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长者版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市政府(办)文件>银政发

索 引 号:11640100010085810C/2023-00110 效力状态:有效
发布机构: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2023-03-24
责任部门: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23-03-24
名 称: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银川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银川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银川市人民政府
2023年3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银川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区市党委经济工作会议、“两会”工作安排,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主要目标

202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全面落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精神,以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为牵引,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和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中走在前、作表率,努力在创新发展、生态建设、基层治理、城乡融合上示范引领,奋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新局面。

202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为(详见附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5%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节能降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重点任务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推动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全力打造“两都五基地”。制定“两都五基地”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实施中环50GW太阳能级单晶硅、乳业产业园、图兰朵葡萄酒小镇等56个产业链重点项目,力推“三新”产业产值达到1260亿元。实施链式发展提升行动,建立“包抓+链长”双带动机制,新培育“链主”企业2家,供应链标杆企业5家以上。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开展园区闲置土地、厂房盘活利用专项行动,推动工业类园区用地产出强度增长8%以上。实施大企业培育、中小企业跃升、小微企业入规计划,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30家。二是提质扩容现代服务业。持续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等服务业态,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托管等农业服务业,全力创建全国综合货运枢纽城市;进一步提升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业态品质和层次,新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2个。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和会展经济,办好中阿博览会、中国(宁夏)国家葡萄酒博览会、智慧城市峰会等重大节会,年内引进分支机构总部、区域总部10家。持续打造“爱上银川·四季可游”旅游品牌,力争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均增长15%以上。三是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推进实施数字赋能计划,优化“工业大脑”二期建设,力争全市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3%,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4%,培育“上云上平台”企业8家,年内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家(个)。做大做强数字信息产业,加快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大数据产业试点示范,开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梯队企业培育行动,年内新增规上企业2家、梯队企业5家。做长数据中心产业链,加快推进宁夏建材、宁夏电信等数据中心以及“东数西算”银川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建设。数字经济总量达到800亿元。

(二)坚定贯彻扩大内需战略,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制定出台《银川市支持产业项目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力促产业项目占比达到40%以上,以投资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继续开展“五比”活动,全面实施专班服务、领导包抓等工作机制,确保年度谋划储备项目规模达到1100亿元以上,全年实施重大项目50个,项目开工率达到98%以上,完成投资950亿元以上。积极向上争取专项债等各类项目建设资金,确保“四争”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0%以上。二是持续推动消费恢复。做优做特夜间经济、周末经济、首店经济、网红经济等业态,优化提升漫葡小镇等夜间经济聚集区,引进知名品牌首店20家以上,培育打造一批网红打卡点。加快发展沉浸式、体验式消费新模式,提质扩容新型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组织开展欢乐购物季等消费促进活动,推动阅彩城中街、怀远红酒街等特色商业街区改造升级。积极开展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培育打造一批方便居民生活的完整社区。三是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建立“1张地图”和“N个清单”招商模式,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及大数据+产业精准招商,力争年内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分别达到60%和10%以上,“三新”产业项目占比达到55%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750亿元以上。深化闽宁、苏银等区域合作机制,聚焦长三角、京津冀等重要区域,布局建立厦门、宁波等招商联络点,增强招商工作精准度和实效性。

(三)着力强化科教资源支撑,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大教育资源供给,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42所,新增学位2万个以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落实“双减”政策,探索多校划片入学,深化集团化办学,力促灵武市创建成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8%。实施普通高中“双新”国家级示范区三年建设规划,确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6%。加快提升职业教育,力争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新培育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200名。二是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紧紧围绕创新引领示范市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重大关键技术科技攻关项目10个,力争有研发活动规上企业占比突破5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着力构建创新平台体系,组建光伏材料、半导体硅等创新联合体5个,打造新材料中试基地等公共支撑平台30家以上。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年内落地转化项目30个。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财政科技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全社会R&D强度达到2.1%。三是强化人才支撑作用。实施宁籍学子“引凤归巢”行动,吸引宁籍学子回乡创新创业。谋划开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吸引国内顶尖人才来银创新创业。支持鼓励发展各类人才平台,积极探索建立“商业模式+应用场景+资本支持”发展路径。加快打造银川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城,实行“人才专员制”,建立市、县、用人单位三级高层次人才专员服务机制,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500名。

(四)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持续优化城乡融合空间布局。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确保监测对象风险消除占比保持在60%以上。持续提升移民致富能力,打造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18个,力争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开展乡村振兴“一村一年一事”行动,打造乡村产业融合示范园10个。加快发展“六特”产业,新增高标准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万亩,奶牛存栏达27万头、生鲜乳产量达89万吨,瓜菜面积稳定在60万亩,做大牛奶、葡萄酒、肉牛肉羊、蔬菜瓜果等特色产业规模,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以上,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全产业链标准生产示范基地3个。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打造人居环境整治样板村12个,争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2个。二是完善提升城市功能。继续推进交通疏堵“6+N”工程,实施正源街、贺兰山路主干道路功能优化提升工程,打通断头路28条,新增公共停车位5000个。实施园林绿化“增绿”行动,新建小微公园8个、景观林带5条、慢行绿道11条,精准实施绿地补白10万平方米。实施银川水厂、贺兰山水厂改扩建及配套管网工程,推进供水管网入沈阳路地下综合管廊,实现城市供水大循环。持续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争取获批国家千兆城市。三是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打造城市更新示范片区2个、特色街区9个,改造老旧小区75个,打造更新燃气管道40公里、供热管网设施100万平米。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造金凤区中部、西夏区南部示范片区2个,实施雨污分流改造36处,内涝积水区域整治比例达到80%以上。

