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1月16日在灵武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马自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复杂局面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在自治区、银川市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基本完成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全国综合实力百强跃升至第83位,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32位、工业百强59位。
一年来,我们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顶住压力调结构、换动能,产业转型步伐持续加快。以项目建设助推经济企稳回暖,全年120个项目全部开工、82个项目建成投产,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8亿元,上争各类资金24.9亿元。出台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意见,设立4000万元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小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53家。全社会研发投入8412万元、同比增长37%。我市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90位。主动破题、提档转型,编制完成现代纺织、循环经济、粮食加工、现代农业、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规划。银川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腾笼换鸟盘活园区闲置厂房7万平米,西部皮草、亿美生物等被认定为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再生资源实体企业发展,再生资源集散基地、晨宏20万吨再生铅综合利用等项目开工建设,云耀10万吨再生铜、众源3万吨铝合金型材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循环经济产业重新洗牌、优势再现。规划建设马家滩新材料、白土岗草畜产业、石沟驿新型环保建材、新华桥粮食加工、临河清洁煤配送五个产业集中区,德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项目落地建设,工业经济断崖式下滑形势扭转。现代农业“五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建成“五优”水稻及蔬菜基地2.4万亩,沙坝头村、西渠村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长枣交易市场建成,灵武长枣品牌价值达19.5亿元,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出台养殖业发展扶持政策,灵武养殖基地异军突起,农垦集团贺兰山奶业等55家养殖企业抱团入驻、35家建成投产,蒙牛西北奶业全产业链百亿产业集群项目成功落地,宁夏首个进口种畜隔离场投入运行。兴唐大米荣获国际大米节银奖,昊王米业、金双禾公司入选首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大地粮油、伊宁香荣获自治区“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夏能西甜瓜等12个品牌入选“宁夏优品”名单,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荣获第二批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运动休闲+文化旅游+经贸合作”模式不断深化,古灵州文化旅游美食城等项目加快推进,西夏瓷窖遗址恢复工程顺利完工,恐龙化石遗址公园对外运营,黄河金岸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旅游接待人数2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5亿元。“灵州之夏、欢乐购物季”、秋季商贸周等活动聚集人气商气,印象灵州商业圈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新场所。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持续推进,电商交易额达3.7亿元,灵农畜牧、西部皮草获评首批“宁夏老字号”,宁羴源公司荣获“宁夏电商明星企业”。灵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点发力的框架布局基本建立,产业优势得以重构。
一年来,我们坚持树立底线思维,迎难向前、综合施策,三大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按照“保产业、防风险、维稳定”总体要求、“瘦身压产、降债造血、优化重整”的思路,中银绒业成功引进浙江新澳战略投资伙伴,荣昌、嘉源绒业司法重整稳步推进,羊绒企业破产重整取得重大进展。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严格政府类投资项目审批管理,偿还各类企业欠账4亿元,系统内法定债务余额低于自治区下达限额。加大民营企业扶持力度,兑现产业政策奖补资金5275万元,提供担保贷款3.2亿元。援企稳岗、电价下调、融资担保、创业贷款等政策措施综合发力,累计减税降费1.96亿元。出台脱贫富民扶持政策,移民“3+1”产业发展模式显效发力,建设产业扶贫示范村4个,建成扶贫车间(基地)17个,新建的435栋日光温室分配到户。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村级文化活动室投入运行,饮水、教育、社保、住房、医疗保障率均达100%,新建27公里泾西路成为脱贫致富的“小康路”。14个贫困村“积分超市”建成运行,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838万元,7000余人转移就业,3个生态移民村脱贫出列,310户102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33%,银川市扶贫产业观摩会在我市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213家,实现年度动态清零。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36个问题整治销号,完成阶段性任务,再生园区占用白芨滩自然保护区整治效果得到好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1%,居银川市第一位。河湖长制全面落实,累计完成农村卫生改厕2.4万户,12个水质在线监测点建成并与“智慧环保”联网,城市污水处理厂及东沟人工湿地实现社会化运营,第四季度东沟入黄口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建设农业“三减”示范基地3万亩,完成“三减”任务,新增营造林7.4万亩。全面完成河滩地退出收回及大棚房整治,防沙治沙博物馆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天蓝、地绿、水清”成为灵武靓丽名片。
