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部门文件
索 引 号: | 640100-122/2017-04025 | 效力状态: | 有效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17-03-30 |
责任部门: | 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监管科 | 发布日期: | 2017-03-30 |
名 称: | 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银川市食品生产风险清单》的通知 |
各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分局:
根据自治区食药局《关于印发食品生产安全风险清单的通知》(宁食药监〔2017〕65号)要求,结合银川市实际,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了《银川市食品生产风险清单》,现印发给你们,在日常监管工作中抓好落实。各单位要对照清单中所列风险,在对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中逐项核查,切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防控,加强相关风险问题搜集,对发现未列入清单中的问题,应及时书面上报市局,以进一步完善食品生产风险清单。
附件:银川市食品生产风险清单
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7年3月30日
附件:
银川市食品生产风险清单
序号 |
食品类别 |
风险名称 |
风险特征 |
风险来源 |
风险防控措施 |
1 |
乳制品 |
1、生物毒素 2、致病菌 3、兽药残留 4、滥用食品添加剂 5、非食用物质 6、重金属 |
1.1黄曲霉毒素M1、M2 2.1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阪崎杆菌 3.1抗生素、β-内酰胺酶 4.1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乳化剂、稳定剂、香精、防腐剂、甜味剂、营养强化剂等) 5.1三聚氰胺、尿素等 6.1铅、铬、汞 |
1、原料(1.1) 2、原料或生产过程(3.1、5.1、6.1) 3、生产过程 (2.1、4.1) |
一、原料管理 1、落实原料进货验收制度,原料索证索票做到一种原料对应“一照、一证、一票、一报告”,针对原料风险特征,开展必要的原料检验,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置不合格原料,杜绝不合格原料流入生产环节。 2、落实供应商审查制度,审查供应商的资质信用、质量管理情况,定期开展对原料的监督检验。 3严格落实原料仓储管理制度。保证原料储存所需的温度、湿度,防止原料在储存过程中生虫、霉变、变质等。做好原料的防鼠、防虫、防潮工作。严禁原料与有毒、有害物质一起存放。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做好原料出入库管理。 |
2 |
肉制品 |
1、致病菌 2、重金属 3、滥用食品添加剂 4、非法用药残留 5、非食用物质 |
1.1单增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1铅、镉、砷 3.1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防腐剂、着色剂 4.1瘦肉精、喹乙醇等 5.1工业明胶、氯霉素、酸性橙等等 |
1、原料(4.1) 2、原料或生产过程 (2.1、) 3、生产过程 (1.1、3.1、5.1) |
|
3 |
食用植物油 |
1、生物毒素 2、滥用食品添加剂 3、非食用物质 4、加工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5、重金属 |
1.1黄曲霉毒素B1 2.1超量或超范围使用抗氧化剂、香精、色素 3.1地沟油、工业用蓖麻油、毛油等非食用油 4.1苯并芘、溶剂残留 5.1铅、砷 |
1、原料 (1.1) 2、原料或生产过程 (5.1、3.1) 3、生产过程 (2.1、4.1) |
二、生产过程管理 1、加强工艺管理,工艺设置科学合理,工序完整,能够有效消除原料中的风险,控制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产生,保证产品达到标准要求。 2、关键控制点设置合理,管理严格。控制点记录完整准确。 3、严格落实生产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按照规定的消毒程序对人员、设备、监管场所实施消毒管理。加强对生产设备、工器具的管理及包装物的管理,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迁移污染产品。加强现场人员管理,有效控制作业区人员流动。 4、严格遵守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专人负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落实好“四专、一准确”制度。 5、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做到产品出厂批批检验,不合格品按照规定程序处置,不合格产品严禁出厂。 6、落实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对生产全过程开展安全检查,检查结果和整改情况报辖区监管部门。 |
4 |
糕点 |
1、致病菌 2、重金属 3、滥用食品添加剂 4、生物毒素 5、非食用物质 6、使用回收食品 |
1.1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1铅、总砷 3.1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膨松剂、抗氧化剂、防腐剂、色素等) 4.1黄曲霉毒素B1 5.1硼砂 6.1使用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 |
1、原料 (4.1) 2、原料或生产过程 (2.1) 3、生产过程 (1.1、3.1、5.1、6.1) |
|
5 |
饮料 |
1、致病菌 2、重金属 3、滥用食品添加剂 4、生产加工中有毒有害物质 5、非食用物质 |
1.1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2.1铅、总砷 3.1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稳定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甜味剂、色素等) 4.1溴酸盐、氰化物等 5.1三聚氰胺、塑化剂等 |
1、原料或生产过程 (1.1、2.1、5.1) 2、生产过程 (3.1、4.1 |
|
6 |
葡萄酒 |
1、重金属 2、滥用食品添加剂 3、生产加工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
1.1铅 2.1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甜味剂、色素、二氧化硫等) 3.1甲醇 |
1、原料或生产过程 (1.1) 2、生产过程 (2.1、3.1) |
|
7 |
白酒 |
1、滥用食品添加剂 2、加工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3、重金属 4、非食用物质 |
