织各县(市)区相关部门(局、部门)召开座谈会6次,研究剖析问题,认真总结梳理办法,切实促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尽快落地生效。同时,在调研督导过程中,对部分地区、单位好的做法及时进行总结、宣传。
(四)面向重点群体,突出企业培训。
1、开展政府组织的就业困难群体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我市首府优势和各县(区)的地域产业优势,通过上门入户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并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向和劳动力资源状况等,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同时将特定群体技能需求与培训项目相结合,实现定向培训促进增收。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技能培训意愿和相关优惠政策,重点开展电焊、装挖机、手工编织等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就业技能,增加收入,就业重点群体共培训26111人次。
2、开展专项能力培训。针对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的实际,申请人社部将群众普遍欢迎、认可度较高的枸杞树修剪、羊杂制作、烩小吃、油香制作等18个工种设为专项职业能力,采取单独考核的方式进行,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低与考取证书难的现实矛盾。三年以来,先后有1.2万人次参加了专项能力培训和专项能力考核。
3、推进“两后生”技能培训。组织“两后生”(指初中毕业未升入高中、高中毕业未升入普通高等院校或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到技工院校开展一个学期(4个月以上)的职业技能培训,切实解决“两后生”年龄小、参加普通技能培训时间短(20天左右)和职业技能要求高的现实矛盾,已有193人享受了这一政策。
4、推进“直补个人”培训。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方式,先行垫付培训费用,取得证书后到人社部门领取培训补贴。通过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先行自付费用这一方式,劳动者会更加珍惜培训机会,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同时,还能有效解决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目前有近3000人享受这一政策。
5、重点加强企业职工技能培训。聚焦重点产业,积极推行企业岗前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安全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以工代训等,支持企业发挥培训主体作用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积极指导宁夏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宁夏共享集团、银川公交公司、新百集团等350余家企业开展了各企业急需的综采电工、矿井维修电工、化工检修钳工、煤制气工、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修理工、化工总控工、形象设计等106个工种,有效促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满足企业技能人才需求。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92638人次(其中线上培训17253人),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4678人。
(五)实施“以工代训”。为有效应对新冠感染疫情影响,进一步降低企业培训成本,保留更多就业岗位,银川市积极落实以工代训政策,企业只要不裁员、不退工,保证工人在岗生产、作业,以工作代替培训,我们便给予一定的补贴。2020年—2021年银川市为受疫情影响的740家企业发放“以工代训”补贴1.14 亿元,惠及企业职工22.8万人次。其中,为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交通、文旅、批发零售、餐饮服务5大行业的361家企业在岗参保职工,发放“以工代训”补贴9079.3万元,惠及企业职工18.586万人次;为企业新吸纳参保职工发放“以工代训”补贴2320.7万元,涉及参保职工4.6414万人次,稳岗位、扩岗位、保生活的惠企政策红利有效释放。同时,银川市以工代训工作推进措施有力,工作成效突出,自治区人社厅对银川市人社局及先进个人进行了通报表扬。
(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规范化管理。修订出台《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办法》,印发《民办培训机构审批流程暨监管审批指南》,以标准化建设推动“告知承诺制”改革落实落地。先后2批次制定158个常用职业(工种)设置标准,对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营造公平有序培训市场发挥积极作用。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标准化建设能力提升培训班,提升全市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市在加强职业培训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和方法,有效提高了企业职工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本领和技能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就业结构性矛盾,但仍然存在企业用工缺口较大、用工供需错位,尤其是一线普工和高技工短缺。分析其原因:
(一)对职业培训认识有偏差。根据人社部政策文件精神,我们开展的大部分职业(工种)培训时间普遍在20天左右,培训时间短,对农村劳动力来讲,这就是一种“扫盲培训”、“入门培训”,只是简单的“初加工”,而不是“深加工”,想在20天之内,把一名农村劳动力培训成为企业需要的熟练工有较大困难,而且也不现实。
(二)培训与就业关联度不高。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培训具有盲目性,即在农闲时间,看别人培训什么他就培训什么、看周边有什么培训学校他就培训什么,不能根据自己性格、特点等实际需求来选择培训学校和内容。同时,农村产业发展滞后,不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导致农村劳动力培训后不能从事对应职业(工种),致使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三)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企业等用人单位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但很多用人单位在技能人才培养上,因培训培养周期长、成本高、人员流失快等因素影响,普遍存有不想培训、不愿培训,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培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四)就业预期有差异。专本科毕业大学生就业预期比较高,一般瞄准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高地位,一旦不能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国企后,存有不想就业、不愿就业、延迟就业等现象。而技工院校毕业生,定位比较准确,一入学校,就知道以后基本上是技术工人、是蓝领,就业预期比较低,反而更好就业。
(五)受传统文化影响。受“重学历、轻技能”“重文凭、轻能力”“重级别、轻职业”“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影响,不少劳动者仍认为脑力劳动高于体力劳动,行政职位优于技术岗位,在农村发展不如在城市发展,在企业工作不如考取行政、事业编制,进私企不如进国企,这些观念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坚持以培训目标任务完成为工作导向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聚焦“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和“三新”产业,建立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和发改、工信、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工作联动机制,破解企业职工培训中的症结和难点问题。引导各县(市)区就创中心积极与相关企业对接交流,不仅要摸清相关企业技能培训的实际需求,同时摸清具备晋升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底数,有的放矢开展培训。
(二)实施银川市高技能人才“四师”队伍建设小高地项目。按照银川市四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稳步推进建立银川市“四师”队伍资源库、建立4个市级“四师”工作室、开展“四师”高技能人才培训500人以上,力争新增持证“四师”人员100人、开展“四师”高技能人才定期研讨和外出交流践学机制,全年开展研讨班4次,组织外出交流践学2次等具体项目推进银川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三)推动农民工向技能工人转型。针对农民工总量大、稳定差、保障弱的实际,重点开展以工代训、以训稳岗,提高技能,持证上岗,鼓励农民工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争做新时代优秀技能人才,尽快融入产业大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我局将按全市“十四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规划设计要求,牵头做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年培训1.2万人,逐年递增20%,到2025年达到8万人。
(四)强化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强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大力培养互联网营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人才,不断满足企业和市场需要。强化带货直播、跨境营销等新工种进企业、进街道(乡镇)、进社区(行政村)培训活动,激发双创活跃度。强化对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现代纺织、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现代物流、葡萄酒、枸杞等传统行业和新技术新产业岗位工种的技能人才培养,锻造各行各业的“银川工匠”。
联系单位及电话:银川市就业与创业服务中心
杨晓敏 0951-6082901
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9月14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