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点工作
索 引 号: | 11640100010085909W/2024-00050 | 发布日期: | 2024-05-14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名 称: | 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 |
2023年,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两会”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全市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创业工作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提标扩面,人事人才改革不断深化,劳动关系建设更加和谐,高分通过社会保险标准化试点国家验收,成功入选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圆满完成全国农民工工作督察、全国人社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现场观摩,为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创新发展引领市建设作出了人社贡献。
一、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截至12月底,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一)城镇居民收入指标。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93元,同比增长5.6%,增速排名为五市第三位,比全区(5.5%)增速高0.1个百分点,比全国(5.1%)增速高0.5个百分点,总量居五市第一位,增量居五市第一位。
(二)就业创业指标。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3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4.4万人的122%;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2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3.13万人的137%;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468人,完成年度目标3540人的18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8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0万人的108%。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3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79万人次的113%。培育创业实体5925个,完成年度目标2600个的228%;创造新岗位9440个,完成年度目标5000个的189%;实现创业带动就业1.6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3万人的125%。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3.3亿元的154%。
(三)社会保障指标。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机关事业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25.93万人、6.77万人、34.90万人、85.65万人、71.2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1.98%、102.77%、100.43%、101.64%和102.77%。
(四)劳动关系指标。受理举报投诉案件2913件,时效内办结率均达到99%以上,为1.12万名职工(农民工)追发工资8192.5万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立案调查审理5616件,涉及经济标的额1.28亿元,实际结案5438件,结案率96.8%。全市建会企业集体合同动态签订率97.3%。
二、工作进展情况和主要成效
(一)高位推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有力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显著进展。完善了市政府主要领导包抓居民增收工作机制,印发了《银川市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7年)》及2023年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重点任务,为做好年度及未来五年工作明确了重点。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月市政府经济形势分析会调度居民增收工作,召开年度、季度居民收入专题分析会,研判形势,推动难点问题有效解决。邀请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主要领导对居民收入工作进行调研,指导我市科学开展收入调查工作。
(二)加快推动就业创业提升质量,有力促进民生福祉取得明显成效。围绕“就业创业促进年”活动,先后制定了“就业创业促进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出台了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实施办法和新时代就业创业服务站建设管理及考评办法等政策。持续开展“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共有6万多名青年学子留银就业创业。延续实施阶段性“降、缓、返、补、贷”政策,共为4.3万多户企业落实惠企资金28.23亿元。承办了全区“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启动仪式,圆满举办职引未来—2023年全国大中城市巡回招聘“银川站”活动,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73场,提供就业岗位近36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52万人。先后10次组织81多家重点企业赴外开展专场招聘、校园招聘,开展多个城市间人力资源协作交流9次。启动银川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年底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在全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试点建设新时代就业创业服务站24个。推出“1+6”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先后举办银川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营销挑战赛活动。针对青年大学生招募“三支一扶”、基层专项、实习见习2790多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930人。
(三)持续推动社会保障提标扩面,有力促进群众生活取得稳步提高。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同步参保登记机制,推进新经济企业、新就业形态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参加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实现3.9万户新开办企业参保“零跑路”网上办,开辟绿色通道为61家基层快递网点及快递员优先参保。推进516个建设项目10.3万人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实现建设项目参保全覆盖。以数字化为手段,推动待遇资格认证、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核定实现“掌上办”,养老保险转移全程网办、跨省通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3项业务下沉乡镇(街道),构建15分钟社保服务圈。开展“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和“四减一优”专项行动,开辟优秀企业家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服务,建立健全“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工伤保险制度体系。累计足额为各类退休人员发放退休待遇83.35亿元,按期足额支付工伤待遇2.17亿元。
