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部门文件
索 引 号: | 640100-132/2020-00136 | 效力状态: | 有效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20-03-26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 | 发布日期: | 2020-03-26 |
名 称: | 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依法治市及法治政府建设2019年工作总结 |
今年以来,市审批服务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银川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19年工作要点》和《2019年银川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精神,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以“五个为”“六个一”为统揽,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大胆创新、努力突破,统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合力破解影响市场活力和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人民群众的体验感、获得感明显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建立常态化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法制护航引领
进一步强化现代化、规范化行政执法能力,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权益保护意识,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持续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发挥党委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处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治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局内设置政策法规和宣传室,配备了5名工作人员,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统筹部署法治建设任务。制定《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法治政府建设2019年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任务和职责分工,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纳入年度计划并定期研究,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总结,切实做到工作开展有计划、有重点、有创新,制度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三是发挥党组示范引领作用。把干部学法用法贯穿于普法教育、法治实践和审批改革创新的始终,领导干部更是重中之重。按照集体自学+专家辅导+交流研讨“三位一体”学习模式,坚持每月至少1次中心组学习,不断增强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二)坚持创新驱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持续创新,开启“1230”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聚焦“准入不准营”“项目审批周期长”“不动产登记难”“来回跑反复跑”等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在“一门受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体式集成审批”基础上,积极推行以“1230”为主要内容的第三轮审批服务改革,经过不懈努力,成为全国开办企业用时最短、不动产登记效率最高、项目审批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实现了从“最多跑一次”向“群众零跑路”转变,全面开启优化营商环境新征程。“1”,即实行工商注册、银行、税务“一点受理、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最快实现0.5个工作日办结;“2”,即推行不动产登记、纳税、交易窗口“一窗受理、并行服务”,不动产登记平均2日办结。“3”,即推行“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验合一”,在全国率先出台社会投资类建设项目审批容缺承诺制实施意见,对社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等17个审批事项、59份材料实行容缺承诺办理,容缺比例达40.7%,实现项目报批全流程30个工作日内办结。“0”,即推行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免费快递送,完善银E通手机APP,52项政务服务掌上办、490项政务服务预约办,网上可办率达到92.7%,个体工商户登记实现“零跑路”。
2.狠抓“放管服”改革,持续释放经济活力。一是持续简政放权,“放”出市场活力。全面贯彻国家2018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法无禁止即可为,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取消60项涉税证明材料以及30余项便民服务事项证明材料,致力于打造“无证明之城”;向全市9大园区一揽子下放52项审批事项,支持苏银产业园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启用银川行政审批专用2号章,实现了园区的事园区办;向各县(市)区一揽子下放15项审批事项;在社区配备98台自助服务终端机,与商业银行合作建立15个商事代办点,实现营业执照就近可办,设立10家不动产登记代办点,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就近可办。二是创新监管方式,“管”出公平公正。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两库一单一细则”;探索开展跨领域联合抽查监管新模式,实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深入推进审管互动与互联网+监管,实现了审批与监管、执法的良性互动、有效衔接;推进信用监管,制定了32余项诚信建设制度,全面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红黑名单制度,年度实施核查215人、企业24272户,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寸步难行”;对食药、环保、卫生等重点行业实施重点监管,对“四新经济”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三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服”出贴心高效。