一年来,我们坚持建设管理并重,功能品质提升并举,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加速融入银川都市圈,银西高铁灵武段竣工通车,高铁站前广场、灵胡路、灵白路北段拓宽改造基本完工。枣博园一期景观改造、古城遗址恢复、“三纵四横”特色街区改造和楼体亮化等项目全面完成。召开创城万人誓师大会,创城及城市提升十大惠民工程、居民小区十个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城区垃圾分类处理全面启动,9条道路雨污分流完成改造,10.4公里健身步道建成投用,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雨天积水、路面破损、停车难等一批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闹心事有效解决,自治区文明城市创建通过复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进展顺利。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村庄21个,拆除违建8.6万平米,维修乡村道路45条,补植补绿130万株。实施城乡、县际公交惠民工程,70个行政村全部通公交。白土岗乡荣获国家级卫生乡镇,临河镇、东塔镇园艺村分获自治区文明乡镇、文明村,二道沟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银川市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观摩会在我市召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土地流转率达56%。“聚力工程”担保基金创新运行,惠及群众5000余户,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75万元,典型经验被中央媒体宣传报道。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灵武农场社会职能移交工作被国家六部委“回头看”工作组作为典型经验予以推介。城乡面貌大幅改善,城门楼唤起了灵武儿女古城记忆,“千年古县”韵味更加浓厚,我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列全国百强第93位。
一年来,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连续4年市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干成了一些大事,解决了许多难事。14件民生实事高效办结,为7.7万外出务工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追缴清欠农民工工资1613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4340人,实现户均至少一人就业。退役军人安置工作走在全区前列。九小、十小及职教中心迁建全面完工,本科上线率提高到64%,创历史新高。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22所,灵武一中足球队斩获全国校园足球联赛西北赛区冠军。综合医改持续深化,医用耗材实现精细化管理、集约化运营,镇河塔等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运行,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连通银川“在线互联网门诊”,县域内就诊率达91%以上。第二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机构实现社会化运营,全年发放城乡养老待遇及各类救助资金1.9亿元,支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基金2.26亿元。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新(改)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个,“三馆七站”免费开放,接待群众29.8万人次。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异彩纷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一批道德模范、先进典型引领社会新风尚。治沙英雄王有德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和“最美奋斗者”称号,先进事迹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村支部书记优秀代表朱秀娟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先进个人”,基层普法宣传员赵桂珍荣获“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称号。法院、人武部、梧桐树乡、郝家桥回小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杨小明、苏金燕分获“自治区道德模范”“宁夏好人”,我市位列全国小康城市百强第97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富有成效,荣获自治区食品安全示范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战果,成功破获“1.28”涉黑案件、“1.23”等涉恶案件,16个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禁毒工作受到公安部通报表扬,荣获“自治区禁毒示范市”。妥善处置“1.07”圆疙瘩湖山沙梁渗透泄漏事件,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均在控制范围内,蝉联“自治区平安县”。金融、税务、邮政、保险、电力、通信及住房公积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儿童、老龄、工青妇、残联、工商联、外事、档案等事业有了新进步,科学普及、国防教育、人民防空、防震减灾、气象预报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我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改进作风、提升效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贯彻中央、自治区、银川市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工作部署,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提请市委审议重大事项58项、专题报告54次,人大审议事项15项,9件人大议案、33件代表建议、67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坚决用制度管人管事,政府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运行更加规范高效。部门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证照分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等改革稳步推进,150项事项实现“一枚印章审批”,892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可不见面率达80%以上。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各级巡视巡察反馈问题、“电视问政”曝光问题整改坚决有力,全年会议、普发文件数量均同比减少40%以上。