(五)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稳步推进“双碳”工作,培育自治区级及以上绿色工厂2个,创建节水型企业4家以上,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1%以上。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年内六大高耗能行业比重力争下降1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量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启动清洁取暖全覆盖“1+N”工程,完成热源清洁化改造150万平方米。创建国家绿色出行城市,加快推进绿色交通一体化等项目,年内更新新能源公交车600辆,建成公交充电桩500个以上。二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臭氧污染精准化治理,力争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4%以上;开展入黄河排污口监测溯源和排查整治,持续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全面推开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建设,启动第二第四污水厂片区再生水河湖生态利用工程等项目;持续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实施危废三年整治行动,危废安全处置率达到100%。三是提升生态系统治理水平。全面启动贺兰山东麓银川段防洪工程,加快实施黄河银川段河道治理工程,切实提高贺兰山东麓防洪和黄河大保护水平。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典农河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工程等项目25个,完成营造林7.6万亩、森林抚育6.4万亩、天然林保护1.5万亩、矿山生态修复3000亩。精心筹办第二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增长动力。一是加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规范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管理和差异化考核,大力推进人才服务公司等企业混改试点。加快“六权改革”步伐,推动市县两级国有建设用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开展兴庆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和灵武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实施“以林养林”,推动山林权应登尽登;开展多形式水权交易,探索打通再生水—黄河水—产业用水权置换新通道;建立历史碳排放数据库,力争在碳金融领域取得突破;稳妥确定用能权指标,探索开展综合能源消费量交易。持续深化财政金融、医疗卫生、综合执法等领域改革。二是着力拓展对外开放载体。常态化运营“一单制”公铁海联运,对接畅通中亚、西亚、欧洲等开放通道。主动加强与重庆、钦州港等地联系,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启动建设牛羊肉国家储备中心,谋划推动城郊大仓基地项目。积极推动银川综保区争创国家外向型产业贸易投资提质增效示范项目,提升外贸集聚能力。努力提升跨境电商能级,着力推动跨境电商垂直平台和海外仓建设。提升全国综合交通枢纽能力,全面启动河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包银高铁和银太高铁建设。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三是全力提升营商环境水平。持续深化“证照分离”、一业一证等改革,不断提高企业开办便利度。重点推进“一网通办”“告知承诺”“跨省通办”改革,探索企业开办等13项“一件事一次办”试点落地,打造“无差别不求人”的办事环境。做好企业准入准营注销审批,深化商事许可告知承诺,企业开办网办率提升至95%以上,全市市场主体保有量增长10%以上。

(七)持续改善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一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坚持就业优先导向,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基层就业创业服务站、创业孵化基地等就业服务平台,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3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4万人以上。积极开展“订单式”就业培训,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以及多渠道灵活就业,年内发放创业贷款3.3亿元以上,创业带动就业3000人。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作用,年内安置23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二是增强普惠性公共服务。深入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成立市级医疗专科联盟4个,争创自治区级医疗中心1-2个,推动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建成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加快建设国家中西医结合区域医疗中心。聚焦“一老一小”,试点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加快推动托幼一体化,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托位1000个。深入推进“四送六进·文化惠民”工程,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000场次以上。办好银川马拉松、全国登山健身大会等精品赛事活动,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三是健全多维度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强化低收入人群动态监测预警,为全市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中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购买困难群众救助保险。组织实施“6助+N”养老照护服务项目,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等服务。加强妇女儿童、未成年人关心关爱和权益保护。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3700套,新建续建棚改项目6处。

(八)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全力筑牢社会稳定基层基础。一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严控经济金融领域风险,统筹做好到期政府债务化解,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及金融乱象,妥善推进处置国企债务,坚决确保不发生系统风险;全力做好能源保供,强化煤炭、电力、天然气动态监测,加快推进优质煤产能释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稳定在121万亩、69万吨以上,奋力夺取粮食大丰收。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试行二手房“带押过户”、“交房即交证”、现房销售试点等创新机制,持续跟进“保交楼”和“烂尾工程”化解工作。二是提升公共安全水平。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围绕自治区打造安全生产最严省区目标,确保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内。健全完善四级应急指挥体系,加快“应急大脑”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控动态管理机制,加快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扎实做好重点节日和重大活动安全保障工作。三是强化社会治理能力。持续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多跨协同、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严格落实“两排查一分析”长效机制,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建设,深化“金牌调解员”品牌建设。深化重复信访集中治理和信访积案化解,深入推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创建,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力打好反诈攻坚战。深化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附件:银川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表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