1.1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甜味剂、香精等) 2.1甲醇、氰化物 3.1铅 4.1塑化剂 |
1、、原料或生产过程 (3.1、4.1) 2、生产过程 (1.1、2.1) |
三、强化监管 1、落实网格化监管。日常监督检查按照企业风险等级及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的要求,实施监督检查,监管频次和检查内容有效落实。 2、落实好监督抽检工作,加大对高风险食品的抽检频次,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的风险研判工作。 四、加大对食品违法行为的查处,做好行刑衔接,对涉嫌犯罪的违法行为及时移交相关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
8 |
调味品 |
1、致病菌 2、滥用食品添加剂 3、非食用物质 4、重金属 |
1.1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1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色素) 3.1苏丹红、罗丹明、皮革蛋白提取液、工业盐、工业乙酸、等 4.1铅、总砷 |
1、原料或生产过程 (4.1) 2、生产过程 (1.1、2.1、3.1) |
|
9 |
豆制品 |
1、致病菌 2、滥用食品添加剂 3、非食用物质 |
1.1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1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甜味剂、漂白剂、疏松剂、着色剂等) 3.1苏丹红、罗丹明、碱性橙Ⅱ等 |
1、生产过程 (1.1、2.1、3.1) |
|
10 |
蔬菜制品 |
1、致病菌 2、农药残留 3、重金属 4、加工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5、滥用食品添加剂 6、非食用物质 |
1.1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1 3.1铅、总砷总汞、镉 4、亚硝酸盐 5、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甜味剂、漂白护色剂、着色剂等) 6、苏丹红、工业盐、工业硫磺、磷化铝、氯化镁等 |
1、原料 (2.1) 2、原料或生产过程 (3.1) 3、生产过程 (1.1、4.1、5.1、6.1) |
|
11 |
水果制品 |
1、致病菌 2、农药残留 3、重金属 4、滥用食品添加剂 5、非食用物质 |
1.1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 2.1甲胺磷、对硫磷等、呋喃丹、马拉硫磷等 3.1铅、砷 4.1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甜味剂、二氧化硫、着色剂等) 5.1工业明胶、工业硫磺、磷化铝等 |
1、原料 (2.1) 2、原料或生产过程 (3.1) 3、生产过程 (1.1、4.1、5.1) |
|
12 |
炒货及坚果制品 |
1、致病菌 2、生物毒素 3、滥用食品添加剂 4、非食用物质 |
1.1沙门氏菌 2.1黄曲霉毒素B1 3.1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甜味剂、着色剂、二氧化硫等) 4.1滑石粉、罗丹明、工业碱、酸性橙等 |
1原料 (2.1) 2.生产过程 (1.1、3.1、4.1) |
|
13 |
方便食品 |
1、致病菌 2、重金属 3、滥用食品添加剂 |
1.1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1铅 3.1超量或处罚外使用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着色剂、防腐剂等) |
1、原料或生产过程 (2.1) 2、生产过程 (1.1、3.1) |
|
14 |
冷冻饮品 |
1、致病菌 2、重金属 3、滥用食品添加剂 4、非食用物质 |
1.1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1铅 3.1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 4.1三聚氰胺 4.2工业明胶、塑化剂等 |
1、原料 (4.1) 2、原料或生产过程 (2.1) 3、生产过程 (3.1、1.1、4.2) |
|
15 |
速冻食品 |
1、致病菌 2、重金属 3、滥用食品添加剂 4、非法用药 |
1.1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1铅 3.1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等) 4.1瘦肉精等 |
1、原料 (4.1) 2、原料或生产过程 (2.1) 3、生产过程 (1.1、3.1) |
|
16 |
粮食加工品 |
1、生物毒素 2、农药残留 3、重金属 4、滥用食品添加剂 5、非食用物质 |
1.1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赭曲霉毒素A、黄曲霉毒素B1 2.1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甲基嘧啶磷、毒死蜱、马拉硫磷、多菌灵等 3.1铅、镉、汞、砷 4.1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增筋剂、增白剂、营养强化剂等) 5.1滑石粉、过氧化苯甲酰、溴酸钾、工业用矿物油、硅酸钠等 |
1、原料 (1.1、2.1) 2、原料或生产过程 (3.1) 3、生产过程 (4.1、) |
|
17 |
薯类及膨化食品 |
1、致病菌 2、重金属 3、生物毒素 4、滥用食品添加剂 |
1.1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1铅 3.1黄曲霉毒素(玉米原料) 4.1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膨松剂、抗氧化剂、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等) |
1、原料 (3.1) 2、原料或生产过程 (2.1) 3、生产过程 (1.1、4.1) |
|
18 |
蜂产品 |
1、兽药残留 2、农药残留 3、非法用药 4、重金属 5、滥用食品添加剂 |
1.1抗生素 2.1氟胺氰菊酯、氟氯苯氰菊酯、溴螨酯 3.1氯霉素 4.1铅 5.1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甜味剂等) |
1、原料 (1.1、2.1) 2、原料或生产过程 (3.1、4.1) 3、生产过程 (5.1) |
|
19 |
茶叶及相关制品 |
1、重金属 2、农药残留 3、滥用食品添加剂 |
1.1铅 2.1六六六、滴滴涕、氯菊酯、草甘膦、、溴氰菊酯、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杀螟硫磷、喹螨醚、噻螨酮乐果、敌敌畏等 3.1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着色剂、二氧化硫等) |
1、原料 (2.1) 2、原料或生产过程 (1.1) 3、生产过程 (3.1)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