全面开展“政府开放日”活动,“一村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畅通12345便民服务热线通道,主动公开政务信息2.2万条,政府公信力、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的一年,我们旗帜鲜明讲政治、一心一意抓落实,经历了多重困难挑战考验,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广大干部群众砥砺奋进、顽强拼搏,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魄力和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精神,在探索实践中创造了“灵武经验”,在攻坚克难中锤炼了“灵武意志”,在担当尽责中展现了“灵武作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得益于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更凝聚着全市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为灵武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还不深入,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思想境界、行为习惯与“一高三化”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重大项目接续储备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收支压力依然较大,城乡居民增收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任务依然繁重,城乡宜居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短板弱项。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根据市委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遵照自治区、银川市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一高三化”目标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牢牢抓住“三个着力”重点,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持续实施三大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守好“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脱旧向新、守正创新,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做好表率,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7.5%。主要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确定这个目标,落实了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了高质量发展导向,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全面发展、全面小康的要求。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既定目标难度不小,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抓好发展第一要务。按照“一高三化”目标要求,重新审视市情,坚定发展信心。要看到羊绒、再生资源产业经历转型阵痛将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崛起之势,要把握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加快推动银川都市圈融合发展带来的绝佳机遇,以开放的胸怀、崭新的姿态,树立区域一体化发展思想,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让灵武在推动与宁东融合发展、银川都市圈区域互联互通、建设宁夏东部生态屏障上发挥重要作用,构建灵武发展新优势,努力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赢得先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紧扣目标补齐短板。把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重中之重,以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盯住短板弱项想办法、增措施、集中攻坚,坚决啃下硬骨头;围绕优势强项固根基、提质量,开创工作新局面,确保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在前列做好表率。发扬创新精神,破除一些长期困扰的瓶颈制约,以创新拓空间、增动能;发扬斗争精神,不畏风险、不畏艰难,把握主动权、下好先手棋,坚决守好“三条生命线”;发扬奋斗精神,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让“实干兴灵”成为时代强音,凝聚起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的强大合力,在推动灵武高质量发展中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
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全力推进产业转型,让创新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
围绕五大产业、现代农业“五大基地”和“五个产业集中区”,结构再优化、方式再转变、动能再转换,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特色产业“优势再放大”、数字经济“领航新赛道”,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加快创新能力提升。积极融入沿黄科技创新改革实验区建设,深化“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建创新平台。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周末工程师”“假日专家”“候鸟式专家”等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充实壮大高层次人才技术创新联盟和专家服务团。用好本土人才,培育技能人才,引进实用性人才,设立灵武籍在外人才、高校优秀学子、曾在灵武任(挂)职人员信息库,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聚集。开展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持续推进灵恒再制造研究院运行,建成昊王米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力争年内创建自治区级创新平台2个,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科技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37%。
