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部门文件

索 引 号:640100-132/2019-00008 效力状态:有效
发布机构: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成文日期:2019-01-04
责任部门: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发布日期:2019-01-04
名 称: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关于报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2018年度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关于报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2018年度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市政府办公厅:

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报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2018年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高度重视,立即按照《通知》要求对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2018年工作情况暨2019年工作计划进行全面梳理总结,现将报告呈上,请审阅。

                                      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2019年1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2018年度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计划


2018年,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紧紧围绕中央、区、市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市委第十四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按照企业和群众需求“一件事情,一次办成”设计改革思路,全面启动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组内部设置、重置办事流程,疏堵点、解难点,推动审批事项由物理集中向化学融合、集成服务转变。企业开办、项目报批两项改革重点实现实质性突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研究组和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给予了高度肯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瞭望周刊》、中央电视台等十余家中央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银川审改实践经验编入《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蓝皮书(全国唯一关于地方审批改革内容)。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8年12月31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共受理181998件办件,办结180568件,其中网上办件46368件,市辖区新增市场主体33350户,同比增长9.51%,注册资本777.13亿元。四季度共受理47798件,办结46368件,其中网上办结4360件,新增市场主体7702户,同比增长2.43%,注册资本136.45亿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锐意创新,全面启动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提速营商“准入”。建设商事服务大厅,形成工商登记、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的闭环链条。研发“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网上办理模块,通过“一点触发,同步办理”,实现一张网一次办公司。企业开办由改革前往返5家单位,经过6个环节,需要5个工作日,到现在一条流水线上办公司,开办平均用时1.3个工作日,比改革前减少4.5个工作日,比全国平均20个工作日,减少了18.7个工作日,累计完成企业注册3493家,占比43.01%,为企业节省人工和交通成本近134万元,银川成为全国企业开办用时最短的城市之一,在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中全国排名第二。

    2.项目报批控制在30个工作日内,审批由“由万里长征”变“百米冲刺”。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全国项目报批平均用时是155.1天。为彻底解决报批时间长这一顽疾,我们把原来项目报批由27个部门113个环节,按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分为立项审查、施工许可、勘查验收3个阶段、3个环节,充分运用“一张网”破串联,改并联,实现集成审批。加大创新力度,推出“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验合一”,项目环评、安评、节能等评价时间大幅压缩,图审时间由过去的50天压缩到7个工作日,有力推进了建设项目的快报快批。2018年社会类投资项目中,有11个项目在30个工作日内办结,其中最短用时18个工作日,平均用时42.8个工作日,在本次国务院大督查中全国排名第八。

    3.“1+N集成审批”新模式,破解“准营难”。按照“大分类、小综合”的总体思路,将原本分散于6个处室的266项准营、资质类审批事项归由一个处室办理。参考“中央厨房”集成服务模式,以不同市场主体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出医疗机构、加油加气站、网吧、餐馆、药店等69道“便民菜单”,实行“多表合一、一表申请、多证合一、一次勘验、全程网办”,为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添便利。改革以来,已办理“1+N”集成审批145件,为企业节约办事时间2170个工作日,节省房租、人工工资等经营成本约1400万元。

(二)坚持综合施策,助力审批服务提质提效

1.“多网合一、多表合一、多窗合一”解决共性问题。多网合一。在自治区政务服务网的大平台下,结合银川市实际,搭建银川市政务服务子模块,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面应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互用,多套系统、多个网络合一。多表合一。以“一张表格办成事”为工作思路,对审批申请中须提交的各类表册、材料进行合并、优化。多窗合一。设置46个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窗式集成审批”服务模式,变“专科医生”为“全科大夫”。

2.“多证联办、多部门联改、多证合一”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多证联办。深度梳理审批事项要素,寻找共性特点和契合点,实行“提交一套材料,一个窗口受理,一次现场勘验,多证联办同发”的审批模式。多部门联改。将不动产登记、房屋产权登记、税务办理统一进驻不动产登记大厅,破解办理不动产登记过程中办事群众在两个大厅来回跑、反复跑的问题。多证合一。出台《银川市“多证合一”及“1+N多证联办”改革实施方案》,对需办理多项许可的市场主体,探索“照后减证”,启动“多证合一”改革,解决办证负担重和行政成本浪费等问题。目前共审批药店、医疗机构46件,减少审批证书120个。

