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统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6004H/2024-00248 发布日期:2024-11-04
发布机构: 银川市统计局 责任部门: 人口和社会统计科
名 称:2023全市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和强度实现双提升

2023全市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和强度实现双提升

2023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经费投入持续扩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稳步提升,企业主体地位继续巩固。

一、研发活动基本情况

(一)R&D经费总量及强度实现双提升。近日,经自治区统计局反馈,2023年银川市R&D经费投入50.01亿元,比2022年增加3.12亿元,增长6.7%,增速比2022年提高3.7个百分点,R&D经费投入占全区R&D经费投入的58.5%,稳居各地市首位。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86%,比2022年提升0.0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2.65%)0.79个百分点,高于全区(1.61%)0.25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六个县(市)区中,有2个地区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了全区平均水平,其中,西夏区R&D经费投入强度5.33%,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全国2.68个百分点;金凤区R&D经费投入强度1.89%,高于全区0.28个百分点。

1    全市各县(市)区R&D经费及投入强度情况

R&D经费投入(亿元)

R&D经费投入强度(%)

2023年

2022年增长(%)

2023年

85.50

7.7

1.61

50.01

6.7

1.86

3.13

-46.7

0.47

西

28.33

7.2

5.33

6.83

-14.3

1.89

1.36

9.8

0.96

2.32

62.3

1.35

8.03

102.8

0.99

(二)企业依然占据研发主体地位。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是R&D活动的三大执行主体。2023年,全市企业R&D经费投入 35.87亿元,比2022年增长4.9%,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的71.7%。企业对全社会R&D经费增长的贡献率为54.2%,是拉动R&D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规上工业R&D经费占比达97.4%,比2022年提高9.2个百分点,投入强度为0.84%。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R&D经费投入分别为7.23亿元和6.91亿元,分别比2022年增长11.2%和11.3%,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的比重分别为14.5%和13.8%,对全社会R&D经费投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3%和22.5%。

2   分执行部门R&D经费情况

按投入主体分

R&D经费

(亿元)

2022年增长

%)

占比

%)

50.01

6.7

100.0

  

35.87

4.9

71.7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4.95

15.9

69.9

科研机构

7.23

11.2

14.5

高等院校

6.91

11.3

13.8

(三)研发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全市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研发人员规模进一步扩大。2023年,全市R&D人员19795人,比2022年增加2983人,增长17.7%。全市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1403.4人年,比2022年增加2038.2人年,增长21.8%。其中,企业R&D人员11400人,比2022年增加1790人,增长18.6%,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6836人年,比2022年增加1260人年,增长23.0%。

(四)政府相关政策落实到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国家鼓励科技创新的重要政策抓手。近年来,随着加计扣除减免税等政策的不断完善,受惠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2023年,全市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企业233家,比2022年增加35家,增长17.7%。

(五)制造业研发投入处于领先地位。2023年,全市制造业R&D经费投入29.82亿元,比2022年增长8.7%,增速比全区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的比重为59.6%,比2022年提高1.1个百分点;制造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1.32%,比全区平均水平高0.22个百分点。在高研发产生高利润的良性带动下,2023年,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434.9亿元,比2022年增长3.6%。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是企业创新意识有待提高。2023年,全市779家规上企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223家,比2022年减少42家,占比仅为28.6%,下降15.8%。71.4%的企业受市场、资金和自身实力等诸多方面限制,处于保生产、保生存的状态,企业R&D经费占社会R&D经费的比重为71.7%,低于全国(77.7%)6个百分点,低于全区(80.7%)9个百分点,比2022年下降1.2个百分点。

二是小微企业研发数量多规模小。2023年,全市开展R&D活动的223家规上企业中,小微企业153家,占比为68.6%,占比较高小微企业自身规模小,受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影响,开展的研发规模相对较小,小微企业投入研发经费仅为全部规上企业研发经费的24.4%,户均研发投入567.1万元,低于大中型企业3282.4万元。

三是各地研发投入不均衡从各县(市)区2023年研发投入分布看,呈现“四升两降”态势。从总量看,西夏区仍是全市研发投入的主战场,R&D经费投入28.33亿元R&D经费投入56.6%,其他5个县(市)区合计仅占43.4%,各县(市)区研发投入不均衡从增速看,增速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的有3个县(市)区,分别为灵武(102.8%)、贺兰(62.3%)、永宁(9.8%),但仍有2个县(市)区呈负增长;从投入强度看,投入强度比2022年提高的有3个县(市)区,分别是贺兰县提高0.51个百分点,灵武市提高0.48个百分点,永宁县提高0.05个百分点。

三、相关建议

一要继续着力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围绕“三都五基地”、“两地五中心”重点产业,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领军企业;加强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二要继续挖掘科研机构高校和园区创新潜能。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进一步健全规范有序的柔性引才工作机制,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人才来银创新创业的活力动能。依托银川教育、医疗等优势资源做好在银高校和科研机构服务保障工作,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动力活力。充分发挥国家和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园区核心竞争力。

三要继续增强小微企业研发实力。银川市规上企业近八成企业为小微型企业。要加快完善小微企业研发主体培育,鼓励支持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开展研发合作,支持企业联合、跨领域合作,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引领全市创新发展。

四要继续强化政策引导。积极落实研发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等奖励政策,降低企业研发投入负担,通过政策引导、指导和激励,支持企业新建研发机构,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创新平台,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对科技创新进行宣传引导,精准推送政策规定,确保企业对各项优惠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