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市政府(办)文件>银政办发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5810C/2024-00240 效力状态:有效
发布机构: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2024-05-31
责任部门: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日期:2024-06-04
名 称: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
关于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关于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5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强国的决策部署,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质量强区建设的工作要求,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根据《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强区建设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到2025年,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4%,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和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持续增强,特色区域品牌建设取得更大进展,质量监管体系更加科学高效。到2027年,质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质量发展优势充分彰显,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二、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聚焦产品质量,优化质量供给品质提升

1.加快制造业产品质量提升。聚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建设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产业集群,培育光伏、电池、智能终端和半导体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乳制品、葡萄酒、枸杞等产业链,开展工业品质量提升行动,着力打造“三都五基地”。在光伏、工业蓝宝石、新能源电池、硅材料等领域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在光伏电池、风机、氢能、储能等领域推动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提档、算力产业提级、数实融合提效,培育“东数西算”典型应用场景。做优做强高端奶产业、优质葡萄酒、枸杞精深加工等领域产业集群。(各单位具体职责分工见附表,各项任务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单列,下同)

2.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围绕“六特”产业和各地特色,健全完善农业全产业标准体系,打造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品牌和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快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农业建设。扎实开展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专项行动。

3.保障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坚持“四个最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持续巩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科学监管水平。持续推进“阳光药店”工程,依法打击销售使用假劣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疫苗质量监管,建立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共享机制。

4.推进消费品质量提升。持续推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优质消费品供给。加强燃气灶具、家用电器、家具及建筑装修材料、服装等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老幼残孕等特殊群体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加强质量管理,促进建设工程品质升级

5.加强工程质量保障。突出建设单位首要责任。推进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招标采购全过程电子化,加快智慧工地数字化建设。探索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创新,推广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完善工程质量保修机制。构建建筑施工质量全链条监管体系。

6.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水平。加快新型建材研发应用,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助推传统建材质量升级。落实建材生产和供应单位终身责任。加强建材质量监管,开展重点领域建材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推进关键建材全过程质量管理。

7.强化银川建造品质升级。构建现代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工程设计审查、验收和备案等环节管理。引导企业建设高品质工程,推动建设一批绿色、装配式、低能耗建筑等试点示范项目,打造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鼓励企业参加各级优质工程认定活动。

(三)创造良好环境,扩大优质服务有效供给

8.推动生产服务专业化高端化。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建设“两地五中心”。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推动建设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加强工业互联网服务能力建设,培育引进一批先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科技、绿色、供应链金融,建设区域科技和金融中心。做大做强产业会展品牌,大力引进总部企业,推动建设区域总部会展中心。

9.促进生活服务品质化精细化。建设一批集特色田园文旅综合体,大力推进全国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建设。坚持餐饮业特色化发展,推进完善家政服务行业标准,加快培育健康养老领域新业态。支持举办马拉松等体育赛事活动。强化商业网点多业态融合布局。

10.实现公共服务便利化规范化。着力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建设区域创新创业新高地。扩大优质教育文化供给,加快建设区域文化教育中心。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区域医疗健康中心。保障城市燃气水暖安全供应,加大公园绿地、健身场地、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公交出行服务水平。增强突发事件预警响应能力。

(四)强化技术攻关,提升企业质量竞争力

11.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型企业“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梯次孵化培育机制。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支持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实施质量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培育提升一批国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

12.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实施以质取胜的发展战略,引导企业采用卓越绩效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加强质量标杆经验交流推广。落实“质量安全总监”“质量安全员”等制度。

(五)突出区域特点,加大品牌体系建设力度

13.做好品牌发展顶层设计。建立由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品牌建设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创建品牌的内生动力,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强化品牌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

14.培育特色产业优势品牌。优化农业品牌,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发展制造业品牌,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制造业集群品牌效应。做强服务业品牌,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强化餐饮、家政品牌建设。扩大特色区域公用品牌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影响力。加强对各级政府质量奖培育力度。

(六)夯实技术基础,提高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15.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打造一批标准化示范工程。鼓励引导认证机构在特色优势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领域开展认证服务。

16.完善质量基础设施管理。加强制造、销售和使用环节计量器具监管,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行为。积极推进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参与节能、绿色、有机等产品认证。加强对认证、检验检测环节监管。

17.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深化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全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广泛运用,实现数据、仪器、设备等开放共享。推动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为产业园区、产业链升级提供优质服务。

(七)提升监管效能,推进质量治理体系现代化

18.健全质量政策制度。健全完善政府质量激励制度,将质量政策与产业、财政、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政策统筹结合。鼓励企业争创政府质量奖等各级各类质量奖项。

19.创新质量监管机制。健全完善“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机制。强化信用监管,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

20.壮大质量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培育一批崇尚质量、重视质量的企业家。落实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完善质量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培训和职称制度。

21.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强化基层治理、企业主责和行业自律。深入开展“质量月”等活动,曝光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典型案例,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的浓厚氛围。

三、组织保障

加强党对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市质量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各成员单位协同发力,整体有序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将质量强市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质量工作资金保障,严格落实中央质量督察工作要求,形成有效的质量督导和整改落实工作机制。

附件:1.《关于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2024年工作任务清单

      2.《关于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2025年工作任务清单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