按照“银川之窗、市民之家”的全新定位改造升级市民大厅,设计制作“银川之窗、市民之家”Logo标识,提出政务服务理念及愿景,打响“掌上办、真好办”银川政务服务品牌,加快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四减一优”(减材料、减流程、减时限、减费用、优服务)。智慧政务“一张网”实现6个县(市)区、51个乡镇(街道)、485个村(社区)全覆盖,开发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三大功能板块为一体的“银E通”APP,可提供490项事项手机预约、1132项事项的在线查询,对52项办理频次较高的事项可通过APP直接办理;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初步构建了3级架构、4个分标准体系、覆盖了758项标准的标准化服务管理体系;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集成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模式,将原有47个审批窗口压缩为19个综合窗口,改革后,商事登记每窗每天平均办件由改革前的15.5件提升至34.4件,每小时办件由2.1件增长至4.9件,群众等待时间由1.3小时降至0.4小时。
3.狠抓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创业创新活力。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和“准入门槛高”“准入不准营”等顽疾,统筹推进“负面清单”“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照后减证”等改革举措。一是创新性推出企业开办5“1”5“0”模式,( 5个“1”具体为:一枚印章管审批;一门一窗全办完;一个小时领执照;一次联办全准营;一天开办全完成。5个“0”具体为:零证明、零表单、零费用、零用时、零跑路。)企业1个小时取得营业执照,1个小时获得公司印章,1个小时办完税务事宜,1个小时完成商业银行开户,1日内开张营业已成常态化,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止11月底,全市新登记商事主体46575户,同比上升27.06%,其中企业15688户,同比上升20.52%,个体户30887户,同比上升30.66%。全市(市辖三区)登记企业12726户,一次办好、用时半天的3885户,占比30.53%。二是持续深化“证照分离” ,“1+N多证联办”改革效应持续放大。引导市场主体通过“一张表格、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表通办、一套材料”同步发起多个事项的申请,实现申请人办事成本和审批部门行政成本的双降低,69项准营证实现了“多证联办”,截至11月底,已办理“1+N多证联办”事项248件,为市场主体节约办事成本约1200余万元。
4.狠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按照国家“四个统一”的改革总体要求,紧紧围绕项目报批全生命周期,统筹做好“减、放、并、转、调”五大文章,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力组织各成员单位推进69项改革任务落实落细落地。即聚焦集成审批力促项目审批更高效、聚焦容缺承诺力促项目审批更简约、聚焦全程代办力促项目服务更精益、聚焦多验合一力促项目早达效。通过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验合一、并联审批等举措,打造了30个工作日获得施工许可的新标杆,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为自治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获得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通报表扬贡献了“银川力量”,得到了住建部的充分肯定;银川市精简审批环节、实行告知承诺制和辅导服务3个典型经验被住建厅发文通报表扬。
(三)对照一流,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
按照“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原则,围绕政策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优化,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今年3月份,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指挥部,设立指挥部办公室和银川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心。制定印发了《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2019-2020行动计划》和九大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了150条具体改革任务。一是全力抓好测评。牵头组织完成了优化营商环境首次国家测评第一阶段部门填报和第二轮企业填报工作,在此次营商环境评价中,银川位居参评41个城市前列,特别是开办企业、登记财产、政务服务等领域全国领先,受邀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大会和东北地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发言。二是全力建好机制。建立优化营商环境联席会商、督查督办、绩效考核、研讨交流、投诉举报、信息发布6项制度,在市人民政府网站设置优化营商环境专栏,用制度规范强化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一高三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调研报告2份。三是全力抓好督查督办。建立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定期督查整改,下发整改通报,以改促优,召开政企营商环境对接会10余场,设立“12345”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热线,下发各类督查通报、督办单20余期,共整改落实问题77条,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56条。四是合力抓好宣传推广。召开全市营商环境政策解读会,在各县(市)区、园区、市委党校培训班、智慧城市峰会开展营商环境宣讲6场次,在全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讲活动,加快复制推广北京、上海等先进经验做法工作。
(四)狠抓专项整治,推进城市现代化治理