(四)深入推动人事人才深化改革,有力促进人才强市取得加速推进。围绕人事人才工作大局积极推进人事考试,累计组织22.23万人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资格等考试。开展全市第八轮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聘用,对189家事业单位的2256人进行了岗位晋级。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完成2411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全力落实优秀博士研究生预引进和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行动,申报高层次人才60人,推荐国务院特殊津贴23人、“塞上英才”14人,评选第四批市政府特殊津贴32人。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申报人才载体项目,申报特聘专家项目12个、专家服务基地13个、基层助推乡村振兴项目2个、重点产业专家服务项目1个。开展专家服务行活动,围绕绿色蔬菜种植、葡萄种植、肉牛产业发展示范项目7个、“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申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个。深化重点产业领域职称评审改革,新增设葡萄酒工程专业职称评审,制订评审标准,组建专业职称评审委员会。打破非公有制企业参评职称层级壁垒,基层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56人,提高评审质量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规范开展表彰奖励和创建示范工作,开展“银川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银川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积极组织11支代表队参加第二届宁夏乡村振兴大赛,取得团体第一、8个单项第一的历史最好成绩。银川市技工学校成功升格高级技工学校。
(五)全面推动劳动关系和谐建设,有力促进权益保障取得更好发展。先后开展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冬季攻坚、欠薪隐患“动态清零”等四个专项行动,共检查用人单位3180家,涉及劳动者8.9万人;受理举报投诉案件2913件,为1.12万名职工(农民工)追发工资8192.5万元;办理各类欠薪线索、案件、工单3.56万件,时效内办结率达到99%以上,无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发生。织密欠薪防护网,全面推广使用“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对全市1092个在建工程项目和13.43万名农民工用工管理和工资支付全程动态监管,线上发放工资12.9亿元,实现农民工工资支付智能化和全过程闭环监管,及时消除欠薪隐患。全国人社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期间,为全国160余名代表现场展示了我市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应用成效。充分发挥信用联合惩戒作用,对160家建设施工单位开展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引导企业规范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人社“1+N”多元调解模式,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747个,银川市劳动人事争议三方联合调解中心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金牌调解组织。组建农民工速裁庭,多渠道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案件合议率达100%。
(六)聚力推动打造活力人社品牌,有力促进行风建设取得有效转变。坚定不移加强政治建设,坚持“首题必政治”,第一时间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推动落实中央、区市党委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两抓两增”工程和模范机关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龙头”作用,开展集中学习研讨8次、专题辅导授课1次。深入开展廉洁从政警示教育,常态化开展《每周讲廉微课堂》,对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清单”140多条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对照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查找问题150多个。扎实开展“四强”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研究制定活动方案,细化活动措施,累计开展理论学习20余次、工作警示谈话40余次,先后到广州、厦门等城市开展学习调研48人次,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居民收入等确定33个调研课题破解人社事业发展难题。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坚持“第一议题”、“第一主题”理论学习制度,举办县处级干部读书班,为退休干部送学上门,建立主题教育“四个清单”,编制人社系统政务服务“五个名录”,破解制约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难题。深入开展“九个专项”行动,完成24个问题整改销号,19件社保基金要情案件整改追回社保基金292万元,83条(人)问题数据退回失业保险资金35.66万元,先后对14名人员进行了警示谈话和调离岗位,对8家培训机构取消定点机构资格。
三、工作亮点
(一)高分通过社会保险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国家验收。率先建立了“四级四同”社保经办服务体系,构建社会保险团体标准体系共156项标准。3月10日,银川市社会保险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专项试点以99.5分高分通过考核评估。通过标准化建设,全市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实现了服务形象统一、服务规范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综合效能提升40%,综合服务成本降低50%。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村级协办员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立项,将成为宁夏社保领域第一个地方标准。
(二)工伤保险改革全链条打通一件事一次办。聚焦精细化管理,打通用人单位、个人工伤认定申请、行政部门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结算、待遇申请核定、待遇支付等全链条服务,构建“一次申请、结果共享、直接报销、待遇秒付”的工伤政务服务一次办模式。工伤事故从备案到待遇支付形成闭环管理,做到数据不落地,彻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在全市试点探索建设新时代就业创业服务站。已先后出台了《银川市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实施办法(试行)》《银川市就业创业服务站建设管理及考评办法(试行)》等配套政策,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试点探索在全市街道(乡镇)和村(社区)建立24个新时代就业创业服务站,打造15分钟就业创业便民服务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入第三方运营公司,搭建群众身边的“培训基地”和“就业平台”,提供就业创业‘一站式’便民服务。创新运行机制和服务内容,优化形成了新时代就业创业服务站的“1+6+X”运行机制,引入劳务数字化平台进行运营管理,提供多样的技能培训、工资保障、人身保险等服务。