3.“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验合一”助推项目审批提速。多评合一。出台《银川市建设项目“多评合一”实施方案》,研发银川市“多评合一服务平台”,将环境影响评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等15项评估评价纳入“多评合一”范畴。印发《关于开展建设项目“区域评”通知》,启动银川市园区“区域评”工作,以区域整体评价代替项目单独评价。多验合一。制定《银川市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管理办法》、《银川市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操作规程》及银川市建设项目多验合一流程图,对防雷装置竣工验收、节能验收等15项验收事项优化流程,采取“一口受理,集中验收”。多审合一。进驻图审机构,研发“多图联审”操作系统,整合规划、消防、气象、通信等部门规划总平面设计图审查和施工图审查,利用“互联网+图审”方式,实行“统一受理、联合审图、网上流转、数字交付、限时办结”。将图审时间由过去的50天压缩到现在的7个工作日。

(三)坚持以“互联网+”,促“一章”“一网”深度融合

1.着力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积极落实国务院“一网”改革要求,按照自治区政务服务事项“三级四同”和全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要求,将全市各单位的政务服务事项统一录入宁夏政务服务网·银川旗舰店,实现统一受理、统一办理。实现全市37个部门、6个县(市)区、54个乡镇(街道)、505个村(社区)全覆盖。借助“一张网”技术手段,有效推行集成服务、并联审批,使“一枚印章管审批”的体制优势得到更大彰显,发挥出了裂变效应。在第一轮改革减材料、压环节、缩时限的基础上,第二轮改革再减少申请材料48%,减少办理时限61.2%,并于2018年6月30日提前完成自治区下达我市1010项,占比80% 办理事项可“不见面”办理的目标。

2.加快信息互联互通。以项目投资审批与市场主体准营准入两个方面重新布列事项,贯穿“同步发起”“即时告知”“并联办理”“联合勘验”“多评合一”等功能和模块,使审批系统“活”了起来。主动对接11个自治区厅局、15个市级部门各类信息系统,部分业务已实现协同办理、数据共享。

3.加速推进“电子证照”推广应用。印发了《关于报送电子证照推广应用工作推进情况的通知》,督促各部门根据任务分工加快做好本部门存量证照的电子化工作,争取实现电子证照再扩容。

(四)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助力全市营商环境改善提升

1.稳步推进标准化试点建设,加快建成四级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以“银川政务服务标准化”列入国家第五批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为契机,印发《银川市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推行服务设施、服务事项、服务流程等七个方面的标准化,举办了全市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培训会,邀请了市直各有关部门、驻市民大厅各单位、各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270余人参与培训,目前正在分组对各类标准进行编制,努力建成标准统一、上下联动、服务一体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全覆盖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

2.探索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深入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通过“主动揭短”,分析银川市以及所属区县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在综合评价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制定《银川市改善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确定未来三年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明确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总体方针与实现路径。目前,已完成《银川市营商环境评价与改善工作方案》,并组织全市各有关部门、有关企业170人次参加川市营商环境评价调查培训,争取尽快发布《银川营商环境现状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银川市改善营商环境指导意见》。

(五)构建审批服务便民化新体系

1.调整工作重心,转变工作侧重点。按照志刚书记调研要求,我们将工作重心由关注审批业务向关注全市政务服务工作转变,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银川市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意见》(银党办〔2018〕70号),全面部署“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高标准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2.全面推进便民服务“六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联合办、集中办)。对市本级1286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面推进实施“六办”,推出“网上办”事项1053项、“马上办”事项428项、“就近办”事项90项、“一次办”事项628项、“集中办”事项820项。

3.建设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终端。采取项目合作的方式,与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24小时便民自助服务终端系统。目前,已完成三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23个点位投放,计划年底前完成100台,可实现510项审批业务直接预约、480余项审批业务直接申报、25项审批业务直接办理,同时我们正在与公积金、医保、社保积极对接,使更多高频办理事项实现就近办。力争年内100台自助机安装到位,明年上半年再安装100台。

(六)强化大厅共同体意识,着力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

1.首创“开门问需  你问我帮”开放式问政会。邀请驻厅单位共同参与,每月1个主题,通过公众视角查摆政务服务、行政审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持续优化群众办事环境。截至目前,已开展4期问政会,收集并解答群众诉求60余件,真正做到了问需于民。