一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根除行业乱象。按照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安排,审批局坚持“有黑必扫,有恶必除,有乱必治,有伞必打”的工作方针,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与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市民大厅群众办事效率充分结合起来,加大政策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强化措施,重拳出击,整治市民大厅内存在的不法中介、虚假注册等乱象,深挖彻查案件线索,严厉打击虚假注册登记;结合我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十项集中整治行动方案工作要求,加强与行业监管部门的信息互通,进一步打造安全有序、阳光高效的办事环境。二是文明城市创建提亮窗口形象。成立了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各进驻市民大厅单位参加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联席会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公益广告的投放密度,在市民大厅外围湖边、连廊、停车场等处新增63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宣传点。改造无障碍卫生间4个,更改各类名称标识标牌1453个,建设温馨雅静大厅,设立市民休息区,打造“书香银川·文化大厅”品牌,开展志愿者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机构改革后政务管理职能,加强对驻市民大厅各单位、市辖三区政务大厅创建整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先后召集驻市民大厅各单位、窗口、市辖三区审批服务局负责人召开了9次创城工作部署推进会,统一思想、明确标准、提出要求。向市创城办、文明办上报创城周报23期、创城信息23篇、创城月报4篇,印发《银川政务服务系统创建(整改)文明城市考核奖励办法》。
(五)严格规范依法行政,提升现代化执法水平
进一步强化现代化、规范化行政执法能力,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权益保护意识,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持续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一是不断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实行法律顾问坐班制,每周定期安排执业律师提供法律服务,全力推进合法性审查常态化机制,凡是重大决策、重大疑难行政案件、规范性文件、经济合同等,非经律师、法制科室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作出决策或遵照执行。截至目前审查合同45件、审批事项重大决定6件、规范性文件4件。二是严格执行行政决策机制。以敢抓的狠劲、常抓的韧劲,推进《重大事项决策制定(试行)》、《规范行政审批决策程序管理规定》等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决策机制执行到位,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定程序和工作步骤作出重大行政决策。三是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及时组织开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动态调整工作,全面梳理我局审批业务涉及的400余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形成我局153个审批事项的责任清单,已经市政府印发。四是全面推进“三项制度”落实。依据国务院、区市关于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有关精神,先后编制了《行政执法事项清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事项流程图和服务指南。以《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ABC岗位工作制度》、《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行政败诉过错追责制度(试行)》等制度规范审批行为,保证审批工作缺岗不缺位,不断强化一线人员队伍专业素质和责任担当意识,进而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组织全局74名干部换发执法证,8名无执法证人员参加执法考试。
(六)推进政务事项公开,强化政务效能监管
严明制度、规范用权,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处处彰显“亲切阳光、贴心高效”服务理念。一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创新公开形式和载体,建设银川网上市民大厅,开设“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专栏,全面公开各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保留事项、公示公告和事项的办理指南等公示内容,开设“办件公示”栏目,以实时推送的方式对办件结果进行公开。此外,还将办件公示信息在“信用・宁夏”网站和“中国・宁夏”网站等多种平台进行公示。截至11月底,办件公示49091件、证照遗失声明2200件、公示公告7102件,公示率100%。二是健全执纪问责长效机制。通过专项督查、每日巡查、电子监察“三查”机制,全方位无死角自查问题和不足。严格落实“双约谈”、投诉追责、违规问责、经济处罚等追责机制,依据市民大厅绩效考评奖励及处罚办法等奖优罚劣。2019年,先后组织日巡查200余次,发现问题310件,整改率100%。发放电子监察单96件,及时纠正210名窗口工作人员服务不到位以及仪容仪表不规范等行为。先后组织暗访23次,对违反工作纪律和行为规范的104人次进行了经济处罚,约谈 3人,问责3人,印发通报35期。三是自觉接受社会及司法监督。首创“开门问需 你问我帮”开放式问政会,举办的6期问政会征集的政务服务建议和问题共计31类,根据性质已全部作出解答或整改。不断完善行政诉讼应诉和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应诉报告和行政首长应诉等制度,首长出庭率100%,主动执行生效裁判率100%,同时做好涉诉涉法档案管理工作。
(七)创新法治教育形式,增强风险应对能力
创造性地深化“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单位”,积极探索以案释法、专题培训、实践活动、学法考试等方式,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长效机制,推动全局干部职工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模范先锋力量。一是着力培养干部职工法律素养。制定《2019年银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将普法工作纳入年度计划并定期研究。通过邀请律师以案释法、专题授课,党组中心组(扩大)理论学习会举办法制讲座,组织一线审批人员参加防范造假行为专题培训班,重点破解审批实践突出顽疾,提升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对造假行为的应对能力,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围绕学习宣传“宪法”主题活动,组织全局工作人员参加“奋进新时代 人人学宪法”主题竞答活动,积极参加“法润银川”宪法知识定向赛。督促干部职工完成“法宣在线”学法及考试,参加率100%、通过率100%。二是加强学习精细化管理。巧抓法治理论与研究,涵养好改革资源,优化调整“四新”微信学习小组,时时分享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前沿动态,研究最新政策法规、探讨改革难点、痛点、堵点。2019年,“四新”学习研究小组分享文章2.4万余篇,组织讨论会230余次。组织督导各处室业务学习370余次,轮流“教”业务,以真实、具体的案例,切实做好释法析理,讲解具体事项审批流程和要点。三是重视调研破除改革阻力。召集相关科室召开防范虚假注册座谈会,明确“以撤销为原则、以诉讼为例外”的工作原则,严控涉诉案件发生率。