(四)成功入选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市。2022年11月,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活动的要求,通过认真梳理总结近年来全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取得的典型做法和有效成就,并先后出台多项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的政策措施,分别挂牌成立了厦门闽宁劳务协作服务基地和福州都市圈劳务协作银川基地等3个劳务协作基地,启动“数字人社”一期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分别完成4个零工市场和24个新时代就业创业服务站建设。今年3月31日,我市与北京东城区等198个城市共同被列入创建活动名单,力争2024年成功通过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考核验收。
(五)银川市劳动人事争议三方联合调解中心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金牌调解组织。2023年,银川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调解工作坚持以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累计投入168万元打造了国家级标准化调解仲裁阵地,建立信息化办案平台,建设“崇尚法理 真诚和解”品牌调解室,规范调解工作职责、制度、程序和行为准则。积极构建人以社、工会、工商联等部门为主体的“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和“调解+仲裁+法院”的诉调对接审查工作机制,提高劳动争议调解效率。推进“四个三”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调解党建品牌和“三必帮”调解服务工作机制相融合,实现服务群众有“四心”。2023年11月,银川市劳动人事争议三方联合调解中心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金牌调解组织。
四、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比较滞后。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只能为重点企业提供用工招聘、职业中介和一些基础性业务,所占比重最大的为劳务派遣业务,培训开发、咨询管理、高级人才猎聘等高端项目及人力资源开发所占的比重较低,产品服务同质化较为严重,缺乏创新,导致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难以适应企业、群众的需求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缺少专项政策支持,难以形成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
(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激励机制作用发挥不足。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不足,无法有效解决岗位聘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执行绩效工资制度的事业单位还未完全建立基于岗位职责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没有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三)企业成本上升传导加大权益保障难度。受工程建设领域原材料涨价、施工成本和人工费用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建设单位资金紧张,不能及时拨付工程款或拖欠工程款,借欠薪讨要工程款、材料款、监管资金、质保尾款等问题较多。
五、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全市人社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主题教育学习实践和成果运用,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巩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建设成果,不断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局面,大力实施居民收入增长提速、就业创业示范创建、社会保障服务提升、人事人才生态涵养、劳动关系和谐共建、数字人社信息赋能、行风建设提神振气“七大工程”,聚心聚力推动实现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再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
(一)主要预期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以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以上,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亿元。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
(二)工作重点及举措
1.实施居民收入增长提速工程,聚心聚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大多部门协调联动,持续巩固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有力态势,奋力抓居民收入增长再上新台阶,努力争取超额完成年度6.5%的增收目标。健全完善城镇居民收入调查协调和分析研判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工资制度改革,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津补贴政策,完善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增长、社会平均工资增长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劳动者收入增长。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稳步提升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规模,引导金融资源向普惠领域倾斜。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多渠道筹集房源,探索鼓励企业回购租赁市场闲置房屋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提高房屋租赁收益。鼓励居民参与储蓄、理财、基金等投资,持续增加财产性收入。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严厉打击金融领域养老诈骗、电信诈骗,保护居民合法权益。
