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意见征集 > 重大行政决策

银川市体育局关于公开征求《银川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市体育局 征集时间:2022-06-17 18:38  至  2022-07-16 18:00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银川市体育局起草了《银川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征求意见稿)》,现将全文予以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欢迎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公众可于2022年7月16日前将书面意见和建议以邮寄、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反馈至银川市体育局。

联 系 人:薛玲波

联系电话:0951-6854600

传  真:0951-6717883

电子邮箱:ycstyjgf@163.com

  

银川市体育局

2022年6月17日

  


银川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

(征求意见稿)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是健康银川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年增多,人民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热情日益高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不断提高,健康银川建设迈出新步伐。同时,全市体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乡村振兴、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贡献体育力量。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区域协同、网络健全、普惠均等、科学高效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持续提高,健身方式不断丰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稳步增加,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不断增长。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比例达到40%,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3.5%。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提档升级。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6平方米以上,新建社区(村)多功能运动场96个、健身步道30公里,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行政村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健身设施供给更加多样,设施维护和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体育社会组织覆盖城乡。县级“4+X”体育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并向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延伸。全民健身站点达到300个以上。

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稳步扩大。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2万人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三)提高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水平

加强场地设施建设。贯彻实施《“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银川市体育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结合乡村振兴和“四大提升行动”,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十四五”时期在全市38个“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重点村(社区)、58个千人以上人口移民安置村(社区),全部建成至少1个多功能运动场,并配套全民健身路径;全市除96个移民安置村(社区)外的204个行政村(社区)配置至少1个硅PU面层公共篮球场,配套健身路径、乒乓球台等相应健身设施;全市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个公共体育场、1个公共体育馆、1个全民健身中心或游泳馆、2个体育公园、1个冰雪馆(场)、每10万人3个社会足球场,实现“六个有”全覆盖,逐步实现城乡服务内容和标准统一衔接。(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发改委、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审批服务管理局、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丰富场地设施类型。持续推动“三大球”场地设施建设,体育“康乐角”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化、多样化场地。持续推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和利用,鼓励利用河湖等自然水域、公园水域、公园空闲地等建设室外滑冰场、嬉雪场地,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室内冰雪设施;配备适合全年龄段人群使用的设施设备,开展场地设施的适老化和无障碍化改造。(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发改委、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审批服务管理局、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提升管理使用效率。结合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综合试点工作,实施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工程,改造完善场馆硬件设施,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增强赛事活动承载能力和平战两用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益。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工作的评估督导,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军人的开放力度。推动已建成且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进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工程,推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公共体育设施安全有序向社会开放。建立定期巡查制度,推进室外健身器材“一键报修”工作,加大智能化健身路径普及推广,探索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等全民健身场景创新。(责任单位:市体育局、自然资源局、发改委、住建局、教育局、卫健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不断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开展大众体育健身活动。打造线上线下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举办一批群众参与度高的体育赛事活动。提质升级8月8日全民健身大展示、全国群众登山(银川站)等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纪念日、元旦、清明、重阳等时间节点和传统节日主题健身活动。发展健身跑、登山、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广场舞等运动项目,推动市域足球推广普及,激发市民群众健身热情。(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直机关工委、总工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开展特色全民健身活动。搭建黄河流域体育赛事交流平台,办好足球、自行车、羽毛球3项“沿黄城市体育”品牌。依托银川自然资源禀赋和都市圈优势,打造马拉松、登山、龙舟、赛艇、健步等5个A级群众品牌活动。做大做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马拉松赛、阅海湖系列品牌赛事,承办更多“国字号”群体赛事活动,实现由“一地一品”向“一地多品”转化提升。巩固拓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扩大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品牌影响力,举办冰上龙舟赛、青少年冰雪运动会等群众性冰雪品牌赛事,吸引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大力开展武术、围棋、中国象棋、射箭、空竹、门球等传统体育项目。(责任单位:市体育局、教育局、民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拓展重点人群健身运动。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加强妇女、老年人、农民、职业人群、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科学健身知识、健康习惯养成和体质监测、健身指导等体育服务保障,举办各类适合重点人群的体育竞技比赛和健身活动,推动普通人群与重点人群体育均衡协调发展,提高全民健身普及普惠水平。全面施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间(工前)健身操和广播体操制度,推动每天健身1小时。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责任单位:市教育局、体育局、市直机关工委、总工会、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团委、妇联、残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着力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