2.开展政务服务系统大巡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通过专项督查、每日巡查、电子监察“三查”机制,持续自查服务中的问题和不足,今年以来,大巡查发现问题500件,整改率97%。各部门主动扛起改革攻坚主体责任,联合施策,不动产、社保排长队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开展“阳光政务  魅力无限”为主题的政务服务礼仪展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夯实尚德善学、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亲切阳光、贴心高效的服务理念入脑入心。

3.开展“五查五树”纪律作风建设推进活动,锤炼“严深细实”工作作风。在全局开展了查“牛、皮、虚”树“务实担当”形象;查“生、冷、硬”树“亲民为民”形象;查“粗、躁、浮”树“科学严谨”形象;查“松、散、拖”树“阳光高效”形象;查“吃、卡、要”树“清正廉洁”形象的“五查五树”纪律作风建设推进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锤炼“严、深、细、实”工作作风,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以过硬的队伍建设,奠定第二轮改革坚实根基。

三、存在问题

(一)基础性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虽然二轮改革成效日益凸显,但一些基础性工作仍需加强。一是专网打通仍有相当难度。目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因业务需要,涉及22个部门的32套系统需要继续打通、数据共享;市民大厅涉及29套系统,在推进“一张网”中,涉及县区事项的有26套系统,需逐个攻坚,任重道远。二是市级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没有实现“应进必进”“应转必转”。市本级1286项政务服务事项有334项依然游离于大厅之外,进厅事项比例低于国家要求的80%。企业登记和项目报批两条主线涉及的招投标、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投资项目竣工验收等事项依然分散在各部门,企业、办事群众办成一件事来回跑、反复跑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政务服务发展水平不均衡,影响了改革的获得感和体验。目前,我市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之间、市直其他部门与驻厅单位之间、驻厅单位之间都存在改革推进力度、服务质量水平等差异。个别窗口工作人员宗旨意识、创新意识不强,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贴心服务、精准服务的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工作意见建议

(一) 持续打通“信息孤岛”,推进数据信息整合共享。

当前,我市大数据已初见成效,但政务信息化多年的“老三难”(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问题仍然存在,已经成为制约我市智慧政务综合成效进一步发挥的重要障碍,也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亟待清除的“绊脚石”。要实现“一号一窗一网”目标,就必须对这一“痼疾”进行破解。一是简政放权,明晰权责。要从顶层设计着手,理顺行政权力,该简化的要简化,该取消的要取消,该下放的要下放。在宏观层面,以政府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切入口,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一图一网一云”顶层设计,着力解决“老三难”等突出问题和发展短板,健全“管、建、用、评”四位一体的政务信息化推进机制,打通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信息孤岛、实现数据整合,推进部门间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服务衔接。二是在具体工作层面,以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办证多、办事难”,政府“证照种类多、管理难度大、行政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入手,紧紧抓住“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三个关键节点的数据互联互通与共享互认,建立高效便民的新型“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推进网上网下一体化管理,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平台共享、一站式服务”新型“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三是在部门协作上面,互通有无。相关部门间要加强协同协作,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破政府部门间、行业内部“信息孤岛”,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从根本上铲除“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滋生的土壤。四是强化监督,问责追责。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使其敢于监督、勇于维权。只有触及灵魂伤及利益的惩戒和问责,才能从根本上推动部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对不实承诺甚至弄虚作假的,采取事后依法予以严厉追责。

(二)从上至下持续推动机制创新,形成“放管服”改革全区一盘棋。

一是按照国务院“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要求,各政务服务中心部门及事项“应进全进”。二是区、市两级双管齐下,同时谋求国家层面支持,打破行政屏障,畅通数据交流,落实“全区一张网”工作要求,做好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对接工作。在银川市及三区两县一市统一使用“宁夏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系统(银川旗舰店)”办理审批事项业务。解决垂管部门、各委办局信息不能共享,办理程序复杂,审批效率不够高,同一审批事项办理程序不一致、不规范等问题,实现信息共享,构建基于云端的一个集证件信息存储、查询、管理和利用功能为一体的大数据服务平台。“证照云”平台存储的证照主要来自各自银川市本级和各县(区)登记机关,包括数字化的纸质文件和原生性电子文件两种。申请人需要证照时,只需通过审批局官网进入云证通,输入个人身份信息或企业注册信息后即可进行证照查询和打印,通过数据安全技术,过渡到申请人不用打印,由政府通过官方网站统一证明,逐步实现“办证不出证,政府来证明”的“无证制”社会诚信体系;在行政审批、双公示、双告知和监管等方面,申请人办件时可在平台内查找申请人或单位已有证照直接调用进行审批、公示或监管。通过“证照云”的实现,破解证照种类多、印制成本高昂、管理难度大的问题,杜绝假证出现的可能,解决了群众因为遗失再补证的问题,解决原工商营业执照“旧码换证”的问题。通过与其他部门的资源共享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为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方便企业和个人办事。