2.实施就业创业示范创建工程,聚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把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作为年度就业创业工作的“一号工程”,集中用力完成创建目标任务,确保成功创建。提升普惠金融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持续用足用好稳岗扩岗各项政策促就业。政府投资的项目优先使用项目所在地农村居民,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积极引导园区、帮扶车间、中小微企业等就业载体吸纳就业,对吸纳就业的给予资金补贴。围绕服务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就业,积极支持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建设零工市场,提供用工信息发布、岗位推荐、交流洽谈、职业培训、权益维护等基本服务。继续推进新时代就业创业服务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全力推进终身制业技能培训制度,积极扶持青年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自主创业。完善重点企业用工调度常态化保障机制,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工作联系机制,全程提供用工政策对接和协调服务,促进企业与劳动者精准对接,努力缓解“招工难”和“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精准开展“1311”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个性化援助和“一人一策”重点帮扶。
3.实施社会保障服务提升工程,聚心聚力推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推进社会保险领域改革深化,纵深推进个人养老金试点取得明显进展,率先构建多层次社保体系。巩固社保标准化“四级四同”建设成果,努力扩大参保覆盖面。推进工伤保险预防宣传培训及工伤医疗费跨省结算,持续完善“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工伤保险制度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加强信息共享,充分调动新业态从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参保积极性。夯实工程建设领域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长效工作机制,推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城镇职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落实待遇调整机制,确保待遇足额发放。持续落实好社保费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缴费负担。
4.实施人事人才生态涵养工程,聚心聚力推动有力筑牢发展根基。围绕“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深化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政策体系,筑牢全市经济发展根基。围绕重点产业发展,持续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精准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职称评价体系。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抓好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加强专家服务基地等人才载体建设,常态化开展高层次人才认定。实施新一轮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面完成职称改革任务,加强职称评审全过程监督。持续拓宽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和基层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实施人才分类评价改革,优化银川市政府特殊津贴评选。深化校企合作,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联合开展企业培训,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改进技能评价方式。推进高级技工学校建设,争取立项实施银川市技工学校二期宿舍楼项目。围绕特色、重点产业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5.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共建工程,聚心聚力推动更好保障合法权益。加大劳动者权益保障普法宣传,提高企业守法自觉性,增强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意识,营造良好劳动用工氛围。进一步拓宽投诉举报渠道,畅通投诉举报,缩短投诉立案时间,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扎实开展根治欠薪夏季、冬季专项执法行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执法检查行动,依法严格查处欠薪侵权案件,确保“全国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线索办结率达到98%以上。加强监控预警,加大“自治区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应用,防范风险、化解矛盾,规范企业用工。发挥调解前置和仲裁兜底作用,提升综合调处、柔性化解能力。紧盯重大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开展预防化解专项行动,推广仲裁案件繁简分流、开庭快审、速调速裁办案机制,深化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建设专项行动,确保80%以上的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速裁办理,时效提速30%。
6.实施数字人社信息赋能工程,聚心聚力推动加快提高服务效能。依托自治区人社一体化和政务服务系统,建成全市统一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和就业信息平台,对内实现业务统一办理、对外实现服务统一提供。深化社保标准化建设成果,加大“数据找人”工作力度,推进精准扩大参保覆盖面。加强职称评审、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信息化,推进人才信息归集共享,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库。推进“互联网+调解仲裁”、数字仲裁庭建设。采取受办分离模全面推行综窗改革,向有条件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下沉人社服务事项,建立覆盖便民的人社服务体系。深化人社领域“一件事一次办”,关联事项“一件事”打包办。加大运用大数据技术辅助分析研判和预测预警就业失业、基金运行。
7.实施行风建设提神振气工程,聚心聚力推动不断擦亮人社品牌。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以检视问题整改和推动发展效果评判主题教育成效。从严落实主体责任,巩固“一把手”抓党风廉政建设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体系,持续纠治“四风”,始终保持严肃执纪高压态势。持续巩固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失业保险待遇发放等“九个专项”整治整改成果,不断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强化风险防控能力,巩固提升工作成效。强化社保基金收支管理和运行分析研判,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协同建立信息共享交换机制,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完成人社领域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责明晰劳动执法责任体系和监管机制。以“五个名录”为抓手推进人社政务服务更便民、更高效,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推进人社系统“2+1”复合型人才培养,把有潜力、能担当的干部放到任务烦重的科室、一线、窗口培养锻炼,通过轮岗互学、调整交流促进干部成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