完善组织网络。强化体育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功能,充分发挥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推动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和指导向基层延伸。按照“4+1”模式(即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农民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体育总会)加强各类单项、行业、社区、人群体育组织建设发展,形成覆盖城乡、管理规范、充满活力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制定并完善各类体育协会发展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不断壮大规模、提升素质,提高上岗率。(责任单位:市体育局、民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相关举办标准、办赛指南与激励政策。落实市县优秀健身站点奖励政策。扶持体育社会组织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积极承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项目、社会公益活动,激发体育社会组织内生发展动力。对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素养高的“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骑行、健(跑)步、赛艇、轮滑、滑(冰)雪等自发性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给予场地、教练、培训、等级评定等支持,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完善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责任单位:市体育局、民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六)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举办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用品博览会及各类体育论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商业赛事、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传媒等服务业态,探索开展体育服务业质量监测。(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发改委、工信局、商务局、教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加快发展冰雪产业。发展大众滑雪、滑冰、冰球等项目,通过招商引资推动银川市冰雪运动场地和场馆建设,不断提升冰雪产业总规模。(责任部门: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七)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加强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加强青少年运动项目技能培训,确保青少年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加大打造银川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力度,整合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健全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实施银川体育“十百千万”工程,在基础条件好的中小学校布局发展“三大球”、田径、游泳、射击、射箭、武术、摔跤、冰雪项目等重点项目,努力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优秀典型。不断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强化全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积极鼓励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责任单位:市体育局、教育局、民政局、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推动体卫融合。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打造运动康复诊室,实施“银川市运动康复师培养计划”,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指导,推动形成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推动各县(市)区国民体质监测站向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延伸,为群众提供体质监测、运动指导、普及健身知识及非医疗健康干预、组织健身活动等服务。开展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宣传普及。(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卫健委、宣传部、文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促进体旅融合。依托银川廊道特色,推动自行车、登山、徒步、马拉松、汽车、摩托车等休闲体育运动项目开展,带动全民健身热潮。通过挂牌命名、项目扶持、宣传推介、资金支持等方式,打造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精品赛事、精品线路和体育旅游目的地。支持体育旅游等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体育局、文旅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八)努力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

加强全民健身活动宣传,开展科学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培训,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讲好群众健身故事。强化全民健身激励,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达标人员颁发证书,鼓励向群众发放体育消费券。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加强西北五省区之间体育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承办黄河流域九省区篮球高质量发展论坛、沿黄城市系列赛等交流活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体育局、文旅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全民健身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银川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作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保障政策,将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发展规划。切实履行公共体育服务主体责任,将全民健身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出台实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见效。(责任单位:银川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二)加大全民健身资金投入。落实全民健身公共财政支出责任,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市本级年度财政预算,加大对公共体育服务重点任务、重点项目保障支持力度,并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力度,完善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目录、办法等制度。鼓励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民健身积极性、主动性。(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体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将全民健身领域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人才队伍互联互通,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人才培训,邀请有经验的讲师,开展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服务,引导扶持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从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积极稳妥推进指导群众健身的教练员职称评定工作。培养社区体育工作者、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群众赛事活动组织、体育社团管理、体医养融合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人才保障,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系。(责任单位:市人社局、体育局、教育局、卫健委、民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加强全民健身安全保障。加强各类健身设施安全运行监管,推动全区公共体育场馆急救设备配置全覆盖,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坚持“三个必须”安全生产责任规定,坚持“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承办谁评估”原则,落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疫情防控、组织实施、风险评估等制度,加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特别是户外运动安全管控。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应急管理局、卫健委、公安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身大数据采集体系,加快全民健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进度,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联动自治区体育局建立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和公共体育设施电子地图,提供场地设施查询预定、体育培训报名、健身指导、体质测定等信息服务,逐步形成信息发布及时、服务获取便捷、信息反馈高效、宣传引导快速、民意表达顺畅的全周期闭环式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机制。(责任单位:市体育局、网信局、发改委,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