(三)开展信息惠民工作,深化落实应用。

如何利用大数据为公众提供更为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成为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银川市在充分利用智慧政务开展为民服务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与公众需求仍存在差距。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加强政务服务大数据应用,以大数据创新网络服务模式,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方面做好政务服务大数据应用工作。一方面,要利用大数据加强政府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在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过程中,要特别针对简政放权措施落实不到位、“中梗阻”现象大量存在、“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等问题,结合审管互动信息平台,积极运用大数据手段推动政府监管模式转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供给机制;另一方面,要利用大数据精准感知用户需求和服务体验,对群众行为数据、电子证照库、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库等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跨领域、跨渠道的多元数据展开分析挖掘,全面掌握用户访问行为特征和规律,深入了解用户的服务需求,从而根据用户需求和体验来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丰富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五、2019年工作计划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盯“走在前、做表率”工作目标,围绕深入推进第二轮审批制度改革、政务服务便民工作“一体化”、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一体化”等工作重心,进一步转理念、转方式、转作风,着力构建“阳光、高效、温馨、智慧、幸福”的“超五星级”市民大厅,开创我市行政审批改革新局面,为打造“绿色 高端 和谐 宜居”城市提供新动能。

1.进一步巩固“第二轮改革”成果。不断完善“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建设项目报批控制在30个工作日完成的审批服务模式。围绕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堵点、梗阻和瓶颈问题,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持续巩固“1+N多证联办”成果,加强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顺应市场主体需求,为企业提供更便捷、更多样的政务服务。

2.加速推进全市政务服务便民工作“一体化”。以政务服务便利化为核心,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联合办、集中办”,力争2019年底前企业、群众到政府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60%以上,全市50%以上的事项“即来即办”,市、县级至少10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县级7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市、县级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网上能办,且网上办理率力争达到20%。分阶段对审批服务事项实施“下放一批、优化一批、整合一批、打通一批”,力争2019年7月前完成事项梳理并对外公布。

3.加速推进全市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一体化”。制定审批服务运行评价标准,建立相应考核评价机制。推行服务设施、服务事项、服务流程、服务规范、队伍建设、考核监督、内部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建成标准统一、运行高效、上下联动、服务一体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全覆盖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打造规范、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环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政务服务“银川模式”。力争2019年4月前,完成银川市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并通过国家验收;力争2019年底前,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标准化四级全覆盖。

4.加速推进全市政务服务网络“一体化”。在政务服务“一张网”覆盖全市的基础上,根据各部门和县(市)区实际需求以及“放管服”改革中的创新举措,积极探索,借鉴先进,不断对系统平台功能进行优化完善,挖掘和研发信息化便民服务功能,继续加强系统操作使用培训和指导力度,加速推进银川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向着更加智能化、数字化、便民化的方向发展。

5.推出多种网上办事途径,推进“不见面、马上办”工作落实。丰富“银川网上市民大厅”功能和内容,增加便民服务类项目种类,协调做好便民系统的接入。优化完善“证照云”平台功能,做好电子证照数据信息共享工作,普及电子证照的应用。主动协调银行、商圈管理部门等单位,在银行服务区和商圈等地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积极争取外部资源,扩展终端打印服务设备和功能,通过系统对接,将群众需求量大,受众面广的常办事项放入终端,打造“一体式”综合便民服务终端,力争2019年底前完成200台终端投放目标。

6.以“尚德善学、务实创新”为核心,增强大厅服务“共同体”意识。强力推进市民大厅文化品牌建设,营造市民大厅文化氛围,结合我市“放管服”改革实际,运用新媒体手段,做好政策解读、新闻宣传、信息公开等工作,扩大宣传影响力,即时掌握舆情动态,收集重要政务舆情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发出权威声音,搭建政府与群众交流的“直通车”。以文化凝聚人心,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道路上形成强有力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聚众力、促改革、惠民生。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