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内容快速切换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市政府(办)文件>银政办发
索 引 号: | 11640100010085810C/2023-00092 | 效力状态: | 有效 |
---|---|---|---|
发布机构: |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3-02-13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发布日期: | 2023-02-17 |
名 称: |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构建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 ||
『图文解读』 |
图解: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构建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构建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2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按照落实《中共银川市委员会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加快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市的实施意见>及责任分工的通知》(银党办发〔2022〕23号)要求,为深入推进产业振兴战略,夯实我市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重点企业竞争力和带动力,促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具有银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链式集群发展体系,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抢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战略机遇,聚焦制造业产业链及重点企业,坚持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三新”产业,聚力打造“两都五基地”。通过加强政策协同,强化要素支撑,优化服务保障,完善产业链、整合供应链、打造循环链、融合创新链,着力做大产业规模、做高产业能级、做强产业竞争力,全方位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为加快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市、开创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支撑。
二、工作目标
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装备制造等银川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及工业企业,到2025年:
——培育重点企业40家以上,其中,“链主”企业10家以上,供应链“标杆”企业30家以上;
——9个重点产业链年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打造2个千亿级产业链和5个百亿级产业链,基本形成与“两都五基地”目标相匹配的产业基础和全产业链格局;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力争进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方阵,新食品产业集群进入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方阵;
——全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产供销系统、大中小企业配套能力显著提升,供应链弹性和韧性显著增强,初步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链条和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优质企业,构建现代化的产业发展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涵养产业链集聚发展生态圈。以“链长制”为工作抓手,每年初制定产业链年度工作计划,协同推动重大规划、重要政策、重点项目等工作的配置和落实。每年2月份前梳理产业链龙头企业名单和各环节企业,建立《产业链供应链目录清单》,强化运行监测和分析研判,推动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找准产业短板和缺失环节,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每年3月份前制定各产业链招商项目清单,举办重点产业链高峰论坛,组织行业对接,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增强产业发展后劲。鼓励支持“链主”企业发挥自身辐射作用带动本市产业链同步提升,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质量管理、项目信息、生产组织、商业信用等多元服务,凝聚形成产业生态。支持供应链“标杆”企业为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围绕“链主”企业需求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提高配套水平、扩大配套规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局、网信局、自然资源局、投促局,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二)着力培育产业链重点企业。遴选有核心技术、竞争实力、配套能力的产业链重点企业,培育成为产业链“链主”企业和供应链“标杆”企业。开展产业链重点企业梯度培育,鼓励通过投资(参股)、并购、重组、外包服务等方式完善产业链重点企业布局,支持谋划全产业链优质项目,从提升企业创新引领力、市场主导力、群链带动力、成长支持力等方面形成推进合力。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化产业链分工协作体系,鼓励产业链重点企业总量上规模、增量上台阶、创新上等级,每年培育3—5家“单项冠军”“瞪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局、网信局、科技局、自然资源局,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三)强力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加强产业链重大项目谋划,吸引“两都五基地”、“三新”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落地。着力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项目,持续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的产业基础能力升级项目,建立完善动态管理、滚动递补的产业链项目库,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达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鼓励“链主”企业通过订单调配、采购需求、投资合资等方式吸引国内外上下游企业来银川投资建厂,在保持用地性质、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其将一定比例的自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设物转让给核心配套企业。