与法律顾问联合进驻办事窗口,对工商登记业务办理全流程进行跟踪,并举办防范造假行为专题培训班、开展败诉档案“回头看”,“以案释法”,提升业务科室的主动预防能力,从根源上减少虚假注册行为的发生。四是加强与学术机构合作交流。与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组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充分应用研究成果,通过多种渠道推广银川审改经验。《一枚印章管审批:银川行政审批制度二轮改革实践》在2019第三期《行政管理改革》刊出;《银川如何做到1.3天审批开办一家企业》在《瞭望》周刊和国务院网站刊出;《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刊出《将部门利益止于改革--以银川市审批局行政审批改革实践为例》,全面系统反映银川审改创新工作。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一是“上热中温下冷”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个别部门政治站位不高,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不强。二是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交流研讨、绩效考核等机制尚在完善之中,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工作合力还不够强。三是对标先进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做法、经验,对标一流学习不够,研究不够。一些单位习惯按部就班,主动作为、主动整改、创新发展的意识还不够,抓整改、补短板、强弱项措施不力,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求尚有差距。四是全社会尊商、重商、扶商、爱商氛围不浓。一些部门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为项目服务,为企业争活力的热情和服务水平不够高,店小二、保姆式、一站式服务能力机制还有待加强。
2.“放管服”改革方面。一是在商事制度改革上。全程电子化、网办率不够高,多证联办的事项还不够多,市场准入准营减材料、减环节、减证明、减费用还有提升的空间。二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上。“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工作仍然滞后,制约项目审批提速;一体化联合验收的机制、措施尚未建立,依然是制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因素,距离“一口受理、统一确认、集中验收、限时办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审管互动方面。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的方式方法手段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双随机、一公开”、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力度不大。
3.政务服务方面。数据烟囱、信息孤岛尚未根本打破,全市审批事项数据库尚未建立,数据共享尚未完成,制约数字政务提档升级,i银川手机APP客户端上政务服务事项少,掌上办率较低。自助终端机操作界面复杂,自助办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全市的政务服务标准化尚未建立,尤其是县、乡、街道、社区政务服务缺人手、缺业务培训、缺规范化标准化服务,距离“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马上办”有较大的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进。一是继续深化巩固“1230”审批制度改革成果。推进完善改革措施,并推广复制改革经验至县区。争取2020年,实现营业执照50分钟办结,企业开办3个小时完成的新速度;不动产登记平均控制在1日办结,二手房买卖“不见面办理”,抵押登记全程“零跑腿”;项目报批立项至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内办结,全流程控制在50个工作日内办结;70%以上的事项实现“零跑路”,使“1230”审批制度改革模式持续领跑全国。进一步优化完善第二轮改革,巩固改革优势,形成改革成果。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总体要求,按照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针对18项评价指标,逐项明确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压紧压实责任,实行台账销号管理,定期督查、压茬推进。全面加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宣讲,同时抓紧制定《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办法》,以法制化固化改革成果,强化部门、社会责任。三是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工程。全面推广银川“掌上办、真好办”品牌,深入推进银川市政务服务标准化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细化相关工作方案,将全市政务服务主要工作及市民大厅承办的987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标准化范畴。并将标准化工作涵盖服务设施、服务事项、服务流程、服务规范、队伍建设、考核监督、内部管理、工作场所等多层级多方面,建成标准统一、运行高效、上下联动、服务一体的政务服务全方位标准化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政务服务“银川模式”。四是充实力量发挥好智囊作用。充实专家库法律人才,聘请研究学者、专家等参与重大行政决策、专题研讨等,共同应对破解制度障碍和实践问题,推动“放管服”改革实现新突破。围绕审批与改革遇到的堵点,执法过程中法律适用难题,邀请执业律师、行业专家通过培训、讲座、座谈会等方式以案释法、答疑解惑,“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为改革创新“把脉指向”。五是严格规范法律审核制度。严格遵守作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前必经法制审核程序的原则,未经法制审核或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确保每项重大执法决定都合法适当,守住法律底线。按照《银川市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规定和要求,对《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所列事项,严格执行法制审核送审、合法性审查、上报程序。六是精心组织推进诚信建设。积极与银川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对接,提高信用数据归集能力和质量,完善审批系统联合奖惩提示与反馈功能。根据国家部委出台的联合奖惩备忘录,梳理完善联合奖惩事项及措施清单。研究制定行政审批“信易批”工作方案,拓宽信用应用场景,为守信主体提供便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