加快制造业发展。挖掘潜力、再造优势,着力打造羊绒、循环经济、临港乳制品加工、马家滩工业四个百亿产业集群,打好工业经济翻身仗。加快银川高新区“一区多园”整合发展,抓好主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盘活园区闲置、低效用地、空置厂房要达到30%,全面清除“僵尸”企业。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分析,严格落实市级领导包抓重点企业机制,加大各项政策奖补扶持力度,积极化解中小企业欠款,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加快羊绒产业风险化解,推动运行产业发展基金,力促重点企业全面恢复生产、焕发生机,全面完成三大集团清算重整。精准对接引进江浙地区优质关联项目和战略合作伙伴,开展实质性运作,推动羊绒产业及产品高端化、品牌化发展,重夺“中国精品羊绒产业名城”品牌优势。加快再生资源产业提档升级,发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品牌效应,按照工艺、设备、管理“三个一流”和亩均投资、产值、贡献“三个最大”要求,完成三大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在有色金属回收利用、废旧物资分拣拆解交易、绿色建材、再生资源精深加工等领域集中发力,力促中再资源40万吨废钢、凯田10万吨废旧轮胎综合利用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再生资源集散基地、晨宏20万吨再生铅综合利用等项目建成投产,实现再生资源产业浴火重生。加快建设临港产业园蒙牛百亿产业集群及配套产业项目,打造全国一流优质奶源生产加工基地。以新材料、精细化工为重点,配套服务宁东基地,建设马家滩工业集中区;以食品加工、农业休闲观光为重点,建设新华桥粮食加工集中区;以煤炭储运、物流服务为重点,建设临河清洁煤配送集中区;以粉煤灰加工利用、固废处理为重点,建设石沟驿新型环保建材集中区;以发展现代养殖及肉食品加工为重点,建设灵武草畜产业发展集中区,力促庆达、巨盛源清洁煤配送等项目落地,加快建设普道危险废物安全处置、青圣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等项目,确保三正世通大口径PE管材、杰瑞邦达6.5万吨油泥及废污油综合利用等项目建成投产,使“五个产业集中区”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加快高效种养业发展。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五大基地”,把灵武农业的传统特色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效益。坚持质量兴农,建立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实施灵武长枣品质提升项目,建设长枣品种繁育基地300亩、长枣标准化示范基地3万亩,设施长枣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同步推进鲜枣提质和深加工。全面落实养殖业发展扶持政策,高标准建成奶牛养殖场15家,肉牛、肉羊、生猪养殖场14家,建设畜禽养殖研发中心、高产奶牛繁育中心,搭建畜禽养殖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绿色兴农,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完成25个养殖场及有机肥厂配套设施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围绕田园风光、垂钓采摘、民俗展示、康养运动,建设10个田园综合体、20个特色种植产业园。坚持品牌强农,创建绿色高质高效技术融合示范点10个,建设优质粮食、蔬菜“五优基地”3万亩,发展订单生产8万亩、露地瓜菜1.5万亩。建立农业经济指标动态监测机制,抓好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提升“灵武长枣”“莎妃蜜瓜”“尚品上滩”等品牌影响力、竞争力,打造自治区设施农业强县、优质果品基地和供外蔬菜核心区,让农民群众在发展中分享更多收益。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深挖“千年古县”历史文脉,用好“亚洲都市景观奖”品牌,精心打造逛古城、赏滨河、观沙漠、游乡村、品人文“一城四线”精品旅游线路,完善景区公共基础设施,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整合二道沟、滨河公园、西夏瓷窑、上桥村民俗观光、马鞍山生态采摘等资源,打造临河民俗文化旅游小镇;依托沿黄生态景观、溪上青青草、青马车寨农业综合体,打造新华桥黄河农旅产业特色小镇。启动红山堡、明长城、石沟驿古城、白土岗烽火墩等文物遗迹保护修缮工程,加快飞行越野基地、灵州府影视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水洞沟申报国家文化地标。依托河东机场、银西高铁等交通枢纽平台,开展全方位宣传营销,讲好“灵武故事”,力争全年接待游客260万人次,旅游综合性收入超过3亿元。围绕繁荣商贸流通业,招引一批、规划建设一批商贸项目,扶持一批商贸企业,组建一批商贸综合体,启动开展一批商贸活动,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实施古灵州文化旅游美食城、大唐商业街二期、花雨湖滨商业街等提升改造,建成劳务移民夜市和居民观光夜市。加快发展农村电商。举办黄河金岸文化旅游节、“庆丰收、迎小康”农民丰收节、欢乐购物季、消费促进月、文化商贸周等系列活动,让广大群众愿意消费、放心消费。
加快互联网数字经济发展。围绕政府信息化、工业自动化、城市智慧化、生活智能化,出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积极引进互联网平台企业,建设互联网数字经济创业基地。推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旅游金融、人力资源等领域深度融合,搭建服务平台,鼓励支持工业企业运用人工智能建立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构建涵盖物业、家政、养老等领域的智慧民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实现3A级以上景区无线网络、智能导游、信息服务等功能全覆盖。积极与蚂蚁金服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做大做强“聚力工程”等担保基金,创新建立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新模式,提高金融服务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效率和水平。
二、致力推进要素聚集,让开放发展的活力充分释放
认真落实“城市国际化”要求,打好“开放”牌,以开放促思想解放、促人才引进、促创新驱动、促产业转型、促动能转换、促环境优化、促投资建设,走“开放兴灵”之路,打造具有一定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构建区域竞争新优势。树立“区域一体化”发展思想,主动靠前服务,形成与综合保税区、苏银产业园、宁东基地、宁煤集团、河东机场、灵武农场优势互补、协调融合的一体发展格局。加强与宁东基地上下游贯通,在延链补链上做文章,进一步提高生活配套服务水平,在推进与宁东联动融合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立足盐池-宁东-灵武-吴忠-永宁区位,在推动互联互通上发挥重要作用,实施华电向银川集中供热技改(二期)、城乡东线供水、国道307东段拓宽三期等工程,新购置新能源公交车30辆,开通灵武至宁东、河东机场公交线路。推进与银川在医疗、教育、养老、城市管理等方面同城一体发展,提升在银川都市圈中的区域发展竞争力。让我们以开放的胸怀,促进灵武融合发展、协调发展迈上新征程!