对符合全市产业规划的重点产业链项目在审批立项、建设用地、生态能耗、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以项目建设补链延链强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投促局、自然资源局、金融局、生态环境局,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新动力。用足用好各类科技创新支撑措施,运用揭榜挂帅、资金补助、引导组建等方式,鼓励“链主”企业联合中小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合作共建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创新平台,推进布局一批共性技术研发、测试、中试和应用齐聚的功能型平台,每年选择3—5个贡献突出的机构给予重点支持。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合力攻关核心关键技术,切实解决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元器件、零部件、先进工艺等产业基础能力再造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和引导“链主”企业合作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的自主创新和首购首用。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方向,支持供应链“标杆”企业进行订单式研发、投放式创新,促进人才、技术、成果等创新资源向供应链“标杆”企业集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改委、工信局、自然资源局,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五)推动产业绿色智能高水平发展。加速产业链能级改造提升,构建智能化绿色化开放动力体系。深入实施智能升级改造行动,培育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引导产业链重点企业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先进工艺、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升级改造,打造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链,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每年打造3—4家自治区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充分发挥银川“工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平台作用,打通从原材料到在制品、生产工艺、销售市场等全过程数据链,实现数据“链动”,每年不少于50家企业接入数据应用。实施绿色改造行动,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鼓励运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提高运行效率和能源效率,逐步建立全流程绿色发展体系,提高产业链绿色化水平。实施重点产业开放发展提升行动,引进对外合作重点项目、企业,畅通产业循环,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展示展销活动,推介产品、拓展市场,开展交流合作。充分重视参与国际国内产业链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进一步提高重点企业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商务局、科技局、自然资源局,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六)引导金融资本高效助力产业发展。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产业链重点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支持。引导各金融机构统筹做好年度支持产业链发展的贷款计划,鼓励对“三新”等优势特色产业企业给予专项信贷额度和中长期贷款支持。将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列入信贷业务优先支持类,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合理确定利率水平。依托行业协会,投融资服务机构搭建产融合作服务平台,建立线上、线下常态化对接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产业的精准性。开展重点产业链上市企业培育计划,加快推动“链主”企业上市,加强精准服务指导,将产业链打造成为上市公司集聚发展高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金融局、国资委)
(七)强化要素保障支持力度。对产业链重点企业实行用地、电力、水资源等各类生产要素倾斜,促进企业人才、资金、创新等优质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统筹引导政策、项目、土地、能耗等各类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链汇聚。在对上争取政策支持、安排市级重大项目和市级专项资金上优先向重点产业链倾斜。依托区内外研究机构和“科创中国”枢纽城市智库力量,分不同产业链组建战略专家咨询团队或研究机构,建立产业人才库、数据库、供需库、信息库等战略基础研究数据库,研究分析国内外经济与产业发展动态趋势,为产业经济、技术发展提供决策咨询。(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局,市工信局、农业农村局、网信局、发改委、水务局、科技局、自然资源局、科协,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国网银川供电公司)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链长+链主”双带动机制。制定“链长制”工作方案,市级领导包抓重点产业链,成立工作专班,加大协调服务力度,重点帮助企业解决好资金、水电、土地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早实施,缩短配套设施建设周期,千方百计促进企业加快生产。强化“链主”企业在稳定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牵引带动作用,发挥供应链“标杆”企业在产业链中补齐关键环节短板、锻造配套重要工序长版、填补所属产业发展空白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推进优势产业强链、新兴产业建链、传统产业延链补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农业农村局、网信局、自然资源局,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二)加强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在产业发展预期引导、共性技术研发、产业服务和政策激励等方面进一步发挥有为政府的职能,通过政策引导、监管约束、公共服务等措施,从更高层面上搭建平台,以“链式服务”疏通供应链堵点、难点。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助力企业拓展供应链、信息链、采购链、服务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多个链条,疏通要素保障桎梏,实现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匹配,助力产业发展克服市场失灵问题。(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局,市发改委、财政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网信局、自然资源局、科技局、金融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统筹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培育等惠企支持政策及奖励对重点企业予以倾斜。支持制造业产业链重点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发挥“银川市工业企业风险补偿基金”撬动作用,引导合作银行优先为产业链重点企业提供低成本信贷资金,对认定的银川市产业链重点企业,优先提供银川市转贷基金转续贷服务。(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工信局、金融局)
附件:1.银川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
2.银川市“3+9+N”产业群链
附件1
银川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
一、工作机制
(1)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深度分析、诊断、提出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强链延链补链的工作建议,研究制定“两图两库”,即产业链招商图谱、数据图谱、重点企业库、重点项目库,实施“挂图作战”和开展产业链数据监测分析。
(2)扶优做强产业链重点企业。建立企业“纾困解难”清单,高效高质解决企业诉求,协调解决共性问题,更好培育壮大一批本地龙头和骨干企业。围绕合作伙伴、工作目标、在建项目等方面协助企业梳理建立工作目标清单,形成一企一策台账,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3)精准实施靶向招商。编制产业链图谱和清单,产业链招商工作计划,瞄准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产业链重点环节和关键项目开展靶向招商。
(4)推动布局和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打破产业与科研之间的壁垒,推动成立专门的产业链专家组、产业发展研究机构、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和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推进产业数据库、供需库、信息库等战略基础设施建设。
(5)强化产业链要素供给支撑。研究梳理产业链发展所需要素,向要素供给部门提出需求建议。优化用电用水用气、财产登记、纳税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以“链式服务”疏通产业链堵点、难点,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和团队做好“引育用管留”各项服务,打造创新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队伍,引导人才充分对接产业链建设,服务产业链发展。
(6)加大区域联动协调力度。发挥政府引导和联动作用,持续做好“闽宁合作”、黄河流域省区协同合作,充分发挥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和中阿能源高峰合作机制等平台作用,提升银川开放能级,带动石嘴山、吴忠等兄弟市区参与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产业错位发展、高效协同,探索建立“市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产业链群共建共享模式。
二、工作要求
1.建立议事协调例会制度。在链长的领导下,各产业链副链长牵头研究协调产业链提升相关工作,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协调解决链主企业和产业链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2.构建产业链支撑服务体系。副链长会同工作专班相关单位,整合专家服务团、支撑机构、智库单位、园区等资源和力量,建立日常支撑服务机制,抓好推进落实。
3.研究落实产业链支持政策。副链长会同工作专班相关单位,研究制定和提出支持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措施,针对产业链发展中的重大困难问题,协调相关部门集中资源力量突破,精准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附件2
银川市“3+9+N”产业群链
按照自治区实施产业体系提质升级行动和重点建设“七大产业基地”、打造“十条产业链”的总体部署,为进一步发挥银川市“头雁”作用,在产业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发挥首府示范引领、服务保障、辐射带动“三个作用”,提出以下“3+9+N”产业群链。
一、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
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聚焦光伏硅、半导体材料、工业蓝宝石、电子陶瓷、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领域,加快突破大规模、低成本、高质量的制备技术,探索发展新材料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产业链向高端、高聚集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打造中国新硅都、智能终端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
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围绕“光伏+”发电、风光互补发电、老旧风电场“以大代小”更新改造、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应用四种示范模式,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做大高效晶硅电池、新型电池产业化规模,谋划包括储能产业上游原材料和基础设备部件生产、中游技术系统集成、下游市场应用及回收再利用在内的完整储能产业链架构,开展储能先进技术商业化应用和规模化推广,打造新型电池制造基地。
新食品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葡萄酒和食品饮料产业,葡萄酒产业突出加强全产业链技术标准引领,创新“特色酒庄+全球营销”模式,探索本土品牌成长激励机制,推动区域公共品牌成为世界知名品牌,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让“当惊世界殊”目标率先在银川实现。食品饮料产业围绕高端奶、枸杞饮品、果蔬等特色优势产品,突出强化龙头培育、品牌经营、利益联结、精深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提高产业集中度,建成高端奶产业基地,打造西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食品饮料产业集群。
二、9大重点产业链
1.光伏产业链。鼓励现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挖掘提高产能,适当扩大硅棒生产规模,大幅提高切片产能,重点引进电池片和组件头部企业,突破电池片短板,全力补齐组件缺项,形成单晶硅棒—切片—电池—组件—光伏电站及光伏装备制造、石英坩埚、炭炭、串焊机、支架等配套齐全的全产业链。攻关新一代高品质、大尺寸生产技术、电池技术和先进组件技术,打造行业领先产品。到2025年,光伏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培育1—2个年产值200亿元以上“链主”企业和6—8个10亿级以上配套企业,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产业话语权的光伏产业集群,打造中国新硅都。