狠抓精准有效投资。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稳增长必须稳投资的理念,确保投资平稳运行。坚持高水平谋划项目,按照“一高三化”目标要求,围绕“五大产业十个领域”,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精心谋划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转型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形成梯次推进、接续跟进的项目建设格局,确保持续投资有抓手、长远发展有后劲。坚持高效率推进项目,落实好“五个一”项目工作机制和“三倒六早”工作法,抓手续办理、抓项目调度、抓服务保障、抓稽查督查,确保一季度60%以上的项目开工,二季度所有项目全部开工。坚持高质量招引项目,做到“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齐头并进、“引企业、引人才、引模式”多措并举,组建专业招商小组,开展驻点招商、叩门招商、情感招商、以商招商,主动出击、精准对接,提高东部产业梯次转移承载力,吸引更多优势企业来灵投资、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建设、更多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突破90亿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治区“1+16”政策文件,完善配套措施。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审批更少、流程更简、服务更优的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工程建设审批时间,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容缺先办”服务模式,建立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网上可办率稳定在90%,100个以上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拓宽信用记录使用和联合惩戒范围,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社会氛围。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按期完成民营企业账款清欠。严格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及时兑现产业奖补资金,继续实行市级领导包抓重点企业机制,紧盯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停产减产企业,加强企业监测预警和要素保障,尽最大可能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提振信心,让企业安心投资、舒心发展。
三、大力推进生态立市,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牢固树立抓环保就是抓发展、抓环保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在建设宁夏东部生态屏障上发挥重要作用。
确保实现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高质量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准备。强化“四尘”共治。狠抓大气联防联控联治,有序推进煤改气、清洁煤配送,实施华电等企业堆煤场封闭项目,新建小区全部纳入集中供热系统。从严管控施工扬尘,全面治理裸露土地、机动车污染、餐饮油烟、秸秆焚烧,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以上。推进“五水”同治。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快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和提标改造进度,强化农村卫生厕所运维管理,坚决取缔沟渠非法排污口。持续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成水源地范围内污染源清理退出。建设养殖基地污水处理厂,实施滨河、大河子沟、边沟三个湿地项目,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农村污水处理率达80%,确保东沟入黄口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加强“六废”联治。实行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综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固废处置率达100%。强化污染源头管控,乡村废旧回收拆解企业进入再生资源集散基地统一规范经营,坚决杜绝“散乱污”企业回潮反弹,让灵武的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改善。认真落实“生态园林化”要求,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完成养殖基地周边、北一环、主干道路两侧绿化,新增营造林2.86万亩。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修复、现代化生态灌区、白芨滩自然保护区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工程,宣传推广“六位一体”防沙治沙模式,抓好禁牧封育、退耕还林还草。提升城区节点及小区绿化层次,高标准建设黄河两岸河滩地生态廊道,构建城市森林、滨河绿化、防沙治沙、田园防护林和乡村绿化美化为一体的生态景观。
严格落实污染治理制度。健全环保网格化监管体系,强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全面推行生态环境信息公开、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和违法排污“黑名单”制度,落实污染源“双随机”抽查机制,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行为。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将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桩建设纳入城市社区改造和新楼盘规划,倡导形成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
四、着力推进城乡一体,让协调发展的步伐更加有力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增强城乡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融合性,让城镇扩容提质,让乡村美丽宜居,构建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突出“丝路古驿、唐韵古城、长枣之乡、羊绒之都”特色,严格对标文明城市创建标准,持续推进创城及城市提升十大惠民工程和居民小区十个专项行动。探索组建街道执法中队,推行“1+2+N”执法监管模式,引导执法力量向社区延伸,着力整治小区乱停乱放、乱搭乱建。推行小区物业服务星级标准和信用等级评定,培育树立一批群众满意的物业服务品牌。加快水岸华府、盛世灵州四期等商住小区建设,实施灵武农场棚户区和14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加强市政设施维护及广场、市场、公园、绿地管理,完成灵州大道东段、育才街南段雨污分流工程,维修城区道路8.5公里。探索推行街长制管理模式,开展交通秩序整治、违法建设管控、占道经营治理、渣土运输管理等专项行动。深化“以克论净、深度保洁”模式,全面推进餐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分类回收,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进一步提升灵武知名度、影响力和城市综合管理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四改”“五通”“六化”“七个好”标准,加速城镇乡村贯通,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实施通村达组道路畅通工程,硬化断头路20公里,修复破损道路44公里。建设东塔、白土岗、马家滩交通一体化综合服务区,积极创建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完成农村改厕3200户,新建公厕30座,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强化镇区服务功能,巩固提升郝家桥、临河、白土岗美丽小城镇建设成果,加快实施崇兴美丽小城镇项目,鼓励各乡镇选择产业基础好、文化底蕴深、自然风光美的村开展乡村振兴特色村试点,建成美丽村庄10个。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培育家庭农场10家,创建各类示范社(场)20家。设立供销合作发展基金,通过与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联姻嫁接,布设特色鲜明、服务到位的基层供销网络。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培养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倡导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让乡村“颜值”更高、“气质”更佳,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宜居幸福。