2.电池产业链。把握绿色发展机遇,统筹谋划电池产业链集群发展。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紧盯国内外锂电池领域最前沿发展方向,就中试平台建设、项目孵化、科技成果转化,提前谋划布局,加强产业协作。支持园区锚定相关领域的国内头部企业,重点引进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芯、逆变器、电池模组和电池封装生产制造企业,打造三元前驱体等原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液—动力或储能锂电池制造—废旧电池回收产业链条。力争到2025年,电池产业链产值突破1500亿元,培育1个200亿元以上的“链主”企业和3—4个10亿级配套企业,建成稳步发展壮大、创新力量相对集中的千亿级新型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3.智能终端材料和半导体材料产业链。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应用,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布局,引进电子信息上游材料和装备配套、中游器件设计和制造、下游封装测试和应用等产业项目落地。推动智能终端产业龙头企业向切、磨、抛深加工产业链布局,降低加工成本,加快向下游LED衬底材料、航天航空等智能终端延伸。不断完善半导体材料产业链条,向大功率器件、封装测试等后端延伸,发展芯片刻蚀、硅部件等配套产业,开发存储器、处理器配套关键部件,在细分领域打造“单项冠军”。到2025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培育1—2个产值超过50亿元的“链主”企业,建成西部地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智能终端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
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聚焦智能铸造、数控机床、精密轴承、仪器仪表、新能源装备、金属制品制造等领域,加速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集聚区,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到2025年,银川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规上企业达到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以上。初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强、配套供应优、支撑体系全,有较强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将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为银川市产业发展新动能,西北地区智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承载区。
5.乳制品产业链。聚焦乳制品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发展低温乳、发酵乳、婴幼儿(老年)配方奶粉及奶酪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乳蛋白、益生元、乳糖等功能性乳品基料,强化延伸产品价值链,推动奶产业全产业链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引进国内外印刷包装、辅料耗材、生产设备等厂商来银集聚发展,推动形成产业链闭环。支持区内外有研发能力机构及企业进行揭榜挂帅攻关,突破延长奶牛产奶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源头降低产品成本。力争到2025年,乳制品制造产业链产值突破250亿元,培育1个产值超过30亿元的“链主”企业,3—4个5亿级配套企业。
6.葡萄酒产业链。围绕葡萄酒酿造,建设葡萄酒产业配套服务基地,延伸配套酒具、酒瓶、橡木桶及葡萄残渣加工利用等产业。高标准推进优质葡萄园建设、改造和提升,扩大上游原材料供应规模;延伸葡萄酒下游产业,增加葡萄酒下脚料深加工领域的应用,构建葡萄酒废料高值化利用的价值链。加强酿造、储藏等关键技术攻关和研究成果转化推广,筑牢国内干白、干红两大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地位。研发创新无醇、低醇葡萄酒等新产品,推进酒庄品牌、产品品牌和产区品牌协同打造,推动产业高端化升级,不断提高国内知名度。到2025年,力争年酿造优质葡萄酒0.86亿瓶以上,酿造产值达120亿元以上。
7.枸杞深加工产业链。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在枸杞药品、饮品、保健品、化妆品、特膳食品、特医食品等领域强力攻关,提高附加值,拉长技术链。加快枸杞新型保鲜、干燥、果叶茎籽全利用等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及应用推广,不断提高深加工系列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向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饮品等多领域拓展,延伸价值链,筑牢宁夏枸杞在国内外的标杆和领军地位。到2025年,力争枸杞深加工产值超过40亿元,培育1个产值超过10亿元的“链主”企业,5—7个3亿级配套企业。
8.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发展化学药品原料药及其制剂制造和中药材加工,推动原料药制造优势向更高附加值的制剂和成药产品转化;支持生物发酵走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优化升级路子,不断增强研发能力提升竞争力;推动以医疗器械、检测认证的康养旅游全产业链条,助推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通过鼓励重点企业提升生产工艺、生产加工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水平,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医疗”仪器设备开发及产业化,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培育1个产值超过50亿元的“链主”企业,3—4个3亿级配套企业。
9.现代纺织产业链。重振羊绒纺织产业,升级棉麻纺织产业,壮大化纤制造产业,推动服装制造向“设计、制造、品牌”方向转型升级,推进化工与纺织用化纤原料的上下承接,加快氨纶、芳纶、聚酯纤维和聚酯酰胺等复合型差别化纤维的开发和产业化,带动纺织产业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现代纺织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培育1个产值超过10亿元的“链主”企业,2—3个亿元以上配套企业。
三、N个未来布局发展的新兴产业
大力支持已初具集聚规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备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着力培育金刚石、碳纳米管、生命健康、生物技术、氢能、量子通信、新型显示、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