五、倾力抓好社会治理,让发展的成果全民共享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持续增进人民福祉,全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弱项。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把短板补得更实、把基础打得更牢。实施“十三五”劳务移民配套用房基础设施等工程,推动产业、就业、生态、教育、医疗、社保等政策协同发力,做到户均有1-2人稳定就业。做好贫困重病患者、残疾人、单老双老户等特殊群体兜底保障。实现行政村、社区“电商积分超市”全覆盖。大力推广移民“3+1”产业发展模式,持续完善移民村(社区)基础设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动态清零。规划新建日光温室450栋,更新换代经果林2000亩。做大劳务产业,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培训,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覆盖面。依托养殖基地产业发展及周边配套功能区建设,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技能培训、项目贷款、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扶持,巩固已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基础,让群众有信心脱贫、有能力致富。切实抓好劳务移民户籍迁转、稳定就业、社会治理、住房保障、公共服务等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探索建立稳定持续脱贫、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注重对贫困“边缘户”的精准扶贫,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做实社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探索“互联网+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强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整合教育、医疗、环保、城管、12345便民服务等现有平台,建成统一调度、衔接有序、高效便捷的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实现城市建成区及产业集中区5G网络全覆盖。全面完成“七五”普法。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16个行业领域乱象问题专项整治。实施“雪亮工程”,构建智能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信访法制化建设,完善矛盾排查预警、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开展遗留问题集中化解和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清零”行动,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道路交通、建筑工程、煤矿等重点领域隐患治理,提高事故防范和治理能力,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切实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良好局面。
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办好10件民生实事。抓就业促增收,出台中小微企业及中低收入群体创业就业贷款扶持政策,实行政府类投资项目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管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让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实施幼儿教育“5080”工程,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继续擦亮“青少年足球”名片。加快城区老旧学校改造升级和薄弱学校设备仪器更新,实施七幼、八幼及六小多功能厅建设项目,职教中心、十小投入使用,全面消除城区“大班额”。推进健康灵武行动,继续深化综合医改、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成市医院迁建、中医院改建。建设村级卫生室信息专网,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监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看病更方便。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构建全覆盖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四位一体”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中心敬老院质量提升等项目,免费为70岁以上老人开展养老服务。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造提升1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10个乡村大舞台,全年送文化下乡200场次以上,办好灵武好声音、好味道、好舞姿、好书香等特色活动。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严格落实相关政策待遇,争创自治区双拥模范城“三连冠”。抓好社会保障提标扩面,下放低保审核审批权限,建立平价商品供应长效机制,加大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农民工关心关爱力度,让每个群众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使命,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新要求,我们要旗帜鲜明讲政治、驰而不息转作风、持之以恒提效能,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一以贯之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同心同向、步调一致、令行禁止。主动学习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产业、发展新经济、大胆搞开放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创新做法,将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化为谋工作的思路、抓工作的方法、见成效的措施。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建立更完善的治理体系。突出集中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聚焦政府治理体系短板弱项空白点。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坚持重大决策公开听证、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社会风险评估和集体研究决定,增强政府治理精准度、有效性。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严控政府新增债务。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解决好职能接不住、工作推不开等问题。加快各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执法重心下移。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加强政策宣传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让法治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底色。
始终坚持高效施政,发扬更担当的实干作风。扎实开展“政府效能提升年”活动,狠抓制度执行,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坚决杜绝在制度执行上做选择、打折扣、搞变通,坚决整治抓而不实、落实不力问题。健全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效能考核评价体系,大力精文简会,改进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方式,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大力倡导“不会说不”的干事作风,说了算、定了干,在干事创业中敢于挺身而出,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主动亮剑,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积极斗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把全部的精力和心思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上,用实干担当诠释忠诚,用实干指数换取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始终坚持廉洁勤政,营造更清朗的政治生态。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贯穿从严执政全过程,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严惩治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坚决抓好各级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并长期巩固,开展重点项目跟踪审计,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树牢勤俭“过紧日子”思想,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新增支出,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切实把钱花在刀刃上。自觉划清边线、不碰红线、守住底线,严守从政为民的“压舱石”,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奋斗创造幸福。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一锤一锤钉钉子